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公导师简介 -
基本信息
目前指导研究生
在籍
- 博士研究生4人 (其中 2013级:2 2014级:2) 硕士研究生4人 (其中 2014级:2 2015级:2)
不在籍
- 博士研究生6人 (其中 2006级:1 2007级:1 2008级:1 2009级:1 2010级:1 2012级:1) 硕士研究生24人 (其中 2005级:3 2006级:3 2007级:3 2008级:2 2009级:2 2010级:2 2011级:3 2012级:3 2013级:3)
个人简历
11、1999年始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始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现招收指导行政管理学博士研究生和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生。
10、1998年12月~现在,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现名为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管理科学系系主任。
9、1998年6月~2003年2月,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2003年3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与农村发展学院及管理工程学院的一部分合并为“人文与发展学院”,本人未报名参加院领导班子的竞聘。
8、2000年主持创立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牵头主持本学科的工作。
7、1996年3月~1998年6月兼任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教务处副处长。
6、1996年9月主持创立管理科学系科学技术管理本科专业(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兼任系主任;1997年开始招收培养科学技术管理专业本科生。
5、1993年12月~1998年12月任北京农业大学(1995年10月改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4、1992年4月~1993年7月赴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室任客座研究员。
3、1984年12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2、1982年2月入北京农业大学社会科学部攻读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研究生,1984年12月毕业并获硕士学位。
1、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1977级本科生(恢复高考后第一届),1981年12月毕业,获学士学位。
遴选学科专业
不公开
论文与专著
80、滕明雨,张磊,奉公:农民科学素质与生计资本的关系初探——以M 县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4~338。
79、奉公:论科技投入成果制的诸种形态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7):1~4。
78、滕明雨、奉公、张磊:我国农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8~52。
77、滕明雨,奉公,张磊:我国农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探析[J],调研世界,2012(2):49~52。
76、左宓,奉公:循环农业与产业多样性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9月39卷26期,第16363~16365页。
75、黄杰,张颖,陈慈,奉公,周连第: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建设相关问题初探[J]. 农业经济问题.2011(7):81-85。
74、丁祺,奉公:对文化创意意蕴的新思考[J]. 江西社会科学. 2011(2): 216-223。
73、邹亚文,奉公:基因组考古学——从现存物种寻找祖先生活的遗迹[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11):93~98。
72、滕明雨,奉公:提高中国农民科学素质的对策探析[J],世界农业,2010(12):71~74。
71、滕明雨,奉公:论国家级公共科技奖励重心的调整[J],学术交流,2010(6):66~69。
70、高雪莲,奉公:三制一体的构建与金融危机的解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1):40~43。
69、高雪莲,奉公:日本农业技术引进的历程及模式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0(2):104~109。
68、李艳华,奉公:我国农业技术需求与采用现状:基于农户调研的分析 [J],农业经济,2010,(11):83~85。
67、高雪莲,奉公:拟成果购买制与后期资助项目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7月,第42~48页。
66、李艳华,骆江玲,奉公: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农户农业技术需求比较分析——以山东寿光和河北蔚县两村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8月,第120~125页。
65、骆江铃,杨明,奉公:印度农业技术引进及效果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6月37卷16期,第7731~7733页。
64、骆江玲,杨明,奉公:布依族生计与耕牛文化的共变机制研究——以黔西南一个布依族村庄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10月,第99~102页。
63、杨杰,奉公:拟成果购买制的互联网运作模式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Vol.26 No.8,2009年4月,第16~19页。
62、奉公:科技创新网络与中部崛起[J],科技进步与对策,Vol.26 No.5,2009(5),第35~40页。
61、奉 公,余奇才:从威客的发展看拟成果购买制的实施[J]. 中国软科学,2008(1):69~77.
60、雷大艳,奉公:论财政科技投入对象的多元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第3期,第18~21页。
59、彭光华、奉公、李建军:博士生公共理论课“现代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的创新功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4),第44~47页。
58、高磊、奉公:论国家财政新型科技投入体系“三制一体”的互补性[J],科学管理研究,2007(2),第106~109页。
57、谭凯、奉公:网络对科学交流与研究的影响探析[J],科技导报,2006(9),第63~65页。
56、奉公、谭英、左停:2005年中国农村科技的供求、传播与应用情况[D],载《2005年:中国农村情况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第169~181页。
55、缑博、谭英、奉公:电视文化传播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来自全国27个省市区农户的调查报告[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第82~86页。
54、鄂宏哲、杨国军、奉公:拟成果购买制下的风险投资与普通风险投资之比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9),第5~7页。
53、江树人、奉公: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12~14页。
52、奉公、何洁、周莹莹、余奇才:国家公共财政新型科学技术投入体系初探[J],科学学研究,2006年4月第2期,第191~196页。
51、金烁、奉公:论公共财政资助的科研机会平等问题,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第4期,第14~17页。
50、薛晶天、奉公: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的后申报成果制与专利制度的比较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第2期,第34~37页。
49、薛晶天、奉公: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的法律问题初探,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第5期,第37~39页。
48、杨国军、奉公、彭光华:公共产品类科研领域的拟成果购买制研究,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3期,第71~75页。
47、杨国军、彭光华、奉公:科学研究分类及其对政府科技政策的影响,科技导报,2006年第2期,第90~92页。
46、孔伟强、奉公、杨国军:科研管理的过程管理模式与目标管理模式探析,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第1期,第33~35页。
45、奉公、周莹莹、余奇才、何洁: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体系的信息库建设问题初探,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第11期,第22~26页。
44、奉公:创建国家公共财政新型科技投入体制的建议,公共管理内参,2005年第2期,第15~23页。
43、鄂宏哲、奉公:科技投入的拟成果购买制中的风险投资初探,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第12期,第19~22页。
42、奉公、周莹莹、何洁、董炳艳:从农民的视角看中国农业科技的供求、传播与应用状况,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6~10页。
41、奉公:面向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型教学初探,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40、奉公:21世纪本科人才的新素质体系,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二期。
39、奉公:建议确立公共产品类科研成果购买制度,思想理论内参,2003年第19期,第10~19页。
38、奉公:论公共产品类科研的资金投入的拟成果购买制,科学学研究,2003年第3期,第254~258页。
37、奉公:论基础研究资金投入的拟成果购买体制,载周光召主编《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36、奉公:论大学本科的“元才教育” ——超越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三期。
35、奉公、彭建华:利用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第一作者。
34、FENG Gong:Paradigm of the New Revolu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ng global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ession 2:Sustainable agriculture(1), p258~264,Edited by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vember 7-9,2001,Beijing,China。
33、奉公、朱树标:创办国际奥林匹克艺术节的构想,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32、奉公: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范式初探,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第1期。
31、奉公、李建军:在高等教育中实施创造教育的几点思考,教学研究与实践,2001年第3-4期合刊。
30、奉公:关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几点思考,中国软科学,1999年第4期。
29、奉公:21世纪初期的农业主导技术,中国科技导报,1999年第1期。
28、奉公: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国科技月报,1999年第1期。
27、奉公:“层次”概念的混乱与对策,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年第4期。
26、奉公、彭光华:加强自然辩证法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2期。
25、奉公:21世纪初期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初探,农业科技管理,1998年第6期。
24、21世纪对高等农业专门人才的素质要求,高等农业教育,1998年第12期,第一作者。
23、奉公、高雪莲:精准农业——用信息技术改善资源利用(译文),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9年第12期,第一译者。
22、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农业人才,教学研究与实践,1998年第3-4期合刊,第一作者。
21、奉公:面向21世纪高等农林教育本科人才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等农林医药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20、《跨世纪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参加编写,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郑积源主编。
19、《学会学习》参加编写,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18、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科技经济背景研究,载全国高等农林教育研究会编《高等农林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
17、培养跨世纪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启示,高等农业教育,1998年第3期,第一作者(1/2)。
16、农业教育的战略问题(译文),教学研究与实践,1998年第2期。
15、奉公:论“教学创新”,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3-4期合刊,第一作者(1/3)。
14、奉公、张法瑞、彭光华、郑五福、陆银初:自然辩证法课素质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1997年第2期。
13、21世纪社会对中国农科本科人才素质的要求与培养对策,教学研究与实践,1997年第2期,第二作者(2/2)。
12、《科技人才管理》第二副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一版。
11、人文、社科教育在培养高等理工科人才中的作用,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年第2期,第二作者(2/2)。
10、自然辩证法模块教学系统研究,载《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第一作者(1/5)。
9、改革演讲辩论课程教学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载《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第二作者(2/2)。
8、教育科研管理初探,载《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第二作者(2/3)。
7、论自然辩证法的创造教育功能,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增刊。
6、发挥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创造教育功能 提高研究生的创造能力,教学研究与实践,1995年第2期。
5、农业推广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增刊,第一作者(1/2)。
4、河北省农业科研体系调研报告,载“七五”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我国农业科研体系结构调整的探讨”(农业科技体系结构的探讨专题组,1990年9月),第119-122页,第二作者(2/3)。
3、天津市农业科研体系结构调研报告,载“七五”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我国农业科研体系结构调整的探讨”(农业科技体系结构的探讨专题组,1990年9月),第109-112页,第二作者(2/3)。
2、国外农业科研体系改革简析,载“七五”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我国农业科研体系结构调整的探讨”(农业科技体系结构的探讨专题组,1990年9月),第160-164页,第三作者(3/3)。
1、从进化论的进化看科学理论的发展,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增刊。
专利
1、道路减速挡板阵,专利号:ZL**3.4,授权日:2005年11月2日。
2、异地空气供给防护系统,专利号:ZL**.X,授权日:2004年12月29日。
3、啤酒冰冻饮品及其制作方法
4、子母广告方法
5、彩虹眼镜
6、组合钢笔
近五年承担的主要项目
23、教育部国家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投入状况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2QT027,执行年限:2012.05-2015.05,主持。
22、农业部948工程项目“不同类型国家引进国际农业技术的战略研究”子项目“印度、日本农业技术引进中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引进技术的效果评价”(项目编号:2008-Z14-01;执行年限:2008.08~2010.12),主持。
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共产品类科研的资金投入的拟成果购买制研究”(项目批准号:**,执行年限:2004.1~2006.12),主持。
21、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及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项目编号:2004CCC00100,执行年限:2004.12-2006.12),主持。
20、国家科技部项目“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普评奖机制研究”(执行年限:2004.11-2005.11),第二主持。
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托项目:“国家创新系统中的科学研究管理体制框架研究”(2003),主要参加。
18、教育部重点课题“高等农业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建设与教育的研究”(2001.10~2004.12),主持。
17、教育部“新世纪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农科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01.1~2004.12),主持。
16、农业部科技司项目“科学技术使农民致富的机制与途径研究”(2001.6~2002.12),主要参加。
15、教育部“新世纪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农林科本科人才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01.1~2004.12),副主持。
承担的教学工作
1、博士生课: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
科技创新与学术道德规范
2、硕士生课: 科学技术哲学前沿专题
交叉学科研究方法
自然辩证法概论
3、本科生课:科学技术管理学
西方科学哲学
创造发明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