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葛晓立

首都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9-14

查看导师信息

导师姓名葛晓立---研究员
导师性别女
政治面貌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E-Mail
主页地址http://www.cags.ac.cn/talent/2005/04_GeXiaoLi_JJ.htm
工作简历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原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博士,研究员1993年7月~2006年: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室从事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工作。现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室主任、地科院重点开放实验室《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实验室》主任。2006年~至今: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工作。其中:  1995年10月,晋升助理研究员。  1999年08月,晋升副研究员。  2002年08月,竞聘进入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科研创新基地研究员岗位。  2004年12月,晋升获研究员资格。
研究领域1.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在黑龙江省省级范围内的环境应用:在国内首次将黑龙江省勘查地球化学资料应用于全省范围内大面积的环境研究。在数据处理方法上,将地球化学图转换为网格单元数据;探讨了病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和致病因素,得出某些地方病可以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和营养结构加以预防的结论,为当地地方病的防治提出了有效的途径;编制了黑龙江省农业地球化学图,为规划黑龙江全省的农业种植区划、发展高效优质农业、优化种植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被黑龙江省农业局部分采纳。2.成功分离并测定低硒土壤中有机态硒的可溶部分与不可溶部分,提出进入生态食物链系统中硒的含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效硒含量而非全硒含量的观点。3.系统研究了微量元素硒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对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Se、F、I、Hg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硒的环境行为研究中,借助课题对不同地质生态环境中硒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系统对比,突破了过去地方病研究主要集中于地表景观系统的局限,对整个地球系统中硒的来源、地球化学行为和循环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地表景观系统中硒的含量水平和赋存状态是地球内部地质营力和表生地质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4.构建了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在北京、苏州、如皋、徐州等各具特点的城市开展了环境调查、污染演化及方法研究等工作,确定了苏州城市土壤中典型有机、无机污染物的种类与区域空间分布特征,探索了如皋长寿地区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两城市的环境演变过程和污染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城市功能分区,结合传统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及遥感波谱技术,正在建立一套适用于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野外工作方法和室内实验测试技术方法(包含有机、无机样品分析、形态分析等的具体指标与流程的选取以及用于评价城市环境质量的室内模拟试验方法如土壤淋滤实验、吸附解吸试验和种植试验流程)。运用其中的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了城市环境土壤中重金属元素(Hg、Pb)的地球化学迁移能力,结果显示城市土壤环境中Pb较难迁移,且主要聚集于地表5-10cm层位的土壤中;Hg除与土壤发生吸附作用外,还随土壤水分向下运移。为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有效的防治阻断途径。
著译目录在《地质通报》、《环境科学》、《地质地球化学》、《中国地方病学杂志》、《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长春科技大学学报》、《岩矿测试》以及《AppliedGeochemistry》等杂志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一部(第三作者且统编全书)。发表论文多次被国外英文、俄文刊物摘录,其中核心期刊且第一作者论文共10篇、第二作者论文共4篇,获北京地质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SCI检索文章2篇,EI收录1篇。
获奖荣誉1992年荣获长春地质学院五四青年地质学家奖二等奖。1996年荣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2000年荣获CAIA分析测试协会三等奖(排名第一);2002年荣获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2004年荣获第四批国土资源部“创新人才工程”百人计划资助。中国第四纪研究学会《环境演变与过程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