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附属北京口腔医院范志朋教授:坚持是成功的基石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27

编者按 “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支撑和引领。在首医校园里,有这样一些教师,他们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肩负起科研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他们勤耕不辍,求索不止,为促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做出了有益贡献。首医“科研精英”人物,聚焦师者风采,讲述科研故事,传递榜样力量。

从大学毕业到攻读博士,从赴美留学深造到选择归国继续做科研,到底是什么让人在艰苦的科研路上义无反顾、奋勇向前?带着种种疑问,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研究所范志朋教授。
在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大院深处一栋不起眼的小楼内,经过一段狭长的走廊,尽头便是范志朋教授的办公室。初见范志朋教授,身着灰白相间条纹POLO衫,中等身材,朴素的外表中带着几分淡定与沉着。回顾20余年的青葱岁月,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坚持,不轻言放弃!”
那一年踏上无悔科研路
时间的罗盘回拨到1991年。那一年,范志朋高中毕业,在家人的建议下,选择了当时非常热门的医学专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医科大学,顺利成为一名口腔专业七年制本硕连读的医学生。经过五年本科的口腔专业学习后,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他师从口腔颌面外科专家赵福运教授,主要从事激光在口腔颌面血管瘤治疗上的系列研究,同时在临床上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等方面系统性的训练。“当时做的都是临床研究,最多加些动物实验。这些研究更偏重临床,注重疗效,比如激光治疗时所用的剂量、照射方式、照射间隔时间等会对血管瘤产生不同治疗效果,通过研究不断改进,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案。”范志朋回忆道。
硕士毕业后,范志朋做了三年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但他逐渐发现并不满意自己的状态,应该再去学习。经过充分准备后,他如愿考入首都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师从我校王松灵教授。“我很幸运遇到一位好老师,他有开拓的视野和眼界,把国外先进的科研理念、人才培养方式都带了回来。”提到王老师时,范志朋显得有些激动。“我们在口腔临床上发现很多患者有遗传病,王老师建议我应该对遗传病的病因、致病机制、防治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解决这些遗传病病人在临床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那时口腔医院在这方面没有太好的技术平台和实验室条件,恰巧赶上国家重视基因方面的研究,成立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我们便去那里拜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岩教授,沈老师人特别好,他说‘没关系,来我这做实验’。”北方研究中心位于北京亦庄,2001年的亦庄还比较偏僻,交通不方便,为了做实验范志朋每天都要在爆满的公交车里挤上2个小时。“借助沈老师的实验室平台,跟着研究团队做遗传方面的研究,开始接触到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学到了不少技能,又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特别是在这段时间得到了科研思路方面的训练。”对于这段经历,范志朋颇有感触。
转眼间博士毕业,范志朋像许多学子一样,开始面临职业的选择。本想去做临床,命运之神却跟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毕业的时候,王松灵老师对我说,这几年你做的还可以,但是应该出国学习训练,进行更深入的科学实践。王老师在人才培养方面非常有远见,那时候国家一年也没有几个访问****,不像现在出国的机会多。于是,王老师给我联系好了一切。”只自己办理了户口手续,简单收拾下行装,范志朋便踏上了赴美求学之路,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坐飞机,未来的一切都充满着新奇、未知与挑战……
有一种力量叫“坚持”
困难,困难,还是困难!原本自信满满的范志朋,来到美国却遇到重重困难。“在王松灵老师的推荐下,我来到全美排名前三名的密歇根大学牙医学院,找到国际知名专家、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存玉教授。刚去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会,等于一切要从零开始学起。但王存玉教授为了给祖国口腔医学培养人才,还是收下了我。”范志朋深感除了铭记师恩,只有加倍努力学习,才对得起两位导师的无私帮助。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对于科学研究,调整研究方向也难如翻山。“之前在国内,我是口腔医生出身,在临床给患者治疗口腔疾病、做手术都没什么问题,基础研究方面,我以前做的是医学遗传学,而王存玉老师做的是分子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两个领域在技术上还是存在很大的不一样,必须从头开始学,真是一点点学起来的。”越是高水平的实验室越难进,范志朋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做科学研究得先学会做实验,只有在会的基础上才能做好,也才能形成科研设计和思维。我在美国的第一年很多时候就是天天看,站在旁边看别人做实验,看完以后再回去看书、查阅文献。”“刚开始去的时候压力很大,我是满怀期望去的,觉得自己在国内做的还挺好,出国后应该很快就能做出很好的成绩来,获得学术上的发展,得到很好的训练后就能回来。结果去了却发现跟预期的完全不一样,这个也不会,那个也不会,实验做一个失败一个,什么结果都没有,什么成果都不出。”在美国的第一年,范志朋陷入深深的郁闷和痛苦之中。“我也曾想过放弃,觉得自己真的没有什么前途了,便给国内的王松灵老师打了电话,王老师说‘你要坚持!’”
就这样在老师的鼓励下,范志朋又坚持了一年。“第二年好多了,开始觉得有些进步,学习了很多知识,跟大家交流的很好,环境也适应了。到第三年就基本熟练了,实验失败率也下降不少,课题做得也比较顺利。”本来计划两三年能学有所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范志朋却感觉越学自己就越不懂,结果在美国一待就是五年,其中后两年又跟随王存玉教授的研究团队来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自己做的实验越多,出的成果也越多,才能更早取得学术上的成绩。你花的时间比别人少,出的东西也会比别人少。”范志朋每天都早早来到实验室,工作到很晚才回去,周末也经常是去两个半天或者一个整天。“有一年圣诞节,实验室都放假了,那天外面下着大雪,雪厚得没过了膝盖,由于放假没有班车,我就一路趟着雪步行到实验室,平时半个小时的路程,那天已经记不清到底走了多久……”回忆起当时的生活,范志朋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段时间,对他来说最大的休闲莫过于几个人打包一份菜,找个地方海阔天空地畅谈,而这样的放松最多一个月才有一次。带着对科研的热爱与执着,范志朋顶着巨大的压力,圆满完成了在美国的博士后训练,并以第一作者在Nat Cell Biol(IF:19.5,2009年)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学成后,范志朋毅然选择回国。国内不少高校、医院也向他伸出橄榄枝,但出于浓浓的师生情和对母校的热爱,他选择留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在人生又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范志朋再次要面临做临床还是科研的选择。经历过医生和科研工作者两种角色的转换后,范志朋对临床和科研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他眼中,从事科学研究与做临床医生工作性质完全不同。做科研必须要有创新,时刻追踪国内外最新的前沿科技,不停地看文献,不停地学习,永远没有止境,面对失败还需要强大的内心。
“刚回来的时候选择做科研也很迷茫,担心自己能不能做起来,包括科研方向,能不能把这个领域做下来,自己能不能发展起来,一切都是未知。以前是在别人那里做,现在是自己来做,要有自己的科研思想,还要去实践这种科研思想,谁能告诉我会成功呢?如果回来不接着做科研,不做起来,过了这段时间错过了,就永远赶不上了。”“人有时候比较矛盾,我既喜欢做临床又喜欢做科研,不过临床很多时候有些重复,科研要不断创新,我总是有点好奇心,喜欢有些挑战。”在无数次的纠结徘徊中,兴趣爱好还是占了上风,范志朋最终选择在科研上放手一搏,“总要放弃些东西,才会得到!”
“那时候回来没有条件,没有团队、没有平台,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回国后经历了四年的积累和摸索,范志朋终于尝到苦尽甘来的喜悦。“2010年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11年项目经费审批下来,学校和医院都给予了很大支持,还有北京市教委的平台项目,医院也给了较大的资助,后来还有些人才和基金项目就逐渐做了起来。”近年来,发表Cell Stem Cell、Nat Med、PNAS、Blood、Stem Cells、J Dent Res等SCI论文70多篇;获得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北京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作为团队成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谈及自己的经验,范志朋表示,“做科研没有什么捷径,做科研就是失败永远大于成功,在反复失败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成功,没有人能保证自己做成功。实验失败经常会心情不好,尽管成功的时候也会有喜悦,但是比较少。我也是,这个做不出来,换一种又做不出来,永远都在探索,当然这种探索也是一种乐趣,每天总在不停地想怎么解决,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范志朋感到,“做临床科研应该尽量懂得临床,要解决本专业临床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做实验设计。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未来一定需要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
“如果有机会,还是鼓励同学们出去看看,开拓眼界,学习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科研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在采访的最后,范志朋教授结合自身的经历对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医学生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希望:“做科学研究第一是个人兴趣,第二要有坚持的精神,第三要有乐观的心态,第四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坚持坚持再坚持,努力努力再努力,唯有坚持和努力,才会使你早日到达梦想的彼岸。”
相关话题/科研 临床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整合资源的平台 追求卓越的阵地
    今日上午,首都医科大学第三批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主任聘任仪式举行,标志着我校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创建工作告一段落。中心作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高峰阵地,将大大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临床科研创新能力,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医学人才,为我校临床医学争取“一流学科”打下坚实基础。医院事务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