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德项目办公室、资环学院环境系教授刘学军和植营系教授袁力行分别介绍了中德合作的42年历史、成果和中德“玉米磷项目”的近三年进展情况。中德项目教师代表、资环学院退休教师曹一平教授、农学院王璞教授、理学院何雄奎教授、经管学院武拉平教授、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马秋刚教授分别发言,回顾了中德合作对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贡献。

杜太生肯定了中德合作历史、精神传承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了中德双方继续合作的重要性。张福锁总结了中德合作在国家政策、项目经费等多方面的支持下取得的重要成就,肯定了德方从早期对中方的无私援助到后来的平等合作所作的重大贡献,勉励中德双方继续精诚合作,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农业教育、解决国家绿色发展重大需求等方面继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我校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冯伟哲和霍恩海姆大学副校长Andreas Pyk、德国巴滕符腾堡州农业厅副厅长Grit Puchan,霍恩海姆大学农学院院长Ralf V?gele等人出席了中德项目线上视频会的开幕式。他们表示,两校在长期的合作中坦诚互信、相濡以沫,项目持续时间长、规模大、经济和社会影响显著,为中德两国高水平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一致希望中德合作能一直延续下去,加深合作关系,拓宽合作领域。Andreas Pyka高度评价两校的合作,认为双方在多领域、特别是IRTG项目的合作,为两国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支持,项目也锻炼了青年研究者和专家,升华了两校友谊。

中方项目负责人张福锁院士和德方项目负责人Torsten Müller教授,从课题设计、成果进展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项目情况。该项目就玉米食品-饲料-能源生产体系对有限磷资源的适应性开展研究,分13个子课题;全校共7个学院(资环学院、农学院、理学院、动科学院、食品学院、工学院、经管学院),8个一级学科,25名教授或副教授参与完成项目研究和人才培养。我校在第一期项目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表论文37篇,培养19名优秀博士生,并多次举办国际专题研讨会。


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资环学院植营系教授陈范骏,中德项目教师代表、中德两国专家及项目研究生等一百多人次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