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原子能院成功开展首个加速放射性核束物理实验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7




10月22日,原子能院四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北京放射性核束设施(BRIF,又称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成功开展首个加速放射性核束物理实验,反应靶上22Na束流强度达到每秒20万个。这标志着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实现了100 MeV质子回旋加速器、在线同位素分离器(ISOL)和串列加速器联调稳定供束开展物理实验的目标,具备了提供高品质束流的能力,为基于放射性核束的核反应、核结构和核天体物理等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BRIF作为亚洲首个、国内唯一的ISOL型放射性核束装置,其物理实验的成功开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此类装置的国家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沈文庆、张焕乔,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常永福研究员,串列实验室主任、原子能院副院长柳卫平,串列实验室副主任、原子能院核物理所所长陈东风及有关技术人员现场见证了此次实验。
沈文庆院士表示,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对于我国核物理基础研究非常关键,如今回旋加速器、在线同位素分离器和串列加速器“三部曲”联调成功并能够开展完整实验,意味着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圆满收官、大功告成。
张焕乔院士指出,加速放射性核束物理实验的成功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将来实验人员能够在北京放射性核束设施上,充分地利用放射性束流开展核物理实验。
柳卫平表示,对不稳定核素的性质进行研究,是当今核物理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北京放射性核束设施能够提供用于该类研究的“炮弹”,此次实验所获得的不稳定核素实验数据在国际上也很少见。原子能院将更好地利用这一实验平台,开展更多的创新性物理工作,同时服务于其他实验用户,产生更多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提升我国核物理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
据了解,为开展此次实验,原子能院回旋加速器、ISOL系统、串列加速器及物理实验人员从10月初开始进行准备工作,各方通力合作,解决了调束过程中一系列技术难关,最终实现了稳定供束。此次实验在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R60终端的散射靶室上,开展了次级离子束22Na核反应实验测量,拟测量22Na+40Ca的弹性散射和反应产物,研究不稳定核的反应机制。
北京放射性核束设施可广泛应用于核物理基础研究以及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航空航天等核物理应用研究领域,它的成功运用,也为北京ISOL等其他大科学装置的申请立项、设计和建设运行,积累了很好的技术基础和物理基础。(文/虞莉婷 贾会明 图/马瀚)
相关话题/实验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