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支撑和引领。在首医校园里,有这样一些教师,他们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肩负起科研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他们勤耕不辍,求索不止,为促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做出了有益贡献。首医“科研精英”人物,聚焦师者风采,讲述科研故事,传递榜样力量。
他是一个爱讲课,爱科研,爱学生,爱背双肩书包的老师。他授课幽默风趣,深受学生喜爱;他热爱科研,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他悉心育人,桃李满天下。他就是在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二十五载春秋的安威教授。
教育无小事 教学比天大
安威教授经常说,教育无小事,教学比天大。教学是头等大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影响教学工作。作为高校教师工作干得好不好,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体现。上课相当于演戏,讲台就是戏台,但是演戏有始有终,但教学则无穷无尽,绝不仅仅是45分钟内的“表演”。作为高校教师,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本领。换言之,上课不仅要“发面包,更要发‘猎枪’”。
在安威教授看来,做好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丰厚的底蕴和广博的知识。“学生们喜欢听的是发生在老师身上原汁原味的故事或经历,一味枯燥地从书本上‘淘宝’所谓知识,自然不会受到欢迎。教师首先要把科研做好,才能与同学们在课堂上分享科研过程中的亲身实践和体会,从生动的例子引申出知识,再把知识运用到临床,才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常言道:春江水暖鸭先知。学生希望学到什么,老师必须心中有数。”安威教授始终秉持着言传身教的理念,“身教重于言教,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把我们自身做好,行为世范,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出色的学生。”有一次,安威教授去医院看病,需要取患处组织活检,而当天下午正好有研究生5节课,他忍着伤痛,就这样站着讲了5节课,汗水湿透了全身。有同学课间还询问安老师身体,他只是笑言道:有点感冒,身体发虚,没关系。回到办公室,他休息到很晚才拖着伤腿驾车回家。从教二十多年来,安威教授从未出现任何教学差错,从未因私调过1节课。
由于幽默生趣的授课风格,每次安威教授的课学生们都抢着坐第一排的座位。除了注重双语教学,安威教授还经常运用各种有趣方法来帮助学生们记忆知识。肿瘤细胞表面往往被糖蛋白粘液覆盖,从而逃逸。抗体是如何识别这些肿瘤抗原,他形象地把这些糖蛋白比作“外罩”,把特异性识别比作是“掀起你的盖头来”,还清唱了一句。安威教授回忆道,2017年底学校去美国哈佛大学招聘时,有几位在麻省总医院的学生听了招聘宣讲很受感动,一位姓荣的同学发来短信说,“安老师,如果有机会想请您来讲课,大学的时候没听够。”一席话使他颇受感动,十多年过去了,学生们还记得大学讲课时的内容,短信虽只有短短20多个字,但他认为是对自己教学工作最朴实的评价。
作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安威教授建议青年教师提升自身内涵,认真对待教学工作。依托科研工作,提升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断拓展知识结构。同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认真备课,从点滴做起,从每堂理论和实验课做起,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做科研是乐趣与爱好 更是执着与追求
“我觉得做科研是一种乐趣和爱好,实际上更是一种执着和追求。对于科研,有人会觉得枯燥无味,有人却乐此不疲,关键在于怎么看。做10次实验其中可能8次9次都失败,只有经得起失败的人最终才能成功。”安威教授回忆道:“在西班牙科学院(CSIC)分子医学研究所做访问****的最后一天,已经订好次日凌晨4点钟的归国机票,但实验还没做完。快到晚上11点,夫人打电话问我是否忘记第二天要回国,直到夜里12点多点做完才离开,当时整栋楼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给实验室的同事留了张纸条,写上实验结果,还附了句Goodbye,see you later in China!后来,我的教授(CSIC院长)还专门写邮件给我,感谢我对他实验室所做的贡献,那篇文章最后发表在PNAS杂志。”安威教授认为,做科研如果没有这种乐趣,单纯当做任务来完成,是支撑不下去的。多年来,安威教授养成习惯,出国访问交流不管飞行多久,次日一早一定按时到学校和实验室工作。
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要具备稳定的心态,把科研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同时还要有执着的追求。许多国内外科学家沉默了很多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没有良好的心态,很难做成。如果三五年不出成绩准备撤退,那就等不到喜悦的时刻。科研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科学家如果有了执着的追求,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安威教授认为,“要珍惜高校这个良好的平台。有时候做科研视野比较窄,往往盯住某个现象深入做下去,很难把握事物宏观性和不确定性,这是科研人员的短板。相反,做大学教师就好多了,因为上课,你要看很多书,需要看很多文献,需要旁听他人讲课,正好弥补了这点不足。如果不做老师就不会有这种机会,而且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得到,只有研究型大学才有。”
谈及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安威教授说,“我从不认为这两者是矛盾的,相反教学科研可以相互促进。教学和科研就好比是人的两条腿,我们的老师必须要两条腿走路,只有两条腿都强,才能走得快、走得稳。”作为医学院校的老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没有科研底蕴的讲课只能是照本宣科,学生一定不喜欢;只会做科研,课讲得不好,无法与人交流,照样限制自身发展。安威教授在国外听过很多知名教授上课,他认为,这些大牛教授本身就是出色的演说家。
多年来,安威教授专注肝细胞保护与再生机制方面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55篇,2篇论文刊登在肝脏领域顶级杂志Hepatology,1篇论文刊登在PNAS,文章累计被引次数达200多次。先后承担科研课题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国家“863”科技计划子课题1项和“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次。
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 照亮前行的路
安威教授一直以来都极为重视育人,迄今他已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50人。他常对学生说:大学之道,首先是做人之道,然后才是博学之道,希望你们“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芬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
“我们浮躁时,安老师给我们敲打;我们苦闷时,安老师给我们鼓励;我们得意时,安老师与我们同乐。三年的博士生涯,让我成长,让我升华。安老师时常告诫我们,你要相信,在今天,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人是在努力工作,不是为了金钱而活着,而是为了理想而努力。你们在我这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找到自己能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正是在安老师的影响下,师兄师弟们毕业后有到国外继续做科学研究的,也有去临床工作的,还有去支援边远地区建设的。总之,每一个从实验室走出去的同学都实现了一个小梦想,然后带着新的梦想再出发。”如今贾晓伟也圆了博士梦,光荣地成为首医的一名教师。
“安老师不仅是我博士的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王萍动容地说:“博士毕业后我返回医院工作,随后有个去美国访学交流一年的机会,美国的教授希望我能够在实验室工作二至三年,而单位要求1年必须回来。在犹豫不决时,我想到了安老师,于是拨通了他的电话。安老师跟我聊了很长时间,帮我权衡利弊,让我把眼光放长远,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得失,还跟我说‘安老师实验室的大门永远向你开放!’当时我热泪盈眶,是安老师让我放下了心理包袱,能够勇敢地做出选择。”
在2018届学生毕业典礼上,安威教授寄语毕业生要做一个有抱负的人,人生才会更有价值。寒来暑往,春华秋实。安威教授还将在教学与科研的道路上用真心、爱心、责任心,精心引导,精心培育,使学生们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行,取得丰硕成果。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