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慧丽导师简介 -
基本信息
目前指导研究生
在籍
- 博士研究生 0人 硕士研究生4人 (其中 2014级:2 2015级:2)
不在籍
- 博士研究生 0人 硕士研究生8人 (其中 2010级:1 2011级:2 2012级:2 2013级:3)
个人简历
何慧丽,女,1971年12月生,河南灵宝人,199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社会学专业,来到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任教,主要简历如下:
●1997.7-2004.12,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助教、讲师;2005.1至今,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2007年7月,获北京大学城乡社会学博士;专业方向:城乡社会学,博士论文题目:《农民合作的结构与过程——L县农民合作的社会学干预研究》;
2008.9-2012.6,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在职)。
●2006.9.3-25,美国“国际访问者计划”项目参与者;2013.5-2014.3,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社会学系阿瑞吉全球化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2003年8月-2005年10月,河南省兰考县副县长(挂职);2005年11月-2007年11月,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副区长(挂职);2007.11-2013.5,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常委(挂职);2011.3-2013.5,河南省开封市市长助理(挂职)。
遴选学科专业
不公开
论文与专著
Zhihe wang, Huili He, Meijun Fan ,2014,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bate in China: the role of ecological Marxism and constructive postmodernism. M O N T H LY,R E V I E W, November ,2014.
何慧丽王辉,2014,习近平的三农战略思想与东方理性的复兴,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6期
何慧丽,2014,从建设性后现代视角来看中国三农问题的出路,江苏社会科学,第6期
何慧丽 程晓蕊宗世法,2014,当代新乡村建设的实践总结及其反思——以开封10年为例,开放时代,第4期
何慧丽 小约翰.柯布,2014,解构全球资本化霸权,建设后现代生态文明社会,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何慧丽温铁军,2014,亟待从村庄层面突破小农困境,人民论坛,第7期
何慧丽,2014,当代乡村复兴的主体性,绿叶,第8期
何慧丽,2014,后现代小城克莱蒙,绿叶,第2期
何慧丽 薛莉娟,2013,返乡型资本:地方工业化的主体,载《贵州社会科学》,第1期
赵晓峰何慧丽,201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结构性困境与突围路径,农业经济,第1期
何慧丽 宗世法,从西方社会科学到中国社会科学的反思,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期.
何慧丽 温铁军,2013,城郊村的新乡土政治,人民论坛,第21期
何慧丽,2013,现代化背后的乡愁、乡恋和乡建,人民论坛,第15期
何慧丽,2012,新农村建设的方法是改良,新周刊,第11期
何慧丽,2012,当代中国农村的复兴之路,人民论坛,第31期
何慧丽 吕迅王瀛昊,2012,作为生态文明形态的有机农业之道,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何慧丽等,2012,新乡村建设之情景分享篇(一)(二),世界文化论坛,第49期,第50期
何慧丽等,2012,发现乡土性(一),世界文化论坛,第51期
何慧丽,2011,生态学的农业劳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经济,第6期
何慧丽,2011,农村宗教生态:“多元一体”关系的动态发展,中国农村观察,第2期
何慧丽,当代农学:关于“生命空间”的实践“和”学,中国图书评论,第1期
何慧丽 李向群:文书制度与村庄治理,新视野,第2期
何慧丽,2010,留守群体留守学术——兼评叶敬忠等著《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别样童年》,开放时代,第7期
何慧丽赵晓峰魏程林,2010,后税费时代的县乡关系与乡村治理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辑刊》(夏季卷),邓正来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胡跃高何慧丽,2010,兰考县农民合作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何慧丽,2010,兰考试验:外部力量、农民精英和当地政府结合增强农民发展合作社的主体意识,载《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何慧丽等,2009,城乡链接与农民合作,开放时代,第9期
何慧丽,2009,低碳乡建的原理与试验,绿叶,第11期
何慧丽,2009,小农困境的突破和‘平湖经验’的机制创新,中国合作经济,第10期
何慧丽,2008,乡级农民生产合作联社的使命及其可持续发展,调研世界,第11期
何慧丽,2008,百年乡恋的历史背景与人生抉择,中国合作经济,第10期
何慧丽,2008,我在兰考的乡村建设实验,李村老年人协会:农村社群文化行动的表达,人民艺术源于劳动实践,载《乡土中国与文化研究》,薛毅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何慧丽,2008,农民合作社研究(下)——农民的经济合作与文化合作,载《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报告》,朱启臻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何慧丽温铁军,2008,“新农村建设在村庄层面上是农民全方位的合作”,《农村.农业.农民》(B版),第1期
温铁军 何慧丽 周立等, 2007,健康农业 文明消费 公平贸易 城乡和谐——关于城乡互助合作社的对话与争锋,中国合作经济,第10期
He Huili, 2007,Experiments of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in Lankao,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Summer.
何慧丽,2007,农民合作统购的经验,贵州社会科学,第6期
何慧丽,2007,农民合作的结构性力量之形成,学习与探索,第3期
何慧丽,2007,农民合作统销与村庄经济人之间的冲突和调适,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何慧丽,2007,美国合作社印象(上),中国合作经济,第3期
何慧丽,2007,美国合作社印象(下),中国合作经济,第4期
何慧丽,2007, 探索‘文化本位’的新农村建设,载《三农中国》,贺雪峰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第2期
王勇 何慧丽 姜柏林等,2006,重塑农业合作社,中国供销商情,第5期
何慧丽,2006年,兰考乡村纪事,决策, 第5期
何慧丽,2006,通向农民合作的实践历程,载《三农中国》,贺雪峰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何慧丽温铁军,2006,着眼点在农民,着力点在村社——兰考新农村建设试验的具体经验,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2006,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何慧丽,2006,农村社群文化组织的发育与新农村建设,载《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瞿振元 李小云王秀清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何慧丽,2005,回归中国,回归农民——评《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温铁军著),读书,第5期
何慧丽,2005,新乡村建设试验在兰考,开放时代,第6期
何慧丽,2005,唱响新乡村,载《三农中国》,贺雪峰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第1期
何慧丽,2004,印度卡邦的乡村建设——知识分子对改善乡村状况的作用,载《三农中国》,贺雪峰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第2期
张兴杰主编何慧丽副主编,2004,《现代社会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何慧丽,2003,政府作为经济主体,载《视界》,李陀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第12辑
何慧丽,2003,另类的声音,另类的路——评《新乡土中国》(贺雪峰著),读书,第8期
何慧丽,2003,尴尬的农业现代化,中国改革(农村版), 第6期
何慧丽,2003,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小城镇建设,第3期
何慧丽,2003,农民增收的两大制约因素,载《三农中国》,贺雪峰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第1期
何慧丽,2001,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弊端——对法国有关政策的思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何慧丽,2001, 当前我国的‘人口倒流’,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何慧丽,2000,关于农民现代特质的探讨,小城镇建设 ,第3期
何慧丽,2000,是农村城市化,还是城乡一体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期
何慧丽,1999,教与学:合作式互动关系,《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近五年承担的主要项目
主持项目:
1.当代中国的农民合作与乡村改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9JS60
2. 当代中国的农民合作与乡村改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9JS60
3. 后税费时代的县乡关系与乡村治理问题,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2008年度“中国深度研究”跨学科学术工作坊项目,项目编号:IAS-FudanXSGZF08004
4. 一个农业大县的社会生态,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 **
参与课题项目(部分):
1. 作为国家综合安全基础的乡村治理结构与机制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为14ZDA064)。
2. 我国村社综合合作社生长机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BJY107)。
承担的教学工作
本科生教学:
社会学概论,经济社会学,中国社会学名著导读,本科生小学期实习
研究生教学: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