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au.edu.cn/picture/0/s_265f6261504845a894b69824bdef57d5.jpg)
团队成员合影
本次队伍参赛的项目名称为SSR: Saline-alkaline Soil Restorer,采用使谷氨酸棒杆菌生产聚谷氨酸这一生物手段,对盐碱地这一世界性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亿公顷,造成了旱、涝、盐、碱、薄等问题。目前对盐碱地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农业措施、工程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等,其中生物措施具有绿色、高效的优点。团队受到学校“曲周精神”的鼓舞与启发,拟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对盐碱土进行改良,并预防次生盐碱化。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在添加谷氨酸的条件下利用谷氨酸合成聚谷氨酸;谷氨酸棒杆菌则具有合成谷氨酸的能力。团队拟将枯草芽孢杆菌中聚谷氨酸合成的相关基因转移到谷氨酸棒杆菌中,使谷氨酸棒杆菌能够利用谷氨酸产生聚谷氨酸;通过编辑RBS、使用长链非编码反义RNA等手段,提高工程菌产聚谷氨酸的产量;同时构建了自杀线路,使谷氨酸棒杆菌在盐碱地被改良后自杀以保证生物安全。
![](http://news.cau.edu.cn/picture/0/s_83637d1ad3fc4255a7e77e9ead706ce5.png)
参观相关企业
![](http://news.cau.edu.cn/picture/0/s_f5f74f1d2e7b42f7b4204229f2c4ea55.png)
宣讲合成生物学进展
本次队伍成员包括:生物学院19级学生13人,农学院18级学生1人,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19级学生2人。跨学院和学科的本科生合作,促进了学生对于交叉学科的理解,训练了学生跨学科合作能力,拓展了赛事的参与面,提升了学校创新的氛围。
![](http://news.cau.edu.cn/picture/0/s_410beb4e0c264305abf63ae38f30afbb.jpg)
2021年度海报
本项目由生物学院田长富、杨金水、王娜三位老师负责指导,并得到了校内外多个研究团队的指导和支持。
本次比赛获得了我校本科生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生物学院、生物学院教学中心、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延伸阅读: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
iGEM大赛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03年创办,2005年发展成为国际赛事,已逐步发展成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顶级大学生科技赛事,大赛鼓励创意创新、学科交叉,同时又关注与生产实际、社会问题之间的紧密联系,也是涉及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等领域交叉合作的跨学科竞赛。iGEM大赛赛况和研究成果每年都受到《科学》、《自然》、《科学美国人》、《经济学人》、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的关注并进行专题报道,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而其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跨学科研究和合作能力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各高校相关学科本科生培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教育意义,受到国内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参赛学校和队伍数都逐年递增,本年度有153支中国地区队伍(包括本科生组、研究生组和高中组)参加了本次比赛。
供稿:生物学院
供图:生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