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鹏新导师简介 -
基本信息
目前指导研究生
在籍
- 博士研究生6人 (其中 2011级:1 2012级:1 2013级:1 2014级:2 2015级:1) 硕士研究生4人 (其中 2014级:2 2015级:2)
不在籍
- 博士研究生4人 (其中 2006级:1 2008级:1 2009级:1 2010级:1) 硕士研究生23人 (其中 2005级:2 2006级:2 2007级:2 2008级:3 2009级:3 2010级:3 2011级:4 2012级:2 2013级:2)
个人简历
教育
1998年9月至2001年6月 武汉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 西北农业大学农业环境保护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1984年9月至1988年7月 西北农业大学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3年7月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2008年12月至今)、副教授(2003年6月至2008年11月),博士生指导教师(2005年6月至今)
2001年7月至2003年6月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博士后
2010年5月31日至2010年9月1日 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分校Computational Earth System Science研究所,客座研究员(Visiting Researcher)
2001年9月16日至2002年3月18日 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分校Computational Earth System Science研究所,博士后(Postgraduate Researcher)
1991年7月至1998年8月 西北农业大学干旱半干旱研究中心、科研处项目办公室,旱作农业、UNDP项目管理,助理研究员(1993年12月-1998年9月);实习研究员(1991年7月至1993年11月)
遴选学科专业
不公开
论文与专著
1王鹏新, 林巧, 张树誉, 解毅, 吴高峰. 2013年关中地区春旱的实时监测与剖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31(3): 234-236, 259.
2李 慧, 王鹏新. 基于Terra-MODIS和NOAA-AVHRR数据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干旱监测及其对比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3): 61-66. (通讯作者)
3田 苗, 王鹏新, 韩 萍, 张树誉. 基于SARIMA模型和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干旱预测. 农业机械学报, 2013, 44(2): 109-116. (EI, 通讯作者)
4刘骁月, 王鹏新, 张树誉, 王维. 基于作物模型模拟年际生物量变化的冬小麦干旱监测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31(1): 212-218.
5田 苗, 王鹏新, 严泰来, 刘春红. Kappa系数的修正及在干旱预测精度及一致性评价中的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24): 1-7. (EI, 通讯作者).
6李曼曼, 刘峻明, 王鹏新. 基于粒子滤波的LAI时间序列重构算法设计与实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2, 14 (3): 61-68.
7苏伟, 张超, 王鹏新, 黄健熙, 严泰来, 仇莹. 农业院校遥感数字影像处理课程教学探讨. 测绘科学, 2012, 10, 37(8): 215-216.
8王小华, 王鹏新, 田苗, 张树誉, 景毅刚. 基于MODIS数据的陕西省地表温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OL]. [2012, 05, 18].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
9许文宁, 王鹏新, 韩 萍, 严泰来, 张树誉. Kappa系数在干旱预测模型精度评价中的应用—以关中平原的干旱预测为例. 自然灾害学报, 2011, 20(6): 81-86.(通讯作者)
10黄 弘, 王鹏新, 李 俐. 关中平原小麦生育期VTCI加权估算及其与小麦产量间的相关性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29(6): 173-178.(通讯作者)
11王 维, 刘翔舸, 王鹏新, 刘春红.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四维变分与集合卡尔曼同化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12): 184-190. (EI, 通讯作者)
12黄 弘, 王鹏新, 张树誉. 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的加权VTCI与冬小麦产量的相关性分析[OL]. [2011.06.09].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
13唐 妍, 刘峻明, 王鹏新, 苏 涛. 土壤水分变化量遥感反演算法. 计算机应用, 2011, 31(增刊1): 188-191.(通讯作者)
14许文宁, 梅树立, 王鹏新, 杨 勇. 遥感影像的自适应小波精细积分降噪方法. 农业机械学报, 2011, 42(4): 148-152.(EI)
15许文宁, 梅树立, 王鹏新, 杨 勇. 改进CV模型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中的应用. 农业机械学报, 2011, 42 (3): 180-183. (EI)
16马 泉, 王鹏新, 赵冬玲, 田 苗. 基于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干旱监测结果的尺度效应分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 27(增刊): 43-46.(通讯作者)
17张 丹, 苏 涛, 王鹏新. 基于生物量的土壤水分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干旱区研究, 2011, 28(2): 235-241.(通讯作者)
18侯姗姗, 王鹏新, 田 苗. 基于相空间重构与RBF神经网络的干旱预测模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29(1): 224-230.(通讯作者)
19苏 涛, 王鹏新, 刘翔舸, 杨 博. 基于熵值组合预测和多时相遥感的春玉米估产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2011, 42(1): 186-192. (EI, 通讯作者)
20刘翔舸, 刘春红, 王鹏新, 邢雅娟.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小麦叶面积指数同化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增刊1): 176-181. (EI, 通讯作者)
21韩 萍, 王鹏新, 张树誉, 朱德海. 基于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干旱预测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 35(10): 1202-1206, 1259. (EI, 通讯作者)
22田 苗, 王鹏新, 孙 威. 基于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特征空间反演地表参数的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7): 698-705. (通讯作者)
23侯姗姗, 王鹏新. 利用地形图对TM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的方法研究. 北京测绘, 2010, (2): 27-31. (通讯作者)
24张树誉, 孙 威, 王鹏新.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干旱监测指标的等级划分. 干旱区研究, 2010, 27(4): 600-606.
25孙月青, 王鹏新, 张树誉, 颜胜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加权VTCI和小麦产量分析. 遥感信息, 2010, (2): 83-87. (通讯作者)
26苏 涛, 王鹏新, 杨 博, 刘翔舸. 基于生物量的区域土壤水分变化量反演.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5): 52-58. (EI, 通讯作者)
27HAN Ping, WANG Peng-xin, ZHANG Shu-yu, ZHU De-hai. Drought forecasting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using ARIMA models.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2010, 51(11-12): 1398-1403. (SCI/EI, 通讯作者)
28梁 雪, 吉海彦, 王鹏新, 饶震红, 申兵辉. 用MSC-ANN方法建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与反射光谱的定量分析模型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1): 188-191. (SCI/EI)
29苏 涛, 王鹏新, 许文宁, 苏伟, 刘东升, 刘翔舸, 武洪峰. 基于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干旱监测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3): 208-213.(通讯作者)
30苏 伟, 王鹏新, 苏 涛, 张 超, 杨富江, 武洪峰. 基于混合分类法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方法.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9, 25(Suppl.): 64-65. (通讯作者)
31邢雅娟, 刘东升, 王鹏新. 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的耦合应用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4): 444-451.
32SUN Wei, WANG Peng-xin, ZHANG Shu-yu, ZHU De-hai, LIU Jun-ming, CHEN Jun-hui, YANG He-song. Using vegetation temperature condition index for time series drought occurrence monitoring in the Guanzhong Plain, PR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8, 29(17-18): 5133- 5144. (SCI/EI, 通讯作者)
33王春梅, 王鹏新, 朱向明, 郑文娟, 杨鹤松. 区域蒸散和表层土壤含水量遥感模拟及影响因子.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10): 127-133. (EI, 通讯作者)
34李岸昀,潘瑜春,王燕,赵春江, 王鹏新. SaaS 模式下的农田环境管理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增2): 63-67. (EI)
35王鹏新, 严泰来, 张 超, 苏 伟. 农业院校研究生遥感科学与技术系列课程建设初探. 高等农业教育, 2008, (6): 80-83.
36韩 萍, 王鹏新, 王家慧, 孙 威, 朱德海. 基于加权马尔可夫模型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预测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26(6): 196-200. (通讯作者)
37韩 萍, 王鹏新, 王彦集, 张树誉, 朱德海. 多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的ARIMA模型干旱预测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26(2): 212-218. (通讯作者)
38苏 涛, 王鹏新, 邢雅娟. 基于Fuzzy-PI的温室智能控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8(supl. 1): 133-139.
39王彦集, 刘峻明, 王鹏新, 韩 萍, 朱德海, 张树誉. 基于加权马尔可夫模型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干旱预测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25(5): 198-203. (通讯作者)
40杨鹤松, 王鹏新, 孙 威.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在华北平原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3(3): 319-323. (通讯作者)
41王鹏新, 孙 威. 基于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干旱监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3(3): 314-318.
42吉海彦, 王鹏新, 严泰来. 冬小麦活体叶片叶绿素和水分含量与反射光谱的模型建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 27(3): 514-516.(SCI)
43颜 凯, 王鹏新, 刘峻明, 阎广建. 机载多角度电力巡线系统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11(6): 100-105.
44张吴明, 杨又华, 阎广建, 王鹏新, 汪骏发, 苏 林, 刘 强, 刘峻明, 肖志强. 机载多角度多光谱成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华中电力, 2006, 19(6): 1-2, 12.
45刘峻明,王鹏新,颜 凯,阎广建. 机载多角度电力巡线系统中预警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 30(16): 81-85.
46黄 建, 王鹏新, 孙 威, 刘峻明. 遥感干旱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 农业网络信息, 2006, (9): 19-21, 59. (通讯作者)
47王鹏新, 孙 威.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干旱监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科技导报, 2006, 24(4): 56-58.
48孙 威, 王鹏新, 韩丽娟, 颜 凯, 张树誉, 李星敏.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干旱监测方法的完善.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2): 22-26.(通讯作者)
49张晓涛, 康绍忠, 王鹏新, 佟 玲. 估算区域蒸发蒸腾量的遥感模型对比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7): 6-13.
50YU Tao, LI Xiao-ying, ZHANG Yong, ZHAO Feng, GU Xing-fa, ZHU Li, WANG Peng-xin, MIN Xiang-jun. Comparison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NDVI for CCD camera and WFI imager on CBERS-02. Science in China (E Series), 2005, 48(Supp. I): 100-115.
51韩丽娟, 王鹏新, 王锦地, 刘绍民. 植被指数--地表温度构成的特征空间研究. 中国科学(D辑), 2005, 35(4): 371-377. HAN Li-juan, WANG Peng-xin, YANG Hua, LIU Shao-min, WANG Jin-di. Study on NDVI-Ts space by combining LAI and evapotranspiration. Science in China (D Series), 2006, 49(7): 747-754. (SCI,通讯作者)
52WAN Zheng-ming, WANG Peng-xin, LI Xiao-wen. Using MODIS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products for monitoring drought in the southern Great Plains, US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4, 25(1): 61-72. (SCI)
53王鹏新, WAN Zheng-ming, 龚健雅, 李小文, 王锦地. 基于植被指数和土地表面温度的干旱监测模型.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18(4): 527-533.
54杨胜天, 刘昌明, 王鹏新. 黄河流域土壤水分遥感估算.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22(5): 454-462.
55王昌佐, 王纪华, 王锦地, 赵春江, 刘良云, 王鹏新, 景娟娟. 裸土表层含水量高光谱遥感的最佳波段选择. 遥感信息, 2003, (4): 33-36.
56王鹏新, 陈晓玲, 李飞鹏. 典型干草原退化草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动态监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2, 20(1): 92-94, 106.
57杜国明, 龚健雅, 熊汉江, 王鹏新. 城市三维管网的可视化及其系统功能实现的关键技术.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2, 27(5): 534-537.
58王鹏新, 龚健雅, 李小文.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及其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1, 26(5): 412-418. (EI)
59王鹏新, 龚健雅, 李小文. RS、GIS、GPS在西北农业大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0, 15(4): 241-245.
60王鹏新, 魏益民. CPR/91/114项目在西北旱区实施的科技扶贫成效与经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 17(3): 130-134.
61王鹏新, 魏益民, 钱 宇. Progress of the UNDP project CPR/91/114.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7, 15(2): 99-104.
62WANG Peng-xin, QU Er-fu, LI Zhen-bin, SHUMMAN Larry M. Fractions and availability of nickel in loessial soil amended with sewage or sewage sludg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1997, 26(3): 795-801. (SCI/EI)
63王鹏新, 魏益民, 马进福, 钱 宇. 中国西北地区妇女参与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综合版), 1996, 1(1): 100-103.
64王鹏新. 污灌对LOU*土镍形态的影响. 农业环境保护, 1994, 13(2): 52-54.
65王鹏新, 曲尔复. LOU土中可给态镍浸提方法的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1993, 13(2): 223-232.
66胡定宇, 焦菊英, 王鹏新, 宋立忠. 黄土台原土壤-水分-植物生态系统与旱地小麦生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3, 11(增刊):94-99.
67王鹏新. 土壤和植物中的镍及其相互关系. 农业环境保护. 1993. 12(5): 212-216.
68王鹏新. 施用污泥LOU土中铜和镍的形态及其转化. 农业环境保护, 1993, 12(2): 13-16.
近五年承担的主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水分胁迫信息的反演与同化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5万元,项目主持人。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旱区多遥感平台农田信息精准获取技术集成与应用(2012BAH29B00)”之课题“全球变化环境下作物产量的影响与适应监测评估技术(2012BAH29B03)”之子课题“基于遥感与作物生长模型同化的作物产量和品质监测预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科技部,44.0万元,子课题主持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极化分解的冬小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研究(**)”,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4.0/25.0万元,项目参加人,主持人为李利副教授。
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突发性灾害信息预警平台研发(2012BAD20B0103)”,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科技部,20.0/331.0万元,参加人,子课题主持人为刘峻明副教授。
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旱区多遥感平台农田信息精准获取技术集成与应用(2012BAH29B00)”之课题“耕地质量关键指标遥感监测技术(2012BAH29B01)”之子课题“耕地质量监测野外调查技术研究(2012BAH29B0102)”,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科技部,10.0/30.0万元,参加人,子课题主持人为张超副教授。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作物全生育期土壤水分供给量的遥感定量反演方法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40万元,项目主持人。
7.横向项目“草原固定监测点数据库设计”,2011年11月8日至 2012年12月 31日,北京昭明海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6.2万元,项目主持人。
8.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基于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干旱影响评估研究(**031)”,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教育部,6万元,项目主持人。
9.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系统”课题“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场技术(2008AA121806)”,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科技部,12万元,专题主持人。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干旱预测研究(**)”,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46万元,项目主持人。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农业中的数据同化技术及应用(**)”,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4万元,项目主持人。
12.教育部直属高校重点对台教育交流项目“海峡两岸农业中的数据同化技术高级学术研讨会”,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教育部,4万元,项目主持人。
1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作物水分胁迫信息的遥感定量反演与同化技术研究(2007AA12Z139)”,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科技部,92万元,主持人。
14.“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种植业生产过程信息化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2006BAD10A01)”之子课题“大范围小尺度农作物遥感动态监测系统研究”,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科技部,150万元,子课题主持人。
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近实时定量化遥感干旱监测方法的研究(**)”,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36万元,项目主持人。
16.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作物生长模型与遥感数据的同化及其应用研究(**)”,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2万元,项目主持人。
17.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干旱监测方法的开发与应用(105013)”,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教育部,10万元,项目主持人。
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北旱区农业与生态节水应用基础研究(**)”,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本人可支配经费3万元,主要参加人。
19.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机载多角度多光谱成像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的研究”专题“系统集成及数字量测(2003AA134040)”,2003年5月至2005年6月,科技部,25.8万元,专题主持人。
2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城郊型集约化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示范”专题“集约化农业中干旱监测信息的提取及其数字化实现(2003AA209080)”,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科技部,8万元,专题主持人。
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基于植被指数和土地表面温度的干旱监测方法研究(**)”, 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0万元,项目主持人。
承担的教学工作
主讲研究生课程《遥感物理理》以及本科生课程《遥感与卫星气象学基础》和《定量遥感与农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