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斌,1960年10月生,研究员。1984年在北京大学放射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在北京大学环境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1992年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中级访问学者;2001年在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气象专业获博士学位;2001-2003年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大气化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被聘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现任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副主任。
该导师多年从事大气化学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涉及酸雨、温室气体、气溶胶、还原态硫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近年主要研究兴趣为反应性气体与大气光化学、酸沉降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研究北京大气有机物》、中国气象局项目《气态及颗粒物有机成分协同监测方法》、《临安区域本底大气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和《大气成分监测评估系统——反应性气体监测评估子系统》等。作为主要骨干参与完成《我国大气CO2、CH4、气溶胶背景值及沙尘暴的观测分析研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我国酸沉降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01-07子课题《全国湿沉降、酸性气体时空分布特点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地区大气臭氧的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的01子课题《我国大气臭氧及其前体物和气溶胶基本特征的观测与分析》等多项科研工作。独立完成德国DFG项目《对流层COS大气循环的研究》,主持完成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项目《建立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分析系统并用于大气VOC的观测研究》和《机载高空VOC自动采样仪的设计、测试和现场应用》,参加两次大西洋科学考察以及MINOS、MINATROC和UTOPIHAN-ACT等大型国际大气化学试验活动。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4篇,SCIE收录1篇)。现任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暨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委员(理事)、《应用气象学报》常务编委及《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委。1994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4),1993年获《中国环境科学》优秀论文奖(排名第3),1999年获IGAC“BestPosterAward”(排名第1);2004年获人事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资助”。
目前主持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国酸雨沉降机制、输送态势及调控原理”第2课题“典型气候/生态区降水化学背景特征与演变规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北区域本底大气臭氧生成效率观测研究”。
研究方向:大气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