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农业大学导师教师信息介绍简介-张龙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26


教师个人网页


English
返回首页
教师登录






张龙

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


导航


个人资料
个人概况
研究领域
开授课程
科研项目
论文
科技成果
荣誉及奖励
招生信息







个人资料


部门: 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
毕业院校: 北京农业大学
学位: 博士
-->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联系电话: 010-62731303
电子邮箱: locust@cau.edu.cn
办公地址:
通讯地址:
邮编:
传真:

教育经历


1991.09.01-1994.06.01,博士,北京农业大学,昆虫
1989.09.01-1991.07.01,北京农大,植物保护
1981.09.01-1985.07.01,内蒙古农牧学院,植物保护


工作经历
200312-200410,中国农大昆虫学系
199711-200311,中国农大植保系昆虫
199612-199710,中国农大植保系
199407-199611,中国农大京农公司
198507-198809,内蒙古赤峰市农牧学校
198109-198507,内蒙古农牧学院植保专业


-->

个人简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100193
电话:010-62731303
任职:联合国粮农组织外聘蝗虫防治专家。全国农区蝗虫防治科研协作组组长。国际直翅目昆虫学会中国、朝鲜、韩国和台湾地区代表。中国化学生态学会专业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昆虫学会理事。植物保护学报编委。中国昆虫学会直翅类昆虫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教学科研概况



社会职务


联合国粮农组织外聘蝗虫防治专家。全国农区蝗虫防治科研协作组组长。国际直翅目昆虫学会中国、朝鲜、韩国和台湾地区代表。中国化学生态学会专业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昆虫学会理事。植物保护学报编委。

活动动态



研究领域


1. 害虫生物防治技术与理论
1.1.蝗虫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长期从事我国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害虫-蝗虫的防治技术研究。系统地研究了蝗虫微孢子虫疾病流行规律,以及微孢子虫与蝗虫的分子互作,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长效与速效相结合的蝗害可持续治理策略;筛选出了3个蝗虫微孢子虫高毒力株系;研制出了蝗虫微孢子虫高效生产工艺流程,筹建了蝗虫微孢子虫生物农药生产厂,研制出世界首个微孢子虫水悬浮剂,获得国内首个微孢子虫生物农药登记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为大规模应用蝗虫孢子虫防治蝗虫提供了生物农药来源保证;研制出了适于农田飞蝗和草原土蝗的田间应用技术;建立了以应用蝗虫微孢子虫为主的我国蝗灾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在我国的河北、山东、天津、河南、新疆、内蒙、青海等省应用面积达2000多万亩。在我国首次提出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导航指挥飞机防治蝗害,先后在山东、河北、河南等省推广,替代了人工为飞机打信号,节省了成本。研制开发出了我国蝗虫防治指挥辅助信息系统,已为农业部和主要蝗虫发生省份所采用,大大提高了蝗害防治指挥的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上述技术均成为我国蝗虫防治的主要技术内容,列入国家行业技术标准《蝗虫防治技术规范,NY/T 2736-2015》。显著促进我国蝗害治理的技术进步,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获得国内用户的广泛认同。

1.2.果树和蔬菜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深入研究果园种植覆盖作物对于果树、害虫、天敌相互间的种群密度、营养、化学信息、空间等相互关系,探讨了果园中植被多样化增加天敌控制害虫的理论,实施了果园植被多样化控制害虫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研制开发了防治蔬菜重要害虫白粉虱、蚜虫和烟粉虱的真菌杀虫剂---蜡蚧轮枝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中2项已经转化。
2. 昆虫感受化学信息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组织化学、电生理学和行为学等技术相结合,在国际上首次鉴定出蝗虫等直翅目的气味分子结合蛋白、气味分子受体和离子型受体,明确了飞蝗识别部分植物气味和虫体挥发物的分子和细胞机制。该成果对于研究昆虫化学感受的分子机制的进化提供了重要数据,也为研制出基于化学感受分子机制的飞蝗防治新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是国内最早开展此方面研究的工作者,在该领域有较高的国际声望。



开授课程


1、普通昆虫学,2019-2020,第一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2、普通昆虫学,2018-2019,第一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3、普通昆虫学,2017-2018,第一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4、普通昆虫学,2016-2017,第一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5、普通昆虫学,2015-2016,第一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6、普通昆虫学,2014-2015,第一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7、普通昆虫学,2012-2013,第一学期,星期一,西校区
8、普通昆虫学,2012-2013,第一学期,星期三,西校区
9、普通昆虫学,2011-2012,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10、普通昆虫学,2010-2011,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11、普通昆虫学,2009-2010,第一学期,星期一星期三,西校区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1、-2015.12.31,国务院其他部门,韭蛆抗药性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2011.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飞蝗感受行为信息化合物的分子机制及其利用探讨,主持
3、-2006.12.31,国务院其他部门,苹果蚜虫传播扩散规律,监测和防治新技术研究,主持
4、-2008.12.20,国务院其他部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咨询委托协议书,主持
5、-2005.08.31,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应对国外农药技术壁垒的对策研究,主持
6、-2017.12.31,国务院其他部门,韭蛆抗药性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7、-2018.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野外自然状况下蝗虫种群动态监测自适应模型研究
8、-2010.10.10,“863”计划,农业生物药物创制--细菌、真菌类生物杀虫剂研究和创制,主持
9、-2010.12.1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苜蓿盲蝽蟓天敌引进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
10、-2009.09.30,国务院其他部门,苹果绵蚜与印度小裂绵蚜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主持
11、-2013.12.31,国务院其他部门,我国迁移性蝗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
12、-2009.12.30,国务院其他部门,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咨询,主持
13、-2010.10.10,“863”计划,蝗虫与生物农药互作组织的三维重建与可视化,主持
14、-2010.10.30,国务院其他部门,苹果面蚜与印度小列棉蚜检测与防控技术,主持
15、-2018.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集信息素受体及其编码特征,主持
16、-2008.07.3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影响飞蝗数量动态的关键因子及其灾变规律,主持
17、-2014.12.31,国务院其他部门,蝗虫发生区及种群动态遥感自动监测技术,主持
18、-2015.12.30,国家科技部,农区蝗虫防控科研协作组活动,主持
19、-2017.12.31,国务院其他部门,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农区蝗虫防控策略咨询和协作组,主持

横向项目1、2018.11.28-2019.11.15,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基于模拟月壤、火壤的空间原位种植技术研究,主持
2、2017.11.28-2017.11.30,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太空养蚕项目成果参加天津智慧城市科技酷品展,主持
3、2017.09.01-2020.08.31,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有机果园低能耗高值产品开发及有机废弃物 资源零废弃循环再利用技术集成研究



论文


论文题目刊物名称收录类别发表年月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单位排名


科技成果


软件著作 1、基于GIS的蝗虫防治决策支持系统,2012,2012SRBJ1480,软件著作权登记
2、蝗虫防治指挥调度系统,2012,2012SRBJ1479,软件著作权登记
3、基于智能手机蝗虫信息采集系统,2012,2012SRBJ0006,软件著作权登记
4、蝗灾防治指挥决策辅助信息系统,2006,2006SRBJ1682,软件著作权登记
5、蝗虫发生信息采集系统,2006,2006SRBJ1681,软件著作权登记

专利 1、一种固态发酵生产杀虫真菌—米曲霉孢子的方法,2017,201711156163.9,发明专利
2、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系统,2016,201620409350.8,实用新型
3、一种迟眼蕈蚊雄成虫的引诱剂,2016,201610249033.9,发明专利
4、一种蝗虫微孢子虫孢子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2015,201511021621.9,发明专利
5、固态发酵生产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的方法,2015,201510741208.3,发明专利
6、东亚飞蝗蝗蝻自动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2014,201410570716.5,发明专利
7、蝗虫微孢子虫株系及其在防治蝗虫中的应用,2011,201110174318.8,发明专利
8、一种东亚飞蝗拒食剂,2011,201110115827.3,发明专利
9、东亚飞蝗拒食剂,2011,201110115414.5,发明专利
10、东亚飞蝗蝗蝻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2010,201010178182.3,发明专利
11、一种直翅目昆虫整体连续切片的预处理方法,2008,200810226316.7,发明专利
12、一种蝗虫行为测定嗅觉仪,2008,200810056093.4,发明专利
13、飞蝗化学感受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该蛋白的表达方法,2006,200610089372.1,发明专利
14、一种培养蜡蚧轮枝菌的方法,2004,200410058017.9,发明专利
15、蜡蚧轮枝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2004,200410058016.4,发明专利
16、飞蝗中气味分子结合蛋白在原核系统中的高效表达,2004,200410009964.9,发明专利



荣誉及奖励


1、2013,中华农业科技奖(2012-2013年度)
2、2006,云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3、2001,科技进步二等奖



招生信息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
学位: 博士
联系电话: 010-62731303
电子邮箱: locust@cau.edu.cn





10 访问


相关教师









相关话题/中国农业大学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