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试组织管理
    (一)复试工作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组成
    另行通知
    2.研究生管理科及各个培养单位复试小组联系人员
    另行通知
    (二)复试工作考核小组
    1.考核小组组成
    考核小组由各培养单位按招生专业分别成立,须由单位主管领导、专家和相关招生导师组成,人数为7—9人,其中设组长一名,英语考核组长一名。(招生导师必须参加考核组,可根据复试进程进行轮换)
    2.考核小组职责
    (1)组长负责召集考核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复试测试题目。
    (2)复试专家小组负责在复试结束后,给出复试成绩(专家独立打分,计算平均成绩)并负责填写《2013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复试表》,经考核组长和主管领导签字后送劳动人事教育处研究生管理科。
    (3)复试小组联系人负责详细记录复试全过程。
    二、复试原则与目的
    1.复试原则
    落实“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会议精神”和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按需招生,质量第一,选拔优秀人才。
    2.复试目的
    全面了解考生德、智、体等方面情况,考察考生的思想政治,英语水平,专门知识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潜质等。
    三、复试形式与内容
    1.形式
    综合测试(含面试)
    2.内容
    包括英语水平,专门知识水平,思想政治及创新潜质三部分。
    (1)英语水平(口语和听力,占20分)。英语听说能力的测试由招生单位组织,其中,以英文自我介绍的方式考察英文发音及语言组织能力,以对话方式考察阅读及听说能力。
    (2)专门知识水平(包括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占50分)。
    (3)思想政治及创新潜质(占30分)。
    综合测试(含面试),通过提问和交流考查考生英语水平,知识结构,专门知识掌握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素质,其中个人素质指个人的表达能力、创新潜质、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状况等。
    四、复试时间、地点
    复试时间定为4月8、9日,体检时间安排在复试之后,具体由劳动人事教育处负责组织实施。
    五、复试分数基本要求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我院不再确定具体分数要求,所有复试考生分数不低于教育部相同学科门类对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
    六、同等学力考生
    凡以同等学力报名的考生,复试前须进行加试科目的考试,考试科目为两门本专业大学主干课程,考试时间为各3小时,满分为各100分,有一科未达到60分者,不予录取。
    七、体检
    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均应在本院职工医院进行体检。凡不符合国家规定体检标准的考生,不予录取。
    八、录取
    复试结束后,根据复试成绩和体检结果确定拟录取名单,复试以60分为合格,对导师、考核小组、单位同意录取者,上报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并予以批复者发放录取通知书。
    九、复试的监督和复议
    考生如对复试结果有异议,可在复试结束后十日之内向院复试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诉,院复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核实情况,如情况属实,将责成复试专家小组复议。院复试工作小组监督电话:69357800,北京市研招办监督电话:82837219。
    十、信息公布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复试名单、方案、细则及拟录取名单将在我院对内外网站公示。
    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网址:www.ciae.ac.cn.yz.chsi.com.cn
    十一、复试名额
    2013年我院拟复试考生近55人,目前拟调剂考生18(符合国家调剂要求)人。硕士研究生采取差额复试,复试考生来源于第一志愿上线考生和符合要求的调剂考生,由单位与劳动人事教育处研究生管理科联合确定参加复试者名单。
    十二、调剂
    根据国家调剂政策,结合我院所需专业人数进行调剂:做好一志愿院外调剂和院内调剂工作。
                                           劳动人事教育处
                                         二〇一三年四月一日
| 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考复试名单 | ||||
| 序号 | 性别 | 毕业院校 | 报考志愿 | 拟录取专业 | 
| 1 | 男 | 广西大学 | 一志愿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 2 | 女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志愿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 3 | 女 | 四川大学 | 一志愿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 4 | 男 | 南华大学 | 一志愿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 5 | 男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一志愿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 6 | 女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志愿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 7 | 女 | 河南大学 | 一志愿 | 分析化学 | 
| 8 | 女 | 南华大学 | 一志愿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9 | 男 | 南华大学 | 一志愿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10 | 男 | 南华大学 | 一志愿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11 | 男 | 清华大学 | 一志愿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12 | 男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志愿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13 | 男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志愿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14 | 男 | 清华大学 | 一志愿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15 | 男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志愿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16 | 男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志愿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17 | 男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志愿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18 | 女 | 南华大学 | 一志愿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19 | 女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志愿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20 | 男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一志愿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21 | 男 | 湖南师范大学 | 一志愿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22 | 男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志愿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23 | 女 | 南华大学 | 一志愿 |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 
| 24 | 女 | 南华大学 | 一志愿 |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 
| 25 | 男 | 四川理工学院 | 一志愿 |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 
| 26 | 男 | 南华大学 | 一志愿 |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 
| 27 | 男 | 南华大学 | 一志愿 |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 
| 28 | 男 | 南华大学 | 一志愿 |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 
| 29 | 男 | 四川大学 | 一志愿 | 放射性性同位素应用技术 | 
| 30 | 男 | 西安交通大学 | 调剂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31 | 男 | 西安交通大学 | 调剂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32 | 男 | 西安交通大学 | 调剂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33 | 男 | 西安交通大学 | 调剂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34 | 男 | 西安交通大学 | 调剂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36 | 男 | 合肥工业大学 | 调剂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37 | 女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调剂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 38 | 女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调剂 | 等离子体物理 | 
| 39 | 男 | 西安交通大学 | 调剂 | 等离子体物理 | 
| 40 | 女 | 北京科技大学 | 调剂 | 等离子体物理 | 
| 41 | 男 | 南京大学 | 调剂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 42 | 男 | 华中科技大学 | 调剂 | 核技术及应用 | 
| 43 | 男 | 兰州大学 | 调剂 |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或放射性同位素技术 | 
| 44 | 男 | 华东理工大学 | 调剂 | 堆材料或核能科学与工程 | 
| 45 | 女 | 北京科技大学 | 调剂 | 堆材料或核能科学与工程 | 
| 46 | 男 | 北京理工大学 | 调剂 | 分析化学 | 
| 46 | 男 | 山东大学 | 调剂 | 堆材料或核能科学与工程 | 
| 47 | 女 | 中南大学 | 调剂 | 堆材料或核能科学与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