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馆学会主办,北京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京津冀高校博物馆联盟承办,中国传媒大学协办的“第七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暨2021年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推介展示发布仪式”在北京广播大厦隆重举行。我校历史博物馆选派的参赛选手、历史学院2021级硕士生朱静宜获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朱静宜的讲解案例以我校历史博物馆馆藏的两枚铭文铜镜为对象,展示了古代人通过铜镜这一载体向遥远未来传递的讯号。这两枚铭文铜镜分别刻有“明逾满月”和“四夷服”为母题的文字内容,分别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国家昌盛的祝福。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之际,在党中央对文物事业的支持下,中国考古会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从而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1639979975399015384.jpg 11111.jpg](http://www.cnu.edu.cn/images//content/2021-12/20211220152022130930.jpg)
![1639979985118076085.jpg](http://www.cnu.edu.cn/images//content/2021-12/20211220152022133064.jpg)
![1639979985134034532.jpg](http://www.cnu.edu.cn/images//content/2021-12/20211220152022136148.jpg)
2021年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推介展示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组织实施。自2021年10月启动后共有全国各地64家高校博物馆参赛,作品规模和参赛质量都创历届新高,经过选手的激烈角逐和专家评选,63部讲解作品获奖,14位高校博物馆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荣誉发布会上,与会领导为优秀选手和组织单位颁发优秀荣誉、优秀组织证书。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展览、收藏场所,也是服务我校师生的教学博物馆,于2003年建立,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文物室。馆藏文物分玉石器、青铜器、陶瓷、雕塑、字画、钱币六大类,共三千余件,很大一部分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包括前述铜镜、新石器时代的五孔玉刀、西周的“利”鼎、敦煌唐人写经、历代名瓷等精品。这些文物是我校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的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