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位点于2004年1月获得批准,共有三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概况如下:
语义学(一)研究优势及特色:1、以现代汉语自然语言的语句为研究核心,探讨汉语句子生成的语义基础、语义结构和语义理解等基本规律。这种研究内容的定位在国内语义研究领域是独具特色的;2、在充分运用传统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借鉴西方现代语言哲学、语义学广泛采用的数理形式分析方法,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自然语言进行理论解释和形式刻画。(二)学术带头人为周建设,研究人员有陆丙甫、司玉英。(三)科研成果丰硕,周建设教授主持了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国语言哲学研究”和北京市课题“汉语语义指向研究”。代表性学术论著《西方逻辑语义研究》和《中国逻辑语义论》受到同行专家好评,在《中国语文》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陆丙甫教授是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在语言类型学和功能语言学方面有许多建树,代表作《核心推导语法》,在《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数十篇。另外,博士后张燕春、博士王霜梅等都是语义研究的新生力量。
语用学(一)研究优势及特色:1、跨文化交际角度,对现代俄语与汉语的修辞体系进行比较研究,阐释俄汉语在修辞结构特点上的异同;2、中日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不仅研究中日语在语言结构上的异同,还力图透视不同语言文字折射出来的思想文化轨迹;3、汉语语体学研究。从人类言语行为类型出发,重点探讨汉语基本的语体类型,并由此伸展到当前至为迫切的领域语言学研究。(二)学术带头人为刘利民教授,研究人员有李均洋教授、邹立志副教授。(三)刘利民教授的近期主要成果有《Синтаксис, семантика, структура》(句法,语义,结构),2001,莫斯科,俄语出版社。近期主持的研究项目有:国家汉办重大科研项目《对外汉语远程教育资源库和共享支撑平台的标准化研究》,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规划项目《对外汉语教学多媒体课程建设》,俄语交际学等。李均洋教授,在日本权威核心刊物《东亚古代文化》、《日本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中日语言对比研究的论文,在中日语言对比研究界有较大的影响。学术论文《雷神和雷斧--中日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被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直属文部省)选为优秀论文出版,该论文还获得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年)。承担的国内外科研项目有:《雷神·龙神的中日语言文化对比研究》(1995-1997);《日本奈良时代文学观念的变化--汉字文化影响的轨迹》,是国家“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999年立项)。学术专著《雷神·龙神思想和信仰--中日言语文化的比较研究》(日本、日本明石书店出版),获得同行专家好评。邹立志著有《诗歌语体论》,另,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几篇。
句法学(一)研究优势及特色(1)以汉语的句法现象为切入点,广泛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功能主义语言学理论(以认知语言学为主)充分描写并解释汉语的语法现象;(2)把汉语语法研究放在世界语法研究的大背景上,从共时方面探讨汉语语法现象的类型学意义、从历时方面探讨汉语语法的演化历程及机制;(3)注重汉语句法习得问题研究,本研究将以“言语习得实验室”为平台,研究儿童语言习得中的语法及认知发展问题,并希望通过相应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儿童语言教学对策。(二)学术带头人为沈家煊教授,研究人员有张云秋副教授、汪大昌副教授、王忠玲讲师。(三)本研究方向科研成果显著,沈家煊研究员发表数十篇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其中《“有界”“无界”》(《中国语文》1995.3)、《句式和配价》(《中国语文》2000.4)、《口误类例》等论文被语言学界同行广泛赞誉,《“有界”“无界”》曾获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著作《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沈家煊自选集》(2003年)也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语法学著作之一,被引用率是非常高的。译著《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华夏出版社1989年)对把汉语语法研究置于世界语言变异的范围内来进行考察和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张云秋副教授在《中国语文》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有《语法理论纲要》(合著)、《现代汉语受事宾语句研究》。汪大昌副教授在《语言文字应用》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