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方海光 | ||||
专业技术职务 | 教授 | 行政职务 | 无 | ||
最后学历 | 博士/博士后 | 获得学位情况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后 | ||
电邮及邮 寄地址 | hfang@cnu.edu.cn |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 105 号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100048 | |||
研究方向 | 智慧学习,教育大数据,绩效技术,教师培训等 | ||||
个人简介: 方海光,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智慧学习首席研究员,教育技术学专业负责人,数字化学习实验室主任,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国家信息系统高级项目管理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挪威奥斯陆大学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博士,IEEE 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 IWET 程序委员,WSCE 程序委员,CCSE 程序委员,ICCE 程序委员,GCCCE 程序委员,CET 程序委员等,欧洲 IDIAS 协会移动学习会议程序委员。 近年来,先后赴美国、挪威、瑞典、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具有大型教育信息系统项目策划、咨询、设计、开发、管理和应用经验,承担完成了多个全国范围教育应用系统研究项目。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社科规划项目、973 项目、863 项目等 50 余项。发表论文 80 余篇,其中 SCI 和 EI 收录 20 余篇,出版《教育大数据》、《教育软件工程》、《网络课录案例支持教师教育应用基础》、《数字化时代下的教与学》,《博弈论——思想方法及应用》,《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中国智慧互联投资发展报告》等图书报告,拥有“中小学校本绩效管理平台”、“基础教育课程点评平台”、“移动学习资源智能自适应引擎系统”、“教师教育同步课堂”、“改进型弗兰德斯系统”等软件著作权,获得北京市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 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 | |||||
主要科研论文 1. 方海光; 陈俊达; 詹伟华; 罗金萍,基于 xAPI 标准数据的交互式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2016-12-02 2. 方海光; 罗金萍; 陈俊达; 杜婧敏,基于教育大数据的量化自我 MOOC 自适应学习系统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6-11-01 3. 杜婧敏; 方海光; 李维杨; 仝赛赛,教育大数据研究综述,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0-05 4. 楚云海; 方海光; 陈俊达; 罗金萍,中小学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集成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6-05-15 5. 方海光; 常志; 罗金萍; 陈俊达,一种社会化学习网络平衡构建的新方法,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3-22 6. 方海光; 罗金萍; 陈俊达; 楚云海,基于绩效技术和社会化的 MOOC 支持教师教育研 | |||||
7.方海光;胡祎祎;杜舟,基于 xAPI
8.方海光;侯伟锋;王晓春;楚云海,基于 PADClass
9. 方海光; 高辰柱;陈佳,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及其应用,中国电化教育,
2012-10-10
10. 方海光; 谢彦云; 焦宝聪;洪叶,面向教师教育领域的云服务支持系统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美国科研出版社(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USA),2012-08-18
11. 方海光; 毛莹; 刘军; 王红云,移动学习的系统支持环境研究,现代教育技术,
2011-03-15
12. 方海光; 王红云; 黄荣怀,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现代教育技术,2011-01-15
13. 吴淑苹, 方海光, 焦宝聪, 基于离线耦合机制的移动专家点评系统的构建 , GCCCE2010,2010-05-01
14. 方海光; 李雪梅; 刘美凤,
15. 方海光; 刘静; 黄荣怀; 李玉顺,基于学习对象化的移动学习资源自适应引擎的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2009-07-10
16. 方海光; 吴淑苹; 李玉顺,基于 EML
17. 方海光; 雷洋; 乔爱玲,
18. 方海光; 张景中,教育软件可用性评测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