最近,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赤研究员的团队基于自主发展的算法,成功搭建了木星磁层MHD模型,并获得了与观测数据较一致的结果。该模型包含了木星内部等离子体源Io、木星的高速自转和磁层-电离层耦合等效应。模拟结果显示,中远磁尾赤道面等离子体密度、压强与基于观测的经验模型基本一致;同时,模拟的电离层场向电流位型和观测到的极光特征有一定的相似性。
该模型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木星磁层动力学提供了新的途径。该工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地球与行星物理学期刊EPP(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上,论文第一作者是研究生王宇贤。
文章列表及链接:
Wang Y. X., Guo X. C., Tang B. B., Li W. Y., and Wang C. (2018). Modeling the Jovian magnetosphere under an antiparallel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from a global MHD simulation. Earth Planet. Phys., 2(4), 303–309. http://doi.org/10.26464/epp2018028
![](http://www.nssc.ac.cn/xwdt2015/kydt2015/201808/W020180816556599954739.jpg)
图:木星全球磁层位型. 背景颜色表示等离子体密度,带颜色的细绳表示磁力线,白色箭头表示等离子体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