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著名土壤微生物学家陈文新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本网讯 10月9日上午,著名土壤微生物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生物学院教授陈文新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陈文新先生因病于2021年10月7日上午9:55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北京市教工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部委,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或科研院所,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北京市教工委等领导,学校老领导、两院院士、先生同事友好及弟子等两百余个单位和个人,分别敬献花圈、致唁电表达沉痛悼念。
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外,悬挂着“沉痛悼念陈文新先生”的黑底白字横幅,两侧悬挂“驾鹤西游何日再听您教诲 音容顿逝涓涓皆是吾辈泪”的挽联。礼堂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家人及各界人士为表达哀思而敬献的花圈整齐摆放,陈文新先生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校领导姜沛民、张东军、钱学军、李培景、林万龙、杜太生、田见晖,老领导江树人、宁秋娅、王慧敏,陈文新先生同事友好及弟子、学校师生代表约200人,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遗体前肃立默哀,向陈文新先生的遗体三鞠躬,向这位将毕生精力献给中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长者作最后送别,并与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10月7日下午,校长孙其信、副校长辛贤代表学校到家中慰问了家属。
陈文新先生1926年9月23日生于湖南浏阳,曾参加筹办全国第一个农业微生物学专业,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根瘤菌种质资源库,为我国农业根瘤菌菌种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文新院士生平
1926年9月23日陈文新出生在湖南浏阳镇头镇炭坡。她的父亲陈昌(字章甫)是毛泽东同志早期革命活动的亲密战友,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湖南学运和工运的领导者之一,曾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于1930年2月牺牲。在战争年代,陈文新经历了坎坷的求学之路,于1948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农学院土壤农化专业,195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4月她给毛泽东主席写信,汇报学习情况,4月29日毛主席回信,勉励:“继承你父亲的遗志,为人民国家的建设服务”。1951年7月她在北京华北农科所毕业实习期间,应邀赴毛主席家做客,毛主席为其题词:“努力学习”。1952年7月在武汉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同年武汉大学农学院等单位合并组建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陈文新于9月任华中农学院土化系助教,兼任华中农学院共青团委书记。1954年7月她赴苏联留学之前在北京中南海再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座谈有关农业和农业科学近两小时。毛主席勉励:“农业要增产,不研究土壤怎么行?”。1954年9月她赴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留学,师从著名的土壤微生物学家费洛夫学习土壤微生物学,1958年12月获副博士学位;留学期间(1957年11月)她现场聆听了正在苏联访问的毛主席的著名演讲:“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1959年1月陈文新留学归国后进入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工作,参加筹办全国第一个农业微生物学专业。1960年,与教研组一起组建北京农大植物保护及农业微生物系,设立植病、昆虫、微生物学三个专业。她经历了北京农业大学在陕西延安(1970年-1972年)、河北涿县(1973年-1978年)、迁回原址(1978年至今)办学的各个重要发展阶段。1973年1月她开始生物固氮研究,在河北涿县农场采集根瘤菌,建立实验室。1962年开始教授《发酵微生物学》课程,1980年开始讲授《土壤微生物学》课程。1980年起,在国家科委新技术中心的资助下开启了长达30余年的根瘤菌种质资源和分类学研究。期间(1982年9月至1983年9月)她作为访问****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根瘤菌生态学研究,系统研读了《细菌数值分类》和《豆科植物根瘤菌》等英文专著资料,并访问了美国USDA菌库,为回国后建立中国自己的根瘤菌种质资源库和开展现代根瘤菌分类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国家科委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和面上项目、中国-欧共体合作项目、国家973项目等的资助下,陈文新组织实施了我国32个省(市)700多个县豆科植物结瘤情况调查,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根瘤菌种质资源库,为我国农业根瘤菌菌种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现代根瘤菌分类学的开拓者,她带领团队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分类方法,发表了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和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2个新属、40余个新种,为国际根瘤菌分类体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引领中国的根瘤菌分类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996年她入选国际根瘤菌/土壤杆菌分类委员会委员,编写的《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获农业部高效优秀教材一等奖;1998年应邀撰写《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有关根瘤菌的篇章;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出版专著《中国根瘤菌》(科学出版社);2019年组织出版英文专著《Ecology and Evolution of Rhizobia》(Springer Nature);2014年至今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从事科研工作的数十年来,她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1991年)等众多荣誉和奖励。
陈文新院士忧国忧民,先后多次在《科学时报》、《中国科学报》等媒体撰文呼吁:“建议将豆科作物-根瘤菌纳入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的建设计划中(2000年)”,“建议合理利用农作物种植体系减少化肥污染(2006年)”,“建议充分发挥绿色农业中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作用(2012年)”,“建议发展新型无废弃物农业,减少面源污染(2013年)”,带领并指导团队将“充分发挥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作用”的工作落实在祖国大地上。
2021年10月7日,为我国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奉献一生的陈文新院士离开了我们。但是她培养的百余位优秀科研人才,正秉承陈文新院士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和为国奉献的精神,继续前行。永远怀念先生!(摄影:欧阳永志)
相关话题/农业 土壤 院士 北京 微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