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网页
English
返回首页
教师登录
导航
个人资料
个人概况
研究领域
开授课程
科研项目
论文
科技成果
荣誉及奖励
招生信息
何俊娜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行政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
学位: 博士
联系电话: 010-62733603
电子邮箱: hejunna@cau.edu.cn
10 访问
相关教师
个人资料
部门: 园艺学院
性别: 女
民族: 汉族
-->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
毕业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 博士
--> 政治面貌: 群众
联系电话: 010-62733603
电子邮箱: hejunna@cau.edu.cn
办公地址: 园艺楼832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 100193
传真:
教育经历
2006.09.01-2011.06.24,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直博),植物学
2000.09.01-2004.07.01,学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科学
工作经历
201306-,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201107-201306,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
个人简介
何俊娜,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
2000年至200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学习;2004年至201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7月至2013年进入中国农业大学遗传育种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及博士后工作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ABA抑制植物根部生长的机制和ABA共受体增强子的功能,相关研究结果均已发表在Plant Cell上。
2013年进入观赏园艺与园林系工作,从事球根花卉的发育生理与高效栽培工作,研究百合响应高温胁迫、小孢子发育和种球休眠的分子调控机制。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累计20.9;参编《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指南》和
教学科研概况
社会职务
活动动态
研究领域
从事球根花卉的发育生理与高效栽培工作,研究百合响应高温胁迫、小孢子发育和种球休眠的分子调控机制。
1.百合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
百合是国内外重要的商品花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百合性喜凉爽环境,不耐高温。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温度超过30度,制约百合的切花生产。因此,研究百合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不仅为分子育种提高百合耐热性提供基因储备,而且为解决夏季高温影响百合切花品质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2.百合小孢子发育的调控机制。
百合花粉颜色鲜艳且量大,散落后容易污染花瓣和衣物,需要在花药未开裂时人工去雄,费时费工。研究百合小孢子发育和花药开裂散粉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通过分子育种培育花粉量小或是花药不开裂的百合新品种很有必要。
3.百合种球休眠的解除机制
百合生产依赖种球,种球存在休眠现象,需要长期的低温处理才能获得良好的商品球,而我国的切花生产所需种球几乎全部来自于荷兰,种球价格占到切花销售价格的1/3,严重制约着百合切花产业。研究百合种球休眠和休眠过程中的生理过程和分子调控机制,培育休眠程度降低或是不休眠的百合新种质势在必行。
开授课程
1、设施园艺学,2019-2020,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五,西校区
2、园艺学实验(下),2019-2020,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西校区
3、园艺学实验(下),2018-2019,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西校区
4、设施园艺学,2017-2018,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四,西校区
5、园艺学实验(2),2017-2018,第二学期,星期二,西校区
6、设施园艺学,2016-2017,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四,西校区
7、园艺学实验(2),2016-2017,第二学期,星期五,西校区
8、设施园艺学,2015-2016,第二学期,星期一星期四,西校区
9、园艺学实验(2),2015-2016,第二学期,星期五,西校区
10、设施园艺学,2014-2015,第二学期,星期二星期四,西校区
11、园艺学实验(2),2014-2015,第二学期,星期五,西校区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1、-2011.12.31,其他课题,ABA可能影响线粒体ROS调控拟南芥根部生长,主持
2、-2011.12.31,其他课题,拟南芥同源异型蛋白参与脱落酸和生长素的交互响应途径
3、-2018.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百合热激转录因子LlHSFA1调控百合耐热性的机理解析
4、-2013.07.31,其他课题,拟南芥ABO6参与ABA信号途径调控植物主根生长和萌发的机制分析,主持
5、-2009.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拟南芥WRKY转录因子WCT1调控植物耐低温的分子机理
6、-2011.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脱落酸信号调控逆境下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分子机制
7、-2016.12.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拟南芥ABO7通过调控PP2C抑制ABA信号途径的机理研究,主持
8、-2013.06.30,一个新同源异型蛋白参与调控拟南芥根分生组织生长
横向项目1、2018.06.20-2021.06.30,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园林种植土壤检测与改良联合实验室
论文
EAR1 Negatively Regulates ABA Signaling by Enhancing 2C Protein Phosphatase Activity Plant Cell SCI 2018 Kai Wa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并列一作
A Canonical DREB2-Type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Lily Is Post-translationally Regulated and Mediates Heat Stress Response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SCI 2018 Ze Wu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共同通讯
Overexpression of lily HsfA3s in Arabidopsis confers increased thermotolerance and salt sensitivity via alterations in proline catabolism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 2018 Ze Wu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共同通讯
Silencing GhAGPL1 reduces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corms and cormels in gladiolu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SCI 2017 shanshan Se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共同通讯
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gen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quality of corm and yield of cormels in gladiolus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SCI 2016 shanshan Se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共同通讯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Gladiolus hybridus AFP family gene (GhAFP-like) related to corm dormancy.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SCI 2016 Jian Wu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共同通讯
Gladiolus hybridus ABSCISIC ACID INSENSITIVE5 (GhABI5) Is an important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ABA signaling that can enhance Gladiolus corm dormancy and Arabidopsis seed dormancy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SCI 2015 Jian Wu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共同通讯
DEXH Box RNA Helicase-Mediated 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 in Arabidopsis Mediates Crosstalk between Abscisic Acid and Auxin Signaling Plant Cell SCI 2012 Junna H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一作
科技成果
软件著作
专利 1、一种与植物抗旱性相关的EAR1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7,201711278287.4,发明专利
2、植物耐逆相关蛋白NDX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2013,201310154335.4,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