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军导师简介 -
基本信息
目前指导研究生
在籍
- 博士研究生3人 (其中 2012级:1 2013级:1 2014级:1) 硕士研究生4人 (其中 2014级:2 2015级:2)
不在籍
- 博士研究生2人 (其中 2011级:1 2014级:1) 硕士研究生17人 (其中 2005级:3 2006级:2 2007级:2 2008级:1 2009级:2 2010级:1 2011级:3 2012级:1 2013级:2)
个人简历
李建军,陕西扶风人。1964年8月生。哲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科技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Utrecht University Visiting Profess(2010年9-11月)。首届“中-荷生物技术伦理学国际会议”(2009)组织委员会主席,第二届国际动物伦理学会议“2012关爱动物会议科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团成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8届委员会委员、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和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2002年以来,已出版《产学合作创新——高科技产业发展之路》、《创造发明学导引》、《产学合作创新体制:从硅谷到中关村》、《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专著4部,主编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科学技术与农村发展政策》教材2部、《专利商业化的策略与运用》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简明读本》2部,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技论坛》、《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和《科学学研究》等刊物发表“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战略调整”、“转基因农作物的多重价值及其产业化风险”、“技术创新活动的负外部性及其缓冲机制”等学术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新华文摘》全文复印或转载。目前主持课题主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ZX027:“农业转基因技术创新的伦理问题与社会规制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宣部政策研究类项目2010ZCYJ26:“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社会规制问题”两项。
遴选学科专业
不公开
论文与专著
近年出版的主要著作
1. 科学技术与农村发展政策,李建军、周津春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2.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简明读本,李建军等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李建军、刘平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4. 创造发明学导引,李建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9;第1版,2002
5. 产学合作创新——高科技产业发展之路,李建军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 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李建军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 产学创新的平台:从硅谷到中关村,李建军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
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 李建军,中国推进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5):13-17
2. 李建军,关于转基因水稻商业化辩论——相关的伦理与公共治理问题,科学学研究,2012(8):1121-1127
3. 李建军,科学主义与高技术时代的社会危机治理,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5):93-97
4. 黄晓行、李建军,关于动物道德地位的伦理辩护,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1(6):27-32
5. 李建军、唐冠男,“两岸青年科技工作者生物技术伦理与社会规制论坛”综述,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10):123-124
6. 李建军、滕菲、黄晓行,绿色革命之父诺曼·布劳格,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3):111-117
7. 滕菲、李建军,嵌-杂合体创造和应用研究中的伦理关注,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3):77-81
8. 李建军,核电技术产业:亟需引入预警原则和社会评价机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7-18
9. 雷凌湘、李建军,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革命的方法论特征,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1):29-32
10. 李建军、雷凌湘,动物生物技术研究伦理学的前沿进展——第一届中-荷动物生物技术研究伦理学学术会议观点综述,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1):125-128
11. 李建军,北京聚合开发高端产业创新人才的政策建议,北京科协,2010(7):17-19
12. 李建军,创新经济呼唤中国教育变革,科学中国人, 2010(7):52-53
13. 武彦、李建军,日本学者眼中的中国科学和技术政策,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8-12。《新华文摘》2010年7月全文转载。
14. 武彦、李建军,日本职务发明利益补偿机制的创新理念和保障机制,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2):51-55
15. 李建军,付费出版学术专著与发表学术论文的社会后果,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6):
16. 李建军,研究性学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和实现机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78-81
17. 李建军,现代社会治理危机及其化解策略,河北学刊,2009(1)::39-40
18. 李建军,自然辩证法事业常青的精神动力和发展机制,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10):53-55
19. 李建军等,北京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创新型城市与科技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综述,北京科协,2009(2):27-29
20. 杨善友、李建军,生物质能产业创新的趋势和特点,中国科技论坛,2009(4):133-136
21. 李建军,技术创新的负外部性及其缓冲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2):125-130
22. 严家伟、李建军,转基因农作物的多重价值及其产业化风险,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28-31
23. 李建军、王鸿生,科技社团评价的总体思路和关键性指标,学会,2008(6):35-36
24. 祁鸣、李建军,NASSCOM在印度软件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科技论坛,2007(10):139-144
25. 石静远、李建军,我国科技法律体系建设的创新思路,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1):105-107
26. 李建军,美国先进技术计划(ATP)的设计理念和运行机制创新,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6):60-65
27. 李建军,生态农业呼唤中国转型,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9):48-49
28. 李建军,现代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同步并举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战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7-12
29. 李建军,专家资源多样化的价值开发机制,科学时报·大讲堂,2007年11月27日
30. 李建军,基于产业集成创新的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8-21
31. 李建军,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战略与政策创新,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4):31-34
32. 李建军,中国科学:亟需从规范走向创新,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5):1-2
33. 李建军,我国当前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学习与实践,2006(9):92-96
34. 李建军,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政策创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33-37
35. 李建军,科技企业孵化器:新财富创造体制的转换器,华东科技,2006(5)54-56
36. 倪景涛、李建军,植物转基因技术创新中的伦理问题与道德责任,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5):5-9
37. 邢广智、李建军,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低效运行的深层次原因,农业科研管理,2006(10):34-36
38. 王红、李建军、倪景涛,农民科技信息协会对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补充作用,农业科研管理,2006(1):68-68
39. 倪莉、李建军,《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创立的历史过程、立法依据和现实影响,农业科研管理,2006(6):26-29
40. 倪景涛、李建军,荷兰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学术论坛,2005(10):74-77
41. 李建军、倪莉,美日两国的专利战略和专利制度创新,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5年12月(增刊),69-73
42. 刘珺、李建军,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发展对策,南方农村,2005(6):21-24
43. 李建军,创新思维和可能性哲学,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1-3
44. 李建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的历史及其特点,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4):58-61;79
45. 李建军,关于我国科技体制建设的基本历程及其“路径依赖型”,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60-65
46. 李建军,科学形相:在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之间,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1):14-16
47. 李建军、倪莉,农民利用科技致富状况的实证调查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2):20-25
48. 李建军,硅谷产学创新系统及其集群效应,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6-9
49. 李建军,“李约瑟问题”和“诺贝尔现象”,科技导报,2003(4):23-25
50. 李建军,社群网络:硅谷创新的青春泉,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1):53-57
51. 李建军,影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科学价值观,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6):56-63
近五年承担的主要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ZX027:“农业转基因技术创新的伦理问题与社会规制研究”(2010-2012)
2.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宣部政策研究类项目2010ZCYJ26:“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社会规制问题”(2010-2011)
3.参加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持、荷兰皇家科学和艺术研究院(KNAW)资助的中国交流项目“生命伦理学语境中的人类尊严:中国和西方”(2012-2015)。
4.主持实施中荷双边基金会资助的第一届“中-荷动物生物技术研究伦理学国际会议”(2009)
5.主持中国科学院政策所、北京市科委农村中心委托的研究项目:北京市创新性乡镇发展现状调研(2008)
6.联合主持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促进工程研究课题”项目: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的社会价值研究(2007)
7.参加中国工程院“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咨询项目之七农业分课题,担任“农业领域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总报告执笔人,主持子项目“2020年农业创新型科技人才需求预测研究”(2007)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委托的研究项目:“国家国际环境技术转移趋势与机制研究”(2006)
9.参加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战略与公益性科研机构体制创新研究”“农村发展科技战略研究”课题组,负责“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科技战略重点与对策研究”子课题研究(2005)
10.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国加入UPOV1991文本对农民权益的影响研究(2005)
11.北京市科委软科学项目:技术转移趋势研究(2004-2005)
承担的教学工作
博士生学位课程: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秋季)
硕士生学位课程:系统科学原理与方法(春季)
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课程:科学技术与“三农”政策(秋季)
硕士生选修课题:创新思维研究(秋季);技术创新管理(春季)
本科生选修课程:创造发明学(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