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7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本站小编 辅仁网/2017-05-3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7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原简称九院),是以国家级战略装 备和核心技术研发为主的,集理论、实验、设计和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 技术研究院。中物院主体坐落于四川省绵阳市科学城,在北京、成都、上海、 深圳等地设有科研分支机构。中物院在完成国家重大任务的艰苦奋斗过程中, 形成了“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的核心价值观和“两弹一星”精神。

中物院研究生教育始于 1984 年,30 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国家战略急需的 高端科技人才。利用国家大型科学装置和设备的优势,依托 16 个科研实体、

6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凭借一支由“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院院 士和学科领军人物为主体的导师队伍,为国家战略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实质性 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特色人才培养,中物院在原来研究生部基础 上于 2015 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并赋予中物院研 究生教育新的使命:一、开展特色定制、有国家目标牵引的研究生教育;二、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进行完全开放的基础研究;三、通过科教协 同,促进高端特色科研人才的队伍建设。

中物院研究生院现有 4 个博士后流动站、5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7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 25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授权学科 专业涵盖数学、物理、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 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 学与技术等诸多领域。现有博士生导师 209 名、硕士生导师 350 名。

中物院研究生院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 160 名,博士研究生 111 名,联合

培养博士研究生  82 名,在全国科研院所研究生招生规模中名列第四。截至

2016 年 9 月,在校生共计 985 人,其中博士 507 人,硕士 478 人。

2017 年计划在 25 个学科专业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欢迎报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一、 培养目标

面向社会需求及科技前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 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富有创新 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 招生名额

1.2017 年我院拟招收 160 名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批准的招生 计划为准。

2.我院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简称推免生)80 名,其中可用“国防科工招生补偿计 划”55 名补偿指标定向推免至我院,相关高校的名额分配通过教育部同高校招生计划一同下达。 3.推免生中可接收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简称直博生)22 名,具有博士培养点的院属各培

养单位均可招收直博生。

三、 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四)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 9 月 1 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已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4.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同等学力人员报考,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已取得报考专业大学本科 8 门及以上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相关高校教务部门出具 成绩证明或出具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与报考 专业相关的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参加过省级以上科研 课题。

(五)已经在读的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在读单位学籍管理部门书面同意后方可报考。

四、 报考办法及资格审查

考生按照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报考要求进行网上报名与初试考试安排,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 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考生资格审查于复试时统一进行。

报名时须认真阅读网上招生公告信息(包括教育部、考生所在省招办、报考点、招生单位) ,

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 生本人承担。在任何阶段,凡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 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一) 第一阶段:网上报名

1.报名网址为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n,简称研招网),网报时间严格按照 教育部规定执行,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报考中物院院属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单位所在地区”均应选择“北京”,“招生单 位”选择“8281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不区分院系所,可按专业与研究方向填报志愿。注意我 院执行国家复试一区基本分数线,如上线后原志愿未录取可进行院内调剂。

3.选择报考点时须先阅读报考点公告,符合其要求后方可选择。注意应届本科毕业生须选

 

择就读学校所在地报考,在北京参加考试的考生应选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点(代码 1106  )。

4.请考生务必于网上报名期间在网上支付报考费,现场确认期间一律不接受现场补交费。

5.推免生(含直博生)应注意在教育部规定时间内,在研招网“推免服务系统”中办理接收 与拟录取手续,被接收的推免生不需进行现场确认,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具体事项参 见当年推免生接收章程。

(二) 第二阶段:现场确认 所有统考考生均应到所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现场确认必须由考生本人办理,

不得由他人代办。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以各报考点公告的时间为准。

2.现场确认地点:考生到所选择报考点网报公告中指定的地点,确认网报信息和照相。

3.确认程序:考生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 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查验 →  报考点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 考生确认本人网报信息。

4.考生本人要对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 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本人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三) 第三阶段:初试 初试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自行打印《准考证》,凭《准

考生》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件在相应考点参加考试。如未参加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 考试,一律不予承认。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基础课;

(4)专业基础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的满分值各为 100 分,

基础课(含统考数学)和专业基础课每门满分值为 150 分。具体考试科目见研招网上公布的我院 专业目录或附录《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研究方向简介》。

(四) 第四阶段:复试

1.复试一般由报考的培养单位组织,在报考的培养单位所在地进行。

2.各培养单位依照考生初试成绩,一般按录取数与参加复试人数 1:1.2 左右的比例,由高到 低确定复试名单,进行差额复试。生源充足的单位可适当扩大差额比例,统考生与调剂生复试可 同时进行,择优录取。

3.复试名单以及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等由各培养单位在复试前通过网页公告或电 话通知等形式向考生公布。

4.考生须在复试时提供如下材料以供资格审查:应届本科生提供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往

届本科毕业生提供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加盖考生人事档案所在单位(或高校教务 部门)公章的考生本科成绩单;同等学力考生提供专科毕业证书,进修本科课程成绩单及所发表 文章。

5.复试包括英语听力、口语测试和综合复试。综合复试将采取面试+专业知识综合笔试方式。

复试科目在各专业研究方向简介中注明(见附录)。

6.复试成绩不及格(即低于 60 分)者不予录取。

五、 体检

体检在复试阶段由院属培养单位组织考生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 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要求,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 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 号)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 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 号)要求进 行,由培养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体检要求。新生入学后需进行体检复查。

 

 

六、 录取

院属各培养单位按研究生院下达招生计划,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成绩),并结 合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 录取。所有拟录取考生须按照教育部信息公开相关要求进行公示,没有公示的拟录取考生,不能 被录取。

定向生必须在录取前签署三方定向培养协议。定向生毕业时按协议到定向单位就业,不再进 行就业派遣。

被录取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推免生),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本科毕业证书原件。未获得本 科毕业证书者或不能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被录取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到注册。任何考生均不得以保留入学资格等方式延期入学。 如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提供有关证明,且应以书面形式向录取单位请假,经批准后 请假方为有效。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正式录取通知书将在政审合格后于 2017 年 6 月中旬左右寄发本人。

七、 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按专业需求分别在北京、合肥、长沙进行。

八、 收费

根据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对新入学的所有硕士研究生 全面收取学费。硕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 4000 元/年•生,按学年收取。直博生入学时即按照博 士研究生身份缴纳学费并享受相关待遇。

九、 就业

我院招收的硕士生除特别申明外均为统招统分,在国家的就业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就业。

十、 其它说明

1.考生可通过我院主页或研招网信息公开栏查阅招生相关信息,或直接向研究生院招生办 公室或各培养单位招生处联系咨询报考事宜。

2.符合硕博连读条件的硕士生可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申请硕博连读,经考核录取为博士入

学时,按博士身份缴纳学费,享受博士层次待遇。

3.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4.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新出台的招生政策(含相关时间节点)不符的事项,以上级单位新政 策为准。如在 2017 年招生年度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院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 公布。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 6 号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

邮政编码: 100088

电    话: 010-56981884,010-62046230,0816-2494876

传    真: 010-56981785,010-62046230

电子邮箱: shuoshi@gscaep.ac.cn

招生主页: www.gscaep.ac.cn

 

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研究方向简介

 

 

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研究方向简介

说明:带“★”专业为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专业代码 07 为理科,08 为工科;

单位代码: “09”、 “14”在北京, “11”在上海,“13”在成都,“15”在北京、上海,其他 培养单位在四川绵阳。

1、★ 基础数学(070101)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9

(1)偏微分方程的调和分析方法

苗长兴 研 究 员    陈琼蕾 研 究 员

徐桂香 副研究员

(2) 非线性色散方程

苗长兴 研 究 员    徐桂香 副研究员

(3)现代调和分析理论

谌稳固 研 究 员

方向 1  借助于调和分析方法与集中紧致原理(例如:算子插值理论、奇异积分、Besov 空间、

振荡积分)来研究非线性波动方程以及在不同规范下的场方程组的 Cauchy 问题、散射性理论等现代 数学的核心领域。采用的方法与技术是 Paley-Littlewood 理论、Fourier 限制估计、Bony 的仿积分 解与二次微局部分析。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在数学上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同时对物理等自然科学的认 识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方向 2 以 Schrodinger 方程为代表的非线性色散方程的适定性、散射性、解的唯一可延拓性等 的数学理论,主要方法包括 Bourgain 的 Fourier 截断方法、Keel-Tao 的 I-方法、Strichartz 估计、 Profiles 分解与波前集分析等现代分析工具。与此同时,通过发展流形上的自伴算子的谱分解与离 散调和分析,解决紧流形上非线性色散方程的 Cauchy 问题、解的 Blow-up 机制等,这些技术在遍历 论、Hamilton 系统、数论等数学前沿领域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方向 3  调和分析理论和方法(例如:奇异积分算子有界性理论、函数空间理论、多线性算子理 论、压缩感知、时频分析等)及其在非线性发展方程适定性、信息科学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601 数学分析(4)801 高等代数。 复试科目:泛函分析与数学物理方程初步。

2、★ 计算数学(070102)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9

 

 

(1)偏微分方程数值解(1)

袁光伟 研 究 员   邬吉明 研 究 员

杭旭登 研 究 员 崔 霞 研 究 员 魏素花 研 究 员 尹 丽 研 究 员 姚彦忠 研 究 员 高志明 副研究员 盛志强 副研究员

 

(2)计算流体力学

林  忠 研 究 员   王双虎 研 究 员

沈智军 研 究 员 成 娟 研 究 员 倪国喜 研 究 员 李杰权 研 究 员 贾祖朋 研 究 员

(3)随机模拟方法及其应用

邓  力 研 究 员   王瑞宏 研 究 员

尹俊平 副研究员

 

 

14

(4)偏微分方程数值解(2)

杜  强 千人教授

(5)微分方程数值解

张智民 千人教授  Martin Stynes 千人教授

(6)不确定性量化

明  炬 特聘研究员

(7)流体的优化控制

明  炬 特聘研究员

(8)无界区域上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张继伟 特聘研究员

 

 

 

(9)高精度数值方法

李书杰 特聘副研究员

(10)偏微分方程数值解与并行计算

王  奇 千人教授

(11)偏微分方程反问题的数值计算

胡广辉 特聘研究员

(12)偏微分方程数值解(3)

蔡勇勇 特聘研究员

方向 1  (1)粒子输运方程计算方法,针对高维输运计算问题,研究具有并行性、守恒性、非负

性以及加速迭代收敛等特征的离散方法;(2) 辐射(磁)流体力学计算方法,针对高维多介质辐射(磁) 流体力学问题,研究高效健壮的自适应计算方法,包括网格优化方法、守恒型离散方法和并行数值方 法等;(3) 守恒律方程的数值方法,针对扩散方程和对流占优偏微分方程等,研究高精度高效健壮数 值方法。

方向 2 (1)流体力学方程的数值方法,特别是结构和非结构网格上高分辨率有限体积和有限 元方法,包括数值网格生成与自适应方法,多介质流体力学界面处理及数值模拟;针对单介质与多介 质可压缩流体力学的高分辨率数值方法、物质界面计算方法、网格生成方法与自适应方法等内容;(2) 主要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数值方法,包括:固定网格和移动网格框架下的可压缩 Euler 方程 组,弹塑性流体力学和磁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数值方法。研究相关方程的 Riemann 问题和算法中的粘性 机制,减少相关问题数值模拟中的非物理现象,实现高保真的数值计算。

方向 3 (1)与时间相关的 Boltzmann 方程(双曲型)的随机模拟;(2)中子、光子耦合输运问 题的求解;(3)输运网格几何构造、输运网格与力学网格的重映;(4)数据清洗、数据拟合、多属 性数据分类以及机器学习网络数据特征提取。

方向 4 (1)针对部分材料和物理科学中的多尺度问题研究高效健壮的自适应计算方法和数值 模拟。(2)研究适合于偏微分方程求解的网格生成与网格优化方法,包括对最佳非结构网格和移动 网格法的研究,探讨和函数逼近及求解方法之间的关联以便集成几何、代数与分析等多方面的研究。

(3)高维复杂偏微分方程组的离散方法和数学理论。模型简化与不确定性的量化方法。

方向 5 (1)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以及奇异摄动问题的计算方法. 研究不同类型方程的离散和非 线性迭代方法,探索保持物理特性的新型格式. (2)哈密顿系统的高精度算法。这个方向研究基于高 阶正交多项式的谱方法以及谱配点法求解哈密顿动力系统,特别是系统长时间的表现。我们寻求一类 高阶算法尽可能多的保持系统的物理性质,诸如辛结构,能量,动量等,至少是在高精度意义下的近 似保持。(3)科学计算数值方法的超收敛现象。鉴于经典的 Galerkin 连续有限元方法的超收敛理论 已经相当成熟,主要讨论间断有限元方法,有限体积法,谱方法以及谱配点法的超收敛现象。同时研 究基于超收敛理论的后处理重构技术和后验误差估计在科学和工程计算中的应用。

方向 6 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现象,并研究数值建模和随机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以及在金融中 的应用。

方向 7  随机流体的优化控制问题,包括开循环控制和反馈控制,设计算法,并与实际应用结合。

方向 8 无界区域上非线性方程数值解法及吸收边界条件的设计,如半经典区域上的非线性薛定 谔方程,近场动力学模型以及凝聚态中基态 free expansion 等问题。

方向 9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中的高阶数值方法研究,包括高精度时间/空间数值离散方法的构建, 格式的稳定性以及精度分析等。

方向 10 有实际应用背景的耗散偏微分方程系统的保结构,保性质算法。数值模拟与大规模数 值计算,包括 GPU 和 CPU-GPU 混合结构数值计算与软件开发。利用相场理论、嵌入界面方法、离散模

型等多种理论和计算方法发展模拟复杂生物体系的计算模型。利用随机微分方程研究复杂生物系统和 活性物质体系的协调动力学机理。

方向 11 (1)无界区域中求解时域和频域散射问题的高精度数值方法,例如有限元方法和积分 方程方法;(2)利用偏微分方程单个或多个解的部分信息重构模型系数或反演未知区域形状的非迭

代数值计算方法。具体模型包括描述声波、弹性波和电磁波传播的波方程。(3)对一些有具体应用 背景的反散射问题(如雷达成像、无损探伤、光学隐形)的数学建模及数值模拟。

方向 12 (1)高振荡色散方程的多尺度问题研究及计算方法和数值模拟。(2)多相流与液晶 体系中相场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数值分析。(3)量子物理中非线性特征值问题的研究,计算方法与数

值模拟。高维方程(组)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理论。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601 数学分析(4)801 高等代数。

复试科目:方向 1、2 数学物理方程与计算方法;方向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向 4-12 综合考试。

 

3、★ 应用数学(070104)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9

(1)非线性发展方程与无穷维动力系统

韩永前 研 究 员

(2)流体动力学方程的数学理论

陈琼蕾 研 究 员

(3)应用偏微分方程的数学理论研究

琚强昌 研 究 员

(4)数学物理中的偏微分方程理论研究

王言金 副研究员

 

 

14

(5)微分积分方程与应用

杜  强 千人教授

(6)微分方程的应用分析与复杂系统的非平衡态物理模型的数

学理论

王  奇 千人教授

(7)神经网络动力学的粗粒化

张继伟 特聘研究员

(8)波散射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应用

胡广辉 特聘研究员

(9)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蔡勇勇 特聘研究员

方向 1   数学物理中的一些非线性发展方程的数学理论及其数值解, 涉及的具体方程有

Ginzburg-Landau 方程、Landau-Lifshitz 方程等,具体内容包括解的存在唯一性、渐近性、稳定 性、解的爆破、涡旋解的存在性及其动力学行为、磁畴壁等。这些研究内容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 有实际应用价值。

方向 2 可压与不压流体动力学方程解的整体适定性及光滑解的爆破机制。这些问题是现代数学 物理研究中的重要的难题。我们拟从两个方面来着手研究:其一,通过研究 Leray-Hopf 弱解的正则 性,建立不可压流体动力学方程的强解的整体存在;其二, 通过研究光滑解的爆破准则,达到将局 部光滑解扩张成整体解的目的。主要方法是 Fourier 频 率 局 部 化 技 术 、 连 续 模 方 法 、 De Giorgi-Nash-Moser 估计、Besov 空间的 Paley-Littlewood 刻画,抛物型奇异积分算子,抽象插值方法 等现代分析的工具。

方向 3 源于流体力学、等离子体物理以及辐射流体力学中的偏微分方程的数学理论, 具体方 程涉及可压缩 Navier-Stokes 方程,磁流体力学方程和辐射流体力学方程等, 研究内容包括解的适 定性、 渐近性、稳定性及小参数奇性极限问题等。研究的方程和问题不仅在数学上富有挑战性,同 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背景。

方向 4 数学物理中的偏微分方程理论。涉及 Schrodinger 方程、Klein-Gordon 方程、黏弹性波 方程等偏微分方程, 研究内容包括解的全局存在性与爆破性、全局解的渐近性、以及方程孤立波的 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研究对象不仅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而且其数学理论问题研究也具有挑战性。

方向 5 一些描述生物体系和社会现象的具有非局域特性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不仅在数学上 富有创新和挑战性, 同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背景。我们将建立相关的数学理论并注重在实际问题中 加以应用。

方向 6 利用渐进分析、动力系统、摄动理论、和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分析方法研究在复杂流体、 软物质、复杂生物系统模型中的微分方程的解的性质和分叉性质。发展非平衡态物理模型的数学理论, 包括动力学理论、连续力学理论等。数据科学与复杂网络理论与建模。

方向 7 针对计算神经科学中具有涌现现象的神经网络动力学建立新的粗粒化动力学模型, 以 及模型简化和数值模拟等方面研究。

方向 8(1)声波、弹性波和电磁波反散射问题的唯一性和稳定性分析;(2)针对无界区域上的

正散射问题建立波在无穷远处的边界条件及分析模型的适定性。(3)时域和频域多尺度散射问题的 数学分析。

方向 9 冷原子物理和液晶当中的数学模型,理论分析,计算方法与数值模拟。相场在复杂流体、 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与计算方法,数值模拟。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601 数学分析(4)801 高等代数。 复试科目:方向 1-4 泛函分析与数学物理方程初步;方向 5-9 综合考试。

4、★ 理论物理(070201)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9

(1)凝聚态理论

段素青 研 究 员   张广财 研究员

 

 

 

 

马桂存 研 究 员  郑  晖 研 究 员

许爱国 研 究 员 张  平 研 究 员 张 伟 研 究 员  宋海峰 研 究 员 杨  宇 副研究员

(2)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及量子信

息理论

刘  杰 研 究 员  傅立斌 研 究 员

 

(3)理论原子物理及其应用

颜  君 研 究 员  王建国 研 究 员

陈  京 研 究 员  曾思良 副研究员 吴  勇 副研究员

 

 

14

(4)理论原子分子物理、计算物理

高  翔 特聘副研究员

(5)生物运动系统的理论与计算

丁  阳 特聘研究员

(6)X 射线与分子高分辨率结构探测

刘海广 特聘研究员

(7)量子光学

李  勇 特聘研究员

(8)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和热力学

徐辛亮 特聘研究员

方向 1 凝聚态理论的基本问题。内容有量子阱、量子点、石墨烯、拓扑绝缘体、低维无序系统

等的量子输运特性、纳米光学、等离激元光子学以及太赫兹波产生与探测研究;超冷原子与光学势的 相互作用、介观系统的量子输运;实用物态方程的理论研究;金属材料微介观缺陷结构动态演化及其 对材料宏观性质的影响、多相流体流变动力学;原子/分子与材料表面化学反应机制的第一原理研究。 方向 2  BEC 的实现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其在原子激光、信息存储、精密测量等方面有重要 的应用前景。关于它的研究是国内外理论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课题。本方向将研究 BEC 的动力学、不

稳定性、超流性及 Bogoliubov 激发等重要的物理问题。

方向 3 原子分子物理基础问题及等离子体辐射性质。内容包括原子结构与辐射跃迁过程、电子 与原子(离子)的碰撞过程;分子结构的第一原理计算、重粒子碰撞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i等离 子体环境对原子分子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的影响、非局域热动平衡等离子体动力学模拟、等离子体的辐 射性质等。该研究在受控聚变、天体物理领域有重要作用。

方向 4 原子分子体系的量子多体问题。内容包括原子结构与辐射跃迁过程、电子与原子(离子) 的碰撞过程;分子超激发态结构理论、分子振转动态的辐射跃迁过程;原子团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等; 该研究在受控聚变、天体物理领域有重要应用。

方向 5 运用理论和数值模型研究不同尺度的生物在各种环境中行进的机理。将生物运动系统看 作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研究的课题包括生物内部的神经控制,生物体内的动力系统,生物 体的力学性质,生物与环境物质的相互作用,环境物质的动力学,以及各系统之间的耦合产生的新现 象。

方向 6 X 射线在研究包括生物大分子在内的高分辨率结构领域的应用,重点开发 X 射线自由电 子激光给结构解析以及动力学研究带来的新方法。主要包括单分子的散射,微小晶体衍射,单细胞或 者病毒的成像研究。

方向 7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光与微纳机械振子或者原子相互作用系统中的量子效应, 光力系统中能量或者信息的转换和控制,基于微纳机械系统的精密测量等等。

方向 8  非平衡态体系(活性体系、外加驱动下的胶体体系、生命现象等)的结构和性质研究, 背后的统计物理基本原理探索,以及对微观的涨落定理的宏观表达形式的推导。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701 量子力学(4)802 普通物理。 复试科目:方向 1、2 综合考试(含量子力学、统计物理);方向 3 综合考试(含量子力学、电

动力学);方向 4-8 综合考试。

5、★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2)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9

 

(1)粒子输运理论及其应用

应阳君 研 究 员    李茂生 研 究 员

李金鸿 研 究 员    肖  刚 研 究 员 傅学东 研 究 员    沈华韵 副研究员

 

 

 

 

李  树 研 究 员

(2)应用核反应理论

孙伟力 研 究 员

(3)核军备控制物理与技术

伍  钧 研 究 员

方向 1   应用粒子输运理论方法与核物理专业知识,主要研究中子、光子(辐射)及带电粒子等

在介质中的传输特性与规律,联系核工程设计、核探测诊断等实际问题,开展以数值模拟为基础的物 理分析,进行核工程物理和核辐射技术的应用开发。

方向 2  中子、质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低能与中能核反应理论及其应用。探讨核结 构与核反应理论相结合的技术途径,开拓在微观核数据评价与计算中的实际应用。

方向 3   探索、发展与应用军控物理分析的科学技术方法,包括武器系统的特征分析、武器的控

制、削减与销毁的核查技术与手段,进攻性武器系统与防御性武器系统的有效性分析方法等。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701 量子力学(4)802 普通物理。 复试科目:综合考试(含数学物理方法、原子核物理、核反应堆物理分析)。

6、★ 等离子体物理(070204)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7

(1)等离子体中的原子物理(1)

Aart Willem Kleyn(教授)

(2)温稠密等离子体物理(1)

Aart Willem Kleyn(教授)

 

 

 

 

 

08

 

(3)激光聚变物理实验研究

江少恩  研 究 员   黄天晅  研 究 员

李三伟 研 究 员 陈伯伦 副研究员 李志超 副研究员 晏 骥 副研究员 蒲昱东  副研究员

 

(4) 相对论等离子体物理

谷渝秋  研 究 员   曹磊峰  研 究 员

洪 伟 研 究 员 刘红杰 副研究员 周维民 副研究员 赵宗清 副研究员 董克攻  副研究员

(5) 辐射流体力学(1)

杨家敏  研 究 员   缪文勇  研 究 员

(6) 温稠密等离子体物理(2)

王哲斌  研 究 员   赵  阳  副研究员

(7)等离子体中的原子物理(2)

杨家敏  研 究 员   胡智民  副研究员

 

 

 

 

09

(8)辐射流体力学(2)

李敬宏  研 究 员   吴俊峰  研 究 员

 

(9)激光核聚变理论研究

朱少平  研 究 员   李敬宏  研 究 员

吴俊峰  研 究 员   刘占军  副研究员 郑春阳  研 究 员

 

(10)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研究

郑春阳  研 究 员   曹莉华  研 究 员

李百文  研 究 员   周沧涛  研 究 员 蔡洪波  研 究 员

(11)激光核聚变中流体不稳定性研究

吴俊峰  研 究 员

(12)Z-pinch 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研究

宁  成  研 究 员   肖德龙  副研究员

(13)磁化靶聚变研究

李璐璐  副研究员

 

11

 

(14)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

王世绩  中科院院士 傅思祖  研 究 员

裴文兵  研 究 员   雷安乐  研 究 员 王  琛  副研究员   王  伟  副研究员

方向 1 通过理论和实验手段,研究等离子体环境中的原子结构、以及离子、电子和光子之间的

离化与复合、激发与退激发、吸收与发射等原子过程及其平衡动力学,研究等离子体的物性以及其中 各种相关现象与过程的规律和物理机理。

方向 2 利用强激光、高温辐射和高能粒子束等加载手段,产生温稠密态物质,研究其微观电子 结构以及力学、光学、电学、以及辐射等宏观物理性质,揭示其宏观物性与微观结构和状态之间的内 在联系。

方向 3  开展激光聚变整体及分解实验,研究激光聚变中涉及的各种物理规律。研究内容包括:

 

黑腔物理、内爆动力学、流体力学不稳定性、辐射输运、辐射烧蚀和辐射不透明度等。

方向 4 超短超强激光与相对论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重点开展相对论激光等离子体尾波场电子 加速、鞘电场离子加速等物理机理及应用研究;以高强度超短脉冲激光为平台的中子源、超短强流辐 射源(THz 辐射至γ 射线)和正电子源的产生及应用研究;开展快点火相关基础物理研究。

方向 5 利用大能量、高功率激光装置通过激光靶相互作用产生的强辐射,开展辐射与物质相互 作用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理解物质的辐射烧蚀、辐射输运、流体力学运动及各种辐射流体力学不稳定

性增长等演化规律及物理机制,为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及天体物理等应用研究奠定物理基础。

方向 6 利用强激光、高温辐射和高能粒子束等加载手段,产生温稠密态物质,研究其微观电子 结构以及力学、光学、电学、以及辐射等宏观物理性质,揭示其宏观物性与微观结构和状态之间的内 在联系。

方向 7 通过理论和实验手段,研究等离子体环境中的原子结构、以及离子、电子和光子之间的 离化与复合、激发与退激发、吸收与发射等原子过程及其平衡动力学,研究等离子体的物性以及其中 各种相关现象与过程的规律和物理机理。

方向 8 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理解物质的辐射烧蚀、辐射输运、流体力学运动及各 种辐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等演化规律及物理机制,为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及天体物理等应用研究奠 定物理基础。

方向 9 激光聚变靶物理,包括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能量沉积及转换、非平衡等离子体物理、 激光直接驱动中内爆动力学、辐射流体力学等。

方向 10  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超短脉冲超强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激光聚变快点火中

的关键物理问题。

方向 11 惯性约束聚变和天体物理中的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激光驱动内爆中的流动不稳定产 生机制和控制。

方向 12 Z-pinch 内爆等离子体产生 X 射线辐射的动力学过程,辐射产生机理以及 Z-pinch 等离 子体不稳定性。

方向 13   磁化靶的形成、传输以及内爆压缩实现聚变点火物理。

方向 14 激光直接驱动下的惯性约束聚变及其他新型点火技术的基础研究,X 射线激光及其应用 研究,高能 X 射线源和粒子源的产生技术及其先进探针诊断技术研究,强激光驱动下的流体力学不稳 定性研究等。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701 量子力学(4)802 普通物理。 复试科目:方向 1、2、14 综合考试(含物理光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方向 3-7 原

子物理;方向 8-13 综合考试(含电动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

7、★ 凝聚态物理(070205)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1

 

(1) 高压物理与力学(1)

贺红亮 研 究 员   陈其峰 研 究 员

周显明 研 究 员 张 林 研 究 员 李英雷 副研究员  毕  延 研 究 员 王  媛 研 究 员

 

(2)高压材料科学与化学

贺红亮 研 究 员   祝文军 研 究 员

姬广富 研 究 员   高志鹏 研 究 员 陈黎亮 研 究 员

(3)高压实验技术

陈其峰 研 究 员   周显明 研 究 员

俞宇颖 研 究 员   高志鹏 研 究 员

 

(4)计算凝聚态物理

陈其峰 研 究 员   祝文军 研 究 员

姬广富 研 究 员   耿华运 副研究员 向士凯 副研究员

07

(5)表面与界面动力学

Aart Willem Kleyn(教授)

08

(6)微纳制造

张  林 研 究 员   杜  凯 研 究 员

 

 

 

 

邢丕峰 研 究 员   李  波 研 究 员

张占文 研 究 员 李 国 副研究员 张继成 副研究员 吴卫东 研 究 员 周秀文 副研究员 王 凯 副研究员 黄燕华 高    工

 

 

 

 

 

(7)功能材料(1)

张  林 研 究 员   杜  凯 研 究 员

李 波 研 究 员 吴卫东 研 究 员 邢丕峰 研 究 员 雷海乐 研 究 员 王红斌 研 究 员 王朝阳 研 究 员 崔旭东 研 究 员 漆小波 研 究 员 张占文 研 究 员 何智兵 研 究 员 王雪敏 研 究 员 罗 炫 副研究员 周民杰 副研究员  涂海燕 副研究员 尹 强 副研究员 孟 婕 副研究员 周秀文 副研究员 罗江山 副研究员 刘梅芳 副研究员   王  凯 副研究员

 

 

(8)薄膜材料与低维凝聚态物理

张  林 研 究 员   杜  凯 研 究 员

李 波 研 究 员 吴卫东 研 究 员 邢丕峰 研 究 员  何智兵 研 究 员 尹 强 副研究员 张继成 副研究员 周民杰 副研究员

(9)新型光功能材料

蒋晓东 研 究 员   王雪敏 研 究 员

11

(10)强激光动荷载下的材料物态特性

研究

傅思祖 研 究 员   黄秀光 研 究 员

 

13

(11) 功能材料(2)

梅  军 研 究 员   唐昶宇 副研究员

(12) 先进功能材料及其能源应用

廖  成 副研究员   刘  昊 副研究员

张妍宁 特聘研究员

 

 

 

 

 

 

 

 

 

 

 

 

14

(13)新颖材料的物理研究

林海青 千人教授

(14)计算模拟表面反应及表面物理

刘焕明 千人教授

(15)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刘焕明 千人教授

(16)复杂体系统计物理理论与计算

汤雷翰 千人教授

(17)量子物理,量子信息与数学物理

孙昌璞 中科院院士

(18)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介观物理

游建强 讲座教授  李铁夫 特聘研究员

(19)激发态和动力学

高世武 千人教授

(20)量子体系相干性的保持及利用的

理论研究

杨  文 特聘研究员

(21)新型能源材料的理论设计

刘利民 特聘研究员

(22)生物分子机器的物理机制研究

喻  进 特聘研究员

(23)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的物理实现

赵  楠 特聘研究员

(24)金属基结构材料物性与理论设计

管鹏飞 特聘研究员

(25) 材料计算与理论

张东波 特聘研究员

(26)生物分子结构与动力学的计算方

刘海广 特聘研究员

(27)强关联电子体系及物性的研究

汪  玲 特聘研究员

(28)固态系统中的量子现象

Stefano Chesi 特聘研究员

(29)电子器件的多尺度模拟

任志勇 特聘研究员

(30)计算凝聚态理论

黄  兵 特聘研究员

(31)材料化学计算与量化软件开发

陈名扬 特聘副研究员

(32)固体物理理论

魏苏淮 千人教授

 

 

 

(33)胶体体系

徐辛亮 特聘研究员

 

 

 

 

 

 

15

 

 

(34)高压物理与力学(2)

毛河光 院    士   陈  斌 千人教授

林俊孚 千人教授  杨文革 千人教授 王 霖 青年千人 曾桥石 青年千人 缑慧阳 青年千人 张衡中 研 究 员 陈志强 研 究 员   刘浩哲 研 究 员

(35)极端条件下超导电性与磁性

陈  斌 千人教授   陈晓嘉 千人教授

肖  宏 研 究 员

(36)高压非晶态材料

曾桥石 青年千人

(37)地球内部极端条件下的物质性质

研究

林俊孚 千人教授   张  莉 千人教授

张衡中 研 究 员   刘浩哲 研 究 员

(38)高压纳米科学

陈  斌 千人教授   王  霖 青年千人

张衡中 研 究 员   晏  浩 研 究 员

方向 1 吉帕到太帕级压力范围内凝聚态物质的基础热力学特性;压力导致的固-液-气相变及其

动力学过程;高温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力、热、电、声与光学性质;高温高压下凝聚态物质性质与初 始微结构、热力学加载路径、速率的相关性;材料的本构响应与损伤演化等。

方向 2  动态、静态高温高压极端条件下的材料合成与化学反应等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 发展新的实验技术和理论计算方法,拓展材料科学在高新工程中的应用。

方向 3 高压极端条件下和超快过程中凝聚态物质的物理、力学特性参量的实验诊断原理和新方

法,发展先进的电子学、X 光谱学、成像和光辐射诊断技术等。

方向 4 结合原子、微观、介观和宏观多尺度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凝聚态物质和稠密气体的理 论物态方程;固体材料在动态加载过程中压缩和拉伸阶段的塑性形变,相变和缺陷演化规律及对损伤 的影响;弹塑性损伤的尺度效应;含能材料动态特性、安全性能等的理论计算与预测。

方向 5 通过理论与实验手段,从原子、分子尺度研究粒子束与表面和界面的反应动力学过程及 机理,以理解吸附、脱附、催化、腐蚀等过程;研究等离子体与表面相互作用,以理解原子、分子在 表面或界面的电子激发和电离机制,受等离子体激发的气体分子(如 CO2)的表面或界面反应及其应 用,以及指导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的开发优化。

方向 6 微纳精密加工技术,包括激光加工、离子束加工、光刻加工等;超精密压延技术;软流 体制备技术;三维成型技术;微胶囊制备技术;微流体封装技术;微系统的装配技术(三维与多自由 度空间装配技术、功能装配技术);微纳检测技术。

方向 7、11  微结构材料平衡与非平衡生长理论与设计;金属及金属复合团簇材料制备与检测; 复合非晶金属材料;纳米储氢材料;纳米储能与能量转换材料;极端条件下的微纳米结构光电子功能 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低密度多孔材料微结构与性能控制;梯度掺杂/复合材料合成与界面特性;分 子自组装材料成型技术与性能研究;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特种玻璃与陶瓷材料制备与应 用技术;材料低温物理;生物功能材料;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及应用研究。

方向 8 先进功能薄膜的制备技术与性能;薄膜光电器件物理及生长机理;薄膜材料的表面与界 面物理;低维量子器件的设计、制备及性能;低维体系(量子点、量子线及超晶格等)的制备与物理 特性,包括低维体系相变、量子输运特性、低维非线性和拓扑突变等。

方向 9 极端条件下的微纳米结构光电子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高负载激光光学材料制备技 术;跨尺度微纳结构光学元件及材料应用;新型高分子光学材料设计与应用;微纳米结构功能材料在 强场中的应用方法与技术;高功率激光作用下的材料结构与特性。

方向 10 开展强激光冲击和等熵加载技术研究,材料的高压状态方程研究,高应变率下的本构 方程和动态失效研究,宏观及微细观状态特征量的新型诊断技术研究等。

方向 12 开展与新型功能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设计相关的基础理论及其在能源应用中的性能研究。

对各类绿色太阳能电池材料、能量存储材料、碳纳米材料和磁性材料等进行理论设计和实验研究,探 索其结构、力学、电子、光学、电化学、传输等基础及应用物理性质。解决能源制造技术和基础材料 设计中的各种瓶颈问题,探索问题背后的物理机制。

方向 13 开展新颖材料的物理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多体系统中由轨道自由度引起的新颖现象; 层状化合物的超导和磁性性质;量子纠缠和量子相变;冷原子系统(例如光格子中的费米原子的动力

 

学问题);量子蒙特卡洛模拟的有关问题;过渡金属的磁性性质;表面等离激元;强关联系统中的相 分离。

方向 14 开展特种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结构控制、性能表征等相关基础理论、基础技术与应 用特性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材料分子设计及性能计算机模拟研究;低密度多孔材料微结构控制与性

能研究;掺杂/复合材料合成与界面特性研究;分子自组装材料成型技术与性能研究;电镀/化学镀技 术与镀层性能研究;特种聚合物材料合成与性能研究;功能微球/微胶囊成型与性能研究;特种陶瓷

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激光作用下的材料结构与特性研究。 方向 15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方向 16 复杂时空结构的有效刻画、形成机理、稳定性、噪声引起的涨落及相变等课题,更深 层次还包括系统的演化及相互间的博弈等。本方向将通过对相关粒子系统、格点模型及生物分子网络

的计算与分析,阐述此类系统的结构与动力学特性,并进一步探讨其与功能的关系。具体研究课题包

括:1)非平衡态系统稳态涨落的一般理论与计算方法;2)多维非线性系统中的同步现象及相变;3)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动力学模拟及与其生物功能相关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的探讨;4)细胞代谢调 控网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方向 17 开展量子物理及其对未来信息和能量转换器件应用的理论研究,包括量子测量、量子 开系统,量子热力学和宏观量子现象(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和超导量子比特)等重要科学问题。立足量 子物理基础,在量子信息物理实现和量子信息方案方面开展深入和系统的工作,并力争对未来量子器 件、量子态操纵和纳米机械等潜在高技术发展提出新概念和新思想,如低维纳米结构中单光子和集体 激发的相干传输和探测,人工光合作用的的量子效应及其物理基础,以及生命过程和化学反应中可能 存在的量子相干效应和有关的非平衡统计物理问题。该方向的研究工作强调理论研究同时,密切联系 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方面实验进展,并涉低维量子结构和复杂动力学过程相关的数学物理问题。

方向 18 (1) 固态量子计算,包括基于超导量子器件和电子自旋的量子计算;(2)受限量子 体系的量子相干与量子输运。3. 量子噪声与量子耗散体系动力学。

方向 19  以固体表面和低维纳米材料为模型体系,结合第一原理计算和解析模型理论方法,研 究凝聚态小量子体系的电子激发态和动力学, 特别是电子和光子诱导的量子跃迁和超快动力学过程,

能量转换和耗散的机理和理论描述。 探索这些基本物理过程在新功能材料,新能源开发,光电子能 量器件,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方面的应用前景。具体研究课题包括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离子激发

态的性质,等离子激元的量子衰变,电子-分子耦合体系的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耗散量子体系的 计算方法发展。

方向 20 量子体系相干性的保持及利用的理论研究。研究内容:退相干的量子理论,各种半导 体纳米结构及新型材料中的电子及空穴自旋退相干,动力学退耦抑制退相干,直接控制环境噪音以抑

制退相干,噪音环境中量子体系的最优化控制,利用量子体系的相干性进行超精密测量,退相干对超 精密测量的影响,基于混合态的超精密测量。

方向 21  采用第一性原理、经典分子动力学等多尺度计算方法研究和预测新型能源材料的材料。

具体课题包括:(1)光伏材料和光电催化材料;(2)储能材料,比如锂离子电池;(3)多尺度方 法的发展。

方向 22 对以生物分子机器为代表的非平衡态小系统进行动力学行为研究和相关涨落理论的应 用。主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随机过程建模等方法,结合实验获得的结构和动力学信息,对蛋白质

核酸单分子进行多尺度的计算模拟和理论分析,探索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实现诸如基因表达调控等复 杂功能的基本物理机制。

方向 23 (1)自旋及其复合系统的量子信息处理;(2)精密测量中的物理理论;(3)固体点 缺陷的物理理论和量子信息应用。4.固态人工系统中的量子电动力学。

方向 24 以多尺度计算模拟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先进的实验技术,探索金属基结构材料中微 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而针对其材料物性进行理论设计。 研究对象:传统结构材料(如高温合金)、

纳米结构材料、非晶合金材料、无序固溶体、复合结构材料等。主要研究内容:结晶化过程与玻璃相 变;固液相变及过冷液体特性;合金体系的结构、物性及其关联;合金材料体系中结构失稳现象的物

理本质;合金材料中的缺陷及元素协同效应;合金材料的蠕变行为;合金材料理论设计。

方向 25 以能带计算为基础,研究材料新颖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研究对象包括低维半导体材 料、热电材料、压电材料、核材料以及其他重要材料体系。重点发展电子结构计算和热输运计算的原 子级方法。具体研究课题包括纳米体系电子能带和声子色散计算方法发展,含时电子结构计算方法发

 

展,和量子力学热输运计算方法发展。

方向 26 结合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模拟的方法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以及对外界 刺激的响应。主要包括分析时间分辨的实验序列,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与之紧密结合,更准确全 面细致地解释分子的功能实现机理。

方向 27 强关联电子系统是目前数值计算相当困难棘手的研究课题。然而以变分蒙特卡洛方法 为主的基态物性研究是当前相当实用的数值技术,拓展此方法未来应用前景将是当务之急。

方向 28   固态系统中的新奇量子现象。

方向 29 利用量子输运和电磁学方法的自洽耦合来研究新兴电子器件,并和电子工程软件连接 进行电路模拟;对各种纳米结构及新型材料的半导体器件、分子器件的性能研究。该方向的研究工作 也包括计算方法、快速算法和软件开发的工作。

方向 30   纳米材料,光伏材料,拓扑绝缘体,和合金能源材料中的物理问题。

方向 31 (1)开展对新型材料在分子尺度的理论研究。包括:超小纳米粒子和量子点的结构预 测,对其物理、化学、光电学性质的模拟;对金属有机框架等新型多孔材料催化反应的模拟;对复杂 分子的全局结构优化方法的开发和应用。(2)计算化学与量子化学软件的开发,包括:开发可用于 材料结构预测的全局优化软件;开发支持线性标度半经验方法、从头计算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 化学集成软件。

方向 32 发展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预测复杂电子材料,纳米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等的物理 与材料性质,设计功能材料用于能量的转换,储藏与应用。

方向 33   胶体体系所展示的热力学相变(固/液、固/固等)、动力学、以及玻璃化过程。

方向 34 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物理性质;X-光与晶格及声子和电子的相互作用;高压结构相变 和固-液-气-等离子体系相变及其动力学过程;高压下凝聚介质的力、热、电、声与光学性质;材料 的本构响应与损伤演化规律。

方向 35 借助电磁输运、光谱、同步辐射、中子等多种手段研究复杂电子体系在极端压力、温 度、磁场条件下呈现出的有趣物理行为,特别超导电性和磁性。

方向 36  利用压力作为独特的调制参量,研究非晶态材料在不同尺度的结构、性质,结构和性

质的关联,以及利用压力合成新型合金材料。

方向 37 高压、高(低)温极端条件下的物质性质,下地幔深部矿物物性、地球深部融化、高压 下多晶样品的单晶衍射以及高温高压下新型纳米金刚石的合成。

方向 38  极端条件下纳米尺度材料的自组装以及结构变化,发展纳米材料的表征技术。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701 量子力学(4)802 普通物理。

复试科目:方向 1-4 综合考试(含普通物理、数学);方向 5 复试科目:综合考试(含物理化学、 统计物理);方向 6 机械设计基础或控制理论或材料科学基础;方向 7、8 固体物理或物理化学或有 机化学;方向 9 光学或材料科学基础;方向 10 综合考试(含物理光学、热力学统计物理);方向 11、

12 物理综合(含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凝聚态物理);方向 13—38 综合考试。

8、★ 光学(070207)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1

(1)激光及其应用

王伟平 研 究 员   张大勇 研 究 员

(2)光子学理论与技术

李泽仁 研 究 员   杨延强 研 究 员

彭其先 研 究 员   齐静波 研 究 员

(3)光电子学

李剑峰 研 究 员   杨延强 研 究 员 阳庆国 副研究员

(4)图像传输、接收和处理

刘  军 研 究 员   管永红 研 究 员

(5)瞬态太赫兹光学

李泽仁 研 究 员   朱礼国 研 究 员

 

(6)生物医学光子学

李泽仁 研 究 员  冯  华 研 究 员 罗 阳 研 究 员 郑峻松 研 究 员 何清义 研 究 员   宫  亮 研 究 员

 

 

 

 

朱礼国 研 究 员

 

09

(7)激光物理与器件

束小建 研 究 员

(8)激光传输

李有宽 研 究 员

(9)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陈发良 研 究 员

(10)射线辐射成像技术及应用

许海波 研 究 员

14

(11)量子光学

李  勇 特聘研究员

15

(12)超快光谱学在研究电子关联材料中

的应用

陈  斌 千人教授   林俊孚 千人教授

陈晓嘉 千人教授

方向 1 新型激光技术;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激光辐照下材料的损伤机理;抗激光加固及对抗

技术;激光驱动飞片技术及其应用。

方向 2 光子学的理论、技术及应用,包括微纳光学材料研究、干涉与衍射测量、高速成像、无 损检测、太赫兹光谱与成像、光谱记录、光电传感器等的理论、技术及应用。

方向 3 极强电磁波的产生方法、稠密体系的电磁结构、电磁兼容问题、瞬态现象以及强场中的 光电效应;发展新型超快过程、强电磁脉冲检测技术;探索实现完全光电隔离信息处理系统的新方法, 发展光电对抗技术;研究高速信息传输系统设计问题。

方向 4 辐射照相用高能光子及其它高能粒子在材料中的输运过程,发展透视成像技术,探索图 像的数字处理方法。

方向 5 针对瞬态动力学过程研究用于诊断该过程的太赫兹光谱学及成像技术,重点开展太赫兹 波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太赫兹波产生、调控及相干探测技术的基础研究。

方向 6 围绕临床病理诊断的需要开展快速无创(微创)的特异性光谱学技术、高灵敏光电传感 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方向 7  以自由电子激光器、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理论分 析和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研究这些激光器运行机理和可计算理论模型,探索新型强激光的产生方法。

方向 8 长程弱湍流和强湍流条件下的激光传输特性、强激光作用下的大气非线性效应及其补偿 机理。以理论和数值模拟为手段,系统研究激光通道中光学器件,光学系统和介质等诸因素对探测器

上激光特性的影响。

方向 9 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下材料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材 料损伤动力学及机理,探索其规律性。

方向 10 从事高能光子、质子、电子等粒子的辐射成像技术及图像处理方法的研究。结合实际 应用,发展粒子输运正算模拟和图像反演技术。

方向 11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包括:自发辐射中的拉姆位移和量子相干现象,量子动力学 演化过程;量子纠缠现象,量子纠缠的产生演化及测量;异构材料以及它们对自发辐射的影响;量子

热力学中反转动波项的作用。

方向 12 利用超快光谱学研究电子关联材料在高压下的物理性质,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研 究手段,理解电子关联材料物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701 量子力学(4)802 普通物理。 复试科目:方向 1-6 综合考试(含普通物理、数学);方向 7-10 综合考试(含量子力学、电动

力学);方向 11、12 综合考试。

9、★ 无线电物理(070208)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5

(1)复杂电子系统的分析、综合与仿真

黄清华 研 究 员  李世玲 研 究 员

肖龙远 副研究员

(2)现代无线电电子学与复杂电子系统研究

杨  春 研 究 员  蒋鸿宇 副研究员

解  楠 副研究员

(3)雷达系统及信号理论研究

王  凌 研 究 员  唐高弟 研 究 员

蔡英武 研 究 员

(4)微波、毫米波与太赫兹波电路研究

邓贤进 研 究 员  成彬彬 副研究员

 

 

 

 

吕立明 副研究员

(5)微纳器件与微机电系统理论

唐  彬 副研究员

(6)微系统与太赫兹科学技术

罗  毅 教    授  李  沫 副研究员

谭  为 副研究员  代  刚 副研究员

 

09

(7)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董志伟 研 究 员  周海京 研 究 员

(8)计算电磁学

董志伟 研 究 员  周海京 研 究 员

(9)脉冲功率技术与电磁内爆

董志伟 研 究 员

 

 

10

 

(10)高功率微波技术

许  州 研 究 员  范植开 研 究 员

金  晓 研 究 员  黄  华 研 究 员 胡进光 研 究 员  余  川 研 究 员

(11)高功率微波与物质的互作用

孟凡宝 研 究 员  马弘舸 研 究 员

(12)太赫兹技术

孟凡宝 研 究 员  陈洪斌 研 究 员

(13)复杂电磁环境技术

孟凡宝 研 究 员  马弘舸 研 究 员

方向 1-6   复杂电子系统的分析、综合与仿真技术研究;微波毫米波太赫兹波电子学、宽带复杂

信号理论和技术及其在目标探测跟踪与控制、无线电测控通信等复杂电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以高速 飞行器为平台的雷达高度表、雷达导引头等小型雷达系统与信号理论研究;微波、毫米波与太赫兹波 电路及系统研究;惯性和射频等微米纳米器件和微机电系统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方法研究;基于半导 体物理与微纳科学技术的微系统物理模型与架构技术、固态高压微系统技术、固态高频微系统技术、 SOC 技术、量子与光机电融合微系统技术、微系统异构集成技术等研究,以及太赫兹物理、器件、集 成电路与应用系统技术。

方向 7  高功率微波的产生、发射传输及其与物质互作用的理论与数值模拟。

方向 8   大型并行化电磁程序编制、开发及应用等方面。

方向 9   脉冲功率技术在电磁内爆中的应用。

方向 10   重复频率高功率脉冲功率源技术,强流相对论电子束产生与传输技术,高功率微波(毫 米波)的产生、传输、发射、测量、真空及高功率微波应用技术。

方向 11   高功率微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评估方法、仿真技术和实验技术。

方向 12   基于电真空器件的太赫兹产生、传输、发射和测量技术。

方向 13  复杂电磁环境基础理论与数值模拟、构建与测试、效应实验评估与对抗等技术。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701 量子力学(4)802 普通物理。 复试科目:方向 1-6 综合考试(含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方向 7-9 综合考试(含电动力学、数

学物理方法、电磁场与电磁波);方向 10-13 综合考试(含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动力学)。

10、★ 流体力学(077203)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1

(1)不定常流体力学

柏劲松 研 究 员     李庆忠 研 究 员

(2)爆轰物理

王文强 研 究 员     邹立勇 研 究 员

谭多望 研 究 员

(3) 磁流体力学

杨礼兵 研 究 员     王刚华 副研究员

 

 

 

09

(4)反应流体动力学

胡晓棉 研 究 员     于  明 研 究 员

孙宇涛 副研究员     王  裴 研 究 员

 

(5)计算流体力学(1)

田保林 研 究 员     马智博 研 究 员

范征锋 研 究 员     王  裴 研 究 员 孙宇涛 副研究员

(6)计算流体力学 (2)

胡晓棉 研 究 员     邵建立 副研究员

潘  昊 副研究员

(7)复杂流体与流体物理

许爱国 研 究 员

14

(8) 非平衡流体

罗礼诗 千人教授     邓小龙 特聘副研究员

(9) 复杂流体和软物质

罗礼诗 千人教授     王  奇 千人教授

 

 

 

 

邓小龙 特聘副研究员 徐辛亮 特聘研究员

(10) 动物运动力学与仿生

丁  阳 特聘研究员

(11)计算流体力学(3)

李书杰 特聘副研究员

(12)环境流体力学

杨晓帆 特聘研究员

方向 1  可压缩流体力学中波的产生、传播及相互规律,强冲击载荷下固体介质的不定常流动现

象与规律,流体力学界面不稳定性及其数据解读,多介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

方向 2 冲击起爆、爆轰波传播和爆轰驱动规律与应用,爆炸或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和结构的动 力响应及动态断裂分析,与爆轰驱动相关实验数据解读和数值模拟技术。

方向 3 导电流体与脉冲强磁场相互作用机理;Z 箍缩内爆动力学实验与数值模拟技术;磁驱动 等熵压缩与高速飞片实验与数值分析;磁流体不稳定性产生与发展规律;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辐射特 性。

方向 4 (1) 爆轰波传播、爆轰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多材料流动数值模拟方法及相关复杂现象的物 理分析;(2)爆轰波和激波等强间断复杂波系的非定常流动的高精度、高分辨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 方法;(3)高精度、高分辨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在爆轰模拟方面的应用。

方向 5   (1) 可压缩多介质流体力学高精度数值方法;流体界面不稳定性的数值模拟与机理研究; (2) 高精度界面处理的欧拉方法及界面不稳定性模拟;(3) 无网格计算方法研究;(4) 多相流体力学 计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方向 6  冲击波加载条件下材料的动态响应特性。主要包括:材料本构关系、爆轰波(冲击波) 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材料的多形相变的动力学过程,以及相应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

方向 7 发展复杂流动系统(非平衡流、多相流、化学反应流、颗粒流、流体弹塑性体等)的描 述方法、模拟方法和分析方法;研究复杂流动系统演化过程中的特征、机制和规律。

方向 8   高马赫数、非零 Knudsen 数、以及热化学非平衡流体。

方向 9   多相和多介质流体、悬浮和胶状流体、非牛顿流、生物流体、以及界面动力学。

方向 10 运用理论和数值模型研究动物运动时的力学机制并探讨这些机制在仿生机器人中的应 用。研究对象包括运动者(动物或机器人)体内的力学、运动者与环境介质的相互作用、环境介质的 力学、以及整个运动系统各部分耦合所表现出的性质和现象。

方向 11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及其应用,包括计算空气动力学,三维高阶间断有限元方法,超 大规模并行计算等。

方向 12 环境流体运动特性以及污染物传递过程。研究方向为流体多尺度建模计算的理论及其 在地球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地下水以及土壤系统中的孔隙尺度模拟;基于地球系统的多尺度模拟;多

尺度耦合/混合模拟技术等。研究方法包括计算流体力学、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数据和计算流程管理。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13 力学综合(含理论 力学、材料力学)。

复试科目:方向 1-3 综合考试(含普通物理、数学);方向 4-6 综合考试(含数学物理方法、流

体力学);方向 7-12 综合考试。

1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77502)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9

(1)数据管理与数据挖掘

陈  虹 研 究 员

 

(2)并行计算

曹小林 研 究 员    谷同祥 研 究 员

安恒斌 研 究 员    陈军(女)  研 究 员 刘青凯 研 究 员    张爱清 研 究 员

(3)科学计算可视化

王华维 副研究员

方向 1 科学计算与工程计算、实验和信息采集所产生的大规模数据的存储、管理、共享和挖掘

技术。

方向 2 高性能并行计算机在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并行算 法设计与分析、并行计算关键技术、并行应用软件与科学计算工具箱、微机机群与网格计算、并行计 算模型和性能评估、大数据并行处理。

方向 3  大规模科学与工程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可视化算法、并行可视化、

 

原位可视化、可视化性能优化、可视分析技术、可视化软件等。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15 计算机综合(含 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网络与信息安全),或(3)数学分析(4)高等

代数;

复试科目:数据结构。

12、固体力学(080102)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4

 

(1)计算固体力学

何颖波 研 究 员      莫  军 研 究 员

郝志明 研 究 员      尹益辉 研 究 员 范宣华 高    工

 

(2)冲击动力学

何颖波 研 究 员      罗景润 研 究 员

陈小伟 研 究 员     黄西成 研 究 员 陈 刚 研 究 员  卢永刚 研 究 员 钟卫洲 副研究员

(3)实验固体力学

陈  刚 研 究 员      万  强 研 究 员

钟卫洲 副研究员      闫亚宾 副研究员

(4)结构的热力学效应

李明海 研 究 员      尹益辉 研 究 员

方向 1   复杂结构的材料线性与非线性、几何大变形和接触非线性的静、动态力学响应和结构稳

定性的计算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大型通用结构程序的应用,专用程序的研究和开发;对复杂工程 结构进行线性、非线性的静、动力学分析。

方向 2  应力波;高温、高压、高应变率下的材料动力学本构;材料与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 动态响应(变形、损伤与破坏、结构失效、侵彻过程等);爆炸与冲击的效应、防护设计及模拟技术。

方向 3 现代固体力学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其中包括:电测技术、光测技术、无 损检测技术、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技术;大型结构及特种结构在实际工况下的变形及强度测

试方法;实验固体力学技术在爆炸力学和其它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现代实验应力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 用。

方向 4  武器环境工程中流动和传热问题的数值模拟;典型构件火灾影响过程数值模拟和实验技 术;高温演化过程的材料本构关系及构件行为模拟方法。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13 力学综合(含理论 力学和材料力学)。

复试科目:弹性力学。

13、★工程力学(080104)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1

 

(1)爆轰和爆炸动力学

赵  锋 研 究 员    张  旭 研 究 员

谷 岩 研 究 员 陈 军 研 究 员 汤铁钢 研 究 员 陈永涛 研 究 员 任国武 研 究 员

 

(2)冲击动力学

孙承纬 研 究 员    胡海波 研 究 员

赵剑衡 研 究 员   赵  锋 研 究 员 张  旭 研 究 员   谷  岩 研 究 员 陈  军 研 究 员

(3)强电磁作用下的连续介质力学

孙承纬 研 究 员    赵剑衡 研 究 员

杨礼兵 研 究 员    王桂吉 副研究员

(4)激光的热和力学效应

刘仓理 研 究 员    孙承纬 研 究 员

谷卓伟 研 究 员

 

 

 

 

04

 

(5)工程结构力学

莫  军 研 究 员    郝志明 研 究 员

肖世富 研 究 员    郭中泽 研 究 员 范宣华 高    工

 

(6)结构的多场耦合力学

胡绍全 研 究 员    黄西成 研 究 员

万  强 研 究 员    李上明 副研究员 闫亚宾 副研究员

方向 1   爆轰波引爆、传播和驱动以及相关的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工作, 极为注重对于炸药起

爆机理、爆炸作用规律、爆炸装置的设计及其受外界撞击时的响应和安全性研究。

方向 2 材料与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变形、损伤与破坏、结构失效、侵彻过程等), 爆炸与冲击的模拟技术,材料的冲击压缩行为,爆炸效应的结构防护设计,以及爆炸产生的宏观动力 学行为和规律。

方向 3   利用电磁能量驱动或发射物体的原理及技术,如电磁轨道发射、电磁内爆技术等。

方向 4   强激光对于介质、材料和结构的热与力学效应及其在国防科技和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方向 5  材料与结构的弹塑性、蠕变、损伤、疲劳与断裂等行为,复杂结构建模与响应预测;结 构不确定性分析;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结构的静动力学优化设计方法。

方向 6   力、热、磁、电、光、化学等多场耦合建模与分析,流-固-热耦合作用下结构响应预测, 多场耦合下材料与结构的失效与破坏机理;流固耦合动力学;多场耦合实验技术。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13 力学综合(含理论 力学和材料力学)。

复试科目:方向 1-4 综合考试(普通物理、数学);方向 5、6 弹性力学。

14、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6

(1)精密加工及测量

陶继忠 研 究 员   袁道成 研 究 员

(2)特种加工与检测

沈显峰 高    工   黄姝珂 高    工

(3)制造信息化理论与技术

周丹晨 研 究 员   尚  鋆 研 究 员

07

(4)特种材料加工及检测技术

帅茂兵 研 究 员

13

(5)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

刘  禹 特聘研究员

方向 1   精密、超精密加工理论、方法及装置,几何量精密测量与仪器,传感技术及信号处理等。

方向 2  高能束加工、精密电加工、材料加工与检测、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及无损检测技术、数字 图像处理在检测中的应用。

方向 3  网络化协同设计与制造、CAD/CAPP/CAM/PDM/MES 信息集成、计算机辅助装配、装备综合 保障信息化、数控设备状态采集与实时监控、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方法。

方向 4  特种材料精密加工理论、方法及装备技术;研究特种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与仿真技

术;研究加工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精密测量与检测技术。

方向 5  精密机械设计、先进运动控制技术,机电气液一体化与计算机数控技术,过程检测与仿 真,仪器与仪表。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3)301 数学一(4)805 机械原理。 复试科目:方向 1、4、5 理论力学;方向 2 理论力学或材料分析检测技术;方向 3 理论力学或制

造业信息化基础。

15、★光学工程(080300)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6

(1)光电传感与测量技术

岳晓斌 研 究 员

(2)先进光学制造装备技术

张连新 高    工     王  超 高    工

08

(3)固体激光工程(1)

张小民 研 究 员     郑万国 研 究 员

戴亚平 研 究 员     袁晓东 研 究 员

 

 

 

 

周  海 研 究 员     党  钊 研 究 员

郭良福 研 究 员    张雄军 研 究 员 张 颖 副研究员 张军伟 副研究员 邓学伟 副研究员 张 锐 副研究员 许党朋 副研究员

 

 

(4)先进激光技术与应用

景  峰 研 究 员     魏晓峰 研 究 员

戴亚平 研 究 员 王 逍 研 究 员 朱启华 研 究 员 粟敬钦 研 究 员 李明中 研 究 员    王建军 研 究 员 邓  颖 副研究员    左言磊 副研究员 周  逊 副研究员     郑建刚 副研究员

 

 

(5)先进光学器件设计与制造

许  乔 研 究 员     杨李茗 研 究 员

马  平 研 究 员    陈  宁 副研究员 王 健 研 究 员 张清华 副研究员 安晨辉 副研究员 陈贤华 副研究员 严鸿维 副研究员

 

(6)光学精密测量与检测

许  乔 研 究 员     杨李茗 研 究 员

陈  波 研 究 员     柴立群 研 究 员 彭志涛 研 究 员     夏彦文 副研究员

 

(7)强激光与光学材料相互作用

郑万国 研 究 员     魏晓峰 研 究 员

戴亚平 研 究 员     袁晓东 研 究 员 周  海 研 究 员     崔旭东 研 究 员

 

 

 

 

10

(8)高能激光系统技术与应用

张  凯 研 究 员     张  卫 研 究 员

陈兴无 研 究 员

(9)光束控制与目标探测技术

叶一东 研 究 员     万  敏 研 究 员

向汝建 研 究 员

(10)高能全固态激光及光纤激光技术

唐  淳 研 究 员     王卫民 研 究 员

高清松 研 究 员

(11)半导体激光技术

唐  淳 研 究 员     武德勇 研 究 员

(12)多源图像、信息处理与识别技术

陈兴无 研 究 员     王  磊 研 究 员

游安清 副研究员     唐  丹 研 究 员

 

 

 

11

(13)固体激光工程(2)

马伟新 研 究 员     朱  俭 研 究 员

高妍琦 副研究员

(14)高功率激光技术与应用

马伟新 研 究 员     朱  俭 研 究 员

隋  展 研 究 员     高妍琦 副研究员

(15)超短脉冲激光技术

王  韬 副研究员     高妍琦 副研究员

(16)非线性光学

隋  展 研 究 员     王  韬 副研究员

(17)激光参数诊断与控制

朱  俭 研 究 员     马伟新 研 究 员

王  韬 副研究员

14

(18)光伏器件和有关电子器件

刘焕明 千人教授

方向 1 围绕精密、复杂机电产品加工、装配、存储等过程检测(监测)的特殊需求,主要研究:

面向精密、复杂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光电传感器新原理,光电传感器设计新方法,非球面、自由曲 面非接触测量理论与方法,三维极坐标测量理论与方法,超精密测量基准技术与溯源,制造过程在位 精密测量新技术,纳米测量技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等。

方向 2 围绕重大光学工程及光电检测装备对超精密光学元件制造及其装备技术的迫切需求,主 要研究:超精密光学制造装备关键功能部件设计与测试方法,超精密光学加工装备与工艺的耦合机制 与解耦方法,超精密光学加工装备性能评价理论与方法,金刚石刀具制备、检测及评价方法等。

方向 3 高功率激光物理与激光技术研究;大型固体激光系统的总体设计与总体集成技术研究; 高功率激光脉冲产生、传输、放大、频率转换等过程物理规律及关键工程技术研究,高功率激光光束

 

全域控制技术研究等。

方向 4   超短超强激光脉冲产生、放大、传输等基础物理和技术研究;光纤波导激光技术、LD 泵浦的固体激光技术、超宽光谱激光产生及应用等前沿技术研究。

方向 5   新型光学元件设计与先进光学制造技术研究;新型衍射光学、光子晶体、功能光学器 件的设计与研制;强激光应用条件下激光薄膜的设计与制造工艺研究等。

方向 6   高功率激光参数精密测量技术研究;超短超强激光参数精密测量技术研究;光学元件

参数精密检测技术研究等。

方向 7    强激光与光学材料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光学元件损伤动力学研究等。

方向 8 高能激光系统先进概念和系统理论;高能激光系统总体技术、先进的关键单元技术和系 统实验技术,高能激光的传输及气动光学技术;激光束时间、空间分布参数诊断技术以及光学系统参 数超高精度诊断与光学检测新技术。

方向 9  光束控制和目标探测两个方面。研究光束控制和自适应光学的现代光学前沿技术;研究 主动和被动高分辨率目标探测、识别技术。

方向 10   高能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相关理论以及固体和光纤激光的产生、放大、光束质量控制、 激光功率合成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高功率固体激光系统中的非线性过程,包括强激光束非线性传输

放大、频率转换、光束质量控制等关键物理过程和技术。

方向 11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设计、制造精密光学整形与耦合、新型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功率合 成技术及应用技术。

方向 12  多传感器图像处理,研究多传感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算法和信息融合系 统的软件架构与建模技术、多源图像、数据融合系统的工程实现,研究自动目标识别中的多源图像、 信息融合处理技术。

方向 13 用于惯性约束聚变的固体激光驱动器总体技术和关键单元技术,包括大型钕玻璃激光放 大器设计、高功率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技术。

方向 14  开展高功率激光装置总体技术和关键单元技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掌握基本物理 规律,发展先进技术。包括高功率激光的产生、传输、放大、频率转换以及光束质量控制等;波导光

学、光纤激光器等方面的前沿研究及应用。

方向 15   以研制高能量高强度的大型超短脉冲激光装置为牵引,研究超短激光脉冲产生、放大、 传输、测量、超短脉冲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理等基础物理问题和技术问题。

方向 16  重点研究高功率固体激光系统中的非线性过程,包括强激光束非线性传输放大、频率 转换、光束质量控制等关键物理过程和技术。

方向 17  激光束时间、空间分布参数诊断技术、光学系统参数超高精度诊断新技术、自适应光

学技术、微弱信号测量技术、光电信号采集、处理、控制系统的理论分析与系统控制技术等。 方向 18         光伏器件和有关电子器件。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04 光学。 复试科目:方向 1-2 工程光学或光学材料与元件制造或理论力学;方向 3-7 综合考试(含激光原

理、应用光学);方向 8-12 综合考试(含物理光学、激光原理);方向 13-17 综合考试(含物理光

学、激光技术);方向 18 综合考试。

16、物理电子学(080901)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5

(1)高压脉冲技术

杜  涛 研 究 员    李东杰 研 究 员

叶海福 副研究员

(2)微纳米机电系统技术

杨黎明 研 究 员    张  德 研 究 员

唐  彬 副研究员

(3)天线技术

李  彪 研 究 员    杨  春 研 究 员

 

10

(4)高功率微波产生及应用技术

许  州 研 究 员    金  晓 研 究 员

黄  华 研 究 员    李正红 研 究 员

(5)毫米波及亚毫米波技术

胡进光 研 究 员    陈洪斌 研 究 员

(6)高功率微波效应

孟凡宝 研 究 员    马弘舸 研 究 员

 

方向 1-3 小型高压系统的高压大电流脉冲的产生、变换、传输和测量等技术;基于微纳米技术 的高精度物理传感器、RF/THz-MEMS 器件、光电器件、执行器等的设计、工艺、测试和相关应用技术; 飞行器天线和地面天线的设计及应用技术。

方向 4 强流相对论电子束产生高功率微波的机理、物理设计与数值计算、粒子模拟方法、实验、 测量和应用技术研究。

方向 5  基于电真空器件的毫米波及亚毫米波产生、传输、发射和测量技术。

方向 6 高功率微波对电子元器件和电子系统效应的实验方法、效应仿真、损伤机理、评估方法。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方向 1-3(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06 模拟电路; 方向 4-6(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02 普通物理。

复试科目:方向 1-3 综合考试(含数字电路、普通物理);方向 4-6 综合考试(含电磁场与电磁 波、电动力学)。

17、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5

(1)信息传输与处理

姚  军 研 究 员     叶江峰 研 究 员

金数波 研 究 员

(2)信号处理

王  凌 研 究 员     蔡英武 研 究 员

王世练 副 教 授

(3)电路与网络

唐高弟 研 究 员     邓贤进 研 究 员

吕立明 副研究员

(4)计算机通信与控制

黄清华 研 究 员     李  军 研 究 员

龚  彬 副研究员

本专业主要研究无线电测控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雷达、测控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技

术;微波、毫米波及太赫兹波电路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技术;电子系统中的系统工程、计算机通信与 控制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等。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07 信号与系统。 复试科目:综合考试(含数字电路、模拟电路)。

18、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12

 

(1)数值模拟与高性能计算

沈  浩 研 究 员   曹小林 研 究 员

郑 澎 研 究 员 成 伟 研 究 员 刘建波 研 究 员   肖永浩 高   工 方  维 高    工

 

(2)软件工程与数据库技术研究及应用

沈  浩 研 究 员   陶以政 研 究 员

席传裕 研 究 员   唐定勇 研 究 员 杨德成 研 究 员

吴家菊 高    工

 

(3)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

杨永辉 研 究 员

陈泉根 研 究 员   王开云 研 究 员 罗永红 研 究 员   严  可 高    工

(4)自动控制与测试技术及应用(1)

陈泉根 研 究 员   刘  金 研 究 员

(5)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及应用

王开云 研 究 员   席传裕 研 究 员

路  海 研 究 员

13

(6)自动控制与测试技术及应用(2)

刘  禹 特聘研究员

方向 1   研究背景:满足武器研制中的工程数值模拟平台、超算平台研究与应用,大型科学装置

 

的数字样机软件研究及应用的需要;研究内容:工程数值模拟技术与程序并行化技术研究;数值模拟 软件研发与超算平台集成;虚拟现实与视景仿真技术研究;视景仿真系统与数字样机软件研发;应用 领域:数值模拟,视景仿真,数字样机。

方向 2 研究背景:基于中国制造 2025 及智能制造要求,面向中物院信息化需求,解决数据和信 息系统研制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需要;研究内容:软件工程技术及应用研发环境;数据库应用技术研 发;软件测试技术研发;软件体系结构及中间件技术研发;数据挖掘及大数据;自然语言分析与处理; 应用领域:应用软件开发,数据库应用开发,软件测试,数据挖掘与大数据。

方向 3 研究背景:国家、中物院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需要;研究内容:网络安全业务建模与监 控技术研发;网络安全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研发;软件安全分析技术研发;信息安全测评技术研发;信 息安全应急响应技术研发;软件研发;应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测 评。

方向 4、6 研究背景:装置、装备控制、诊断技术研究及控制软件技术的需要;研究内容:自 动控制、测试与诊断技术研究;数据采集与模式识别技术研究;现场总线与控制网络技术研发;控制 软件研发;应用领域:自动化控制。

方向 5 研究背景:信息化基础设施研究、开发、运维的需要;研究内容:网络体系结构技术研 究;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研发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互连技术研发与应用;Internet/Intranet 应用与 网络服务技术;软件研发;应用领域:网络设计,网络管理,网络服务。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15 计算机综合(含软 件工程、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网络与信息安全)。

复试科目:方向 1-5 计算机综合水平考试;方向 6 控制理论或电路基础。

19、应用化学(081704)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2

 

 

(1)氢同位素化学与工艺学

彭述明 研 究 员     龙兴贵 研 究 员

王和义 研 究 员    罗阳明 研 究 员 胡 胜 研 究 员 梁建华 研 究 员 陈晓军 研 究 员 胡双林 研 究 员 周晓松 研 究 员     肖成建 副研究员

 

 

 

 

03

 

(2)有机合成及分析表征

黄  辉 研 究 员     聂福德 研 究 员

张庆华 研 究 员 孙 杰 研 究 员 李洪珍 研 究 员    黄靖伦 副研究员 张  祺 副研究员     周  阳 副研究员

(3)高分子材料工程(1)

芦  艾 研 究 员     罗世凯 研 究 员

赵秀丽 研 究 员     李  明 研 究 员

 

(4)能源新材料及器件

田  勇 研 究 员     张文华 研 究 员

邓建国 研 究 员 王 斌 研 究 员 刘效疆 研 究 员 蔡华强 副研究员 程建丽 副研究员

 

13

(5)能源新材料技术及器件

梅  军 研 究 员     刘  昊 副研究员

唐昶宇 副研究员

(6)高分子材料工程(2)

唐昶宇 副研究员

 

 

15

 

(7)高压材料科学与化学

陈  斌 千人教授     杨文革 千人教授

王 霖 青年千人 曾桥石 青年千人 缑慧阳 青年千人 郑海燕 研 究 员 张衡中 研 究 员     李  阔 研 究 员

(8)有机和无机超导体合成

陈晓嘉 青年千人

(9)高压合成化学与物理化学

李  阔 研 究 员     郑海燕 研 究 员

方向 1  金属氢(氘、氚)化物的设计、制备、性能表征技术及其在能源、国防领域中的应用;研

 

究氢同位素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吸附、溶解、扩散和渗透),氢同位素、氦在材料中的行为和对材料 性能的影响,氢和氦协同作用下材料的辐照效应和性能变化;研究氘氚燃料循环工艺中的等离子体排 灰气处理技术、氚增殖与提取技术、氢同位素分离与纯化技术、氚平衡计算与理论模拟以及相关功能 材料的研发;含氚废物处理及含氚废气净化技术。

方向 2 高能化合物、高能量密度材料和功能助剂的分子设计与合成研究,开展结晶化学、结晶 动力学研究;分子与晶体结构的分析表征技术研究;新型高能化合物的应用研究;微痕量炸药及气体 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方向 3、6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设计、合成、复合改性和相关先进成型技术,开展聚合物制备和 服役过程中的流变行为、结构演变和构效关系研究;开展功能复合材料的物理特性研究;开展高分子 及复合材料的强度、断裂、粘弹性和冲击力学行为研究。

方向 4 热电池、锂离子电池、薄膜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电化学功能材料研究,开展激光材料及 器件设计、制备技术研究,开展光伏新材料、光功能材料研究。

方向 5 热电池、锂离子电池、薄膜电池、超级电容器、金属空气电池等化学储能器件的电化学

行为,理解化学储能器件的关键影响因素,开发适用于不同化学储能器件的新材料、新体系。

方向 7 高压下的材料物性、结构相变、材料合成与化学反应等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研 究极端压力条件下的新型材料、富勒烯纳米晶体、稀土氧化物的物性及结构相变高压高温条件下的化 学反应机理以及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和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合成,探索新的化学反应规律以及合成 碳材料的新方法,发展创新的实验技术和理论计算方法。

方向 8 通过有机和无机化学反应方法合成新型超导材料,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表征, 利用理论与实验结合方法对其基本原理进行探索,从而指导新型超导材料的发现和应用。

方向 9 从常见不饱和分子体系出发,按照晶体工程思路,利用化学、电化学、光化学手段合成

具有新型结构与新颖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如锂电池材料、二维聚合物等);研究分子高压化学反 应机理,开发能源领域重要分子(烃类、碳氧化物等)的新型化学反应。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方向 1(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2 数学二(4)812 物理化学; 方向 2-9(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2 数学二(4)810 普通化学。

复试科目:方向 1 综合考试(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放射化学);方向 2-4 综合化学;

方向 5 化学综合(含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方向 6 化学综合(含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方向 7、8 综合考试;方向 9 物理化学或材料科学基础。

20、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082601)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3

 

(1)含能材料设计及性能评价

龙新平 研 究 员     张朝阳 研 究 员

韩 勇 研 究 员 李  明 研 究 员 温茂萍 研 究 员    李洪珍 研 究 员 周  阳 副研究员

 

(2)安全弹药设计及性能评估

文尚刚 研 究 员     李敬明 研 究 员

黄亨建 研 究 员     罗  观 研 究 员 董  奇 副研究员

 

(3)先进火工技术与检测

田  勇 研 究 员     杨光成 副研究员

何  碧 研 究 员     蒋晓华 研 究 员 张伟斌 研 究 员

(4)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估

文尚刚 研 究 员     韩  勇 研 究 员 董  奇 副研究员

 

 

04

 

(5)复杂系统总体设计技术

刘  彤 研 究 员     张方晓 研 究 员

魏发远 研 究 员     卢永刚 研 究 员 葛任伟 高    工

(6)复杂装备安全性与可靠性

邓克文 研 究 员     朱小龙 研 究 员

张  凯 研 究 员     梁  浩 高    工

 

 

 

 

朱明智 副研究员

方向 1 含能材料的钝感机理与设计、数值模拟技术,微纳米材料制备及微尺度效应,材料理化

性能与相容性研究,含能材料的物理与力学行为,含能材料的起爆机理、爆轰安全测试技术及评估方 法,材料老化机理、无损检测技术。

方向 2 安全弹药设计理论、试验和数值模拟技术,爆炸冲击的安全防护技术,精密装药过程的 传热、传质、流变学等科学问题。

方向 3 钝感火工药剂及微纳米含能器件的设计、点火、起爆机理,MEMS 火工系统的设计,抗高 过载设计及评价技术,火工系统仿真设计与信息融合技术等。

方向 4 炸药装药、战斗部、火工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设计与评估理论,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试验 技术评价技术。

方向 5 复杂系统总体设计理论与方法;多学科综合集成设计技术;并行协同设计技术;虚拟样 机设计与仿真评估技术。

方向 6 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方法;可靠性、安全性分析和评估技术;材料、结构失效机理与预 防技术;安全性试验方法和测试诊断技术。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方向 1-4(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02 普通物理 或 810 普通化学;方向 5-6(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05 机械原 理。

复试科目:方向 1-4 综合化学或物理综合;方向 5-6 理论力学。

21、★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1)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2

 

(1)反应堆物理与实验

刘耀光 研 究 员     钱达志 研 究 员

李建胜 研 究 员 郑 春 研 究 员 范晓强 研 究 员 黄洪文 副研究员 郭海兵 副研究员

 

(2)Z-Pinch 等离子体物理及诊断技术

彭太平 研 究 员     徐荣昆 研 究 员

许泽平 研 究 员     杨建伦 研 究 员 王  真 副研究员     祁建敏 副研究员

(3)中子积分学

刘  荣 研 究 员     安  力 副研究员

 

 

 

 

 

08

 

(4)惯性聚变能源技术

张保汉 研 究 员     江少恩 研 究 员

赵宗清 副研究员     周维民 副研究员 董克攻 副研究员

(5)激光聚变核物理实验研究

丁永坤 研 究 员     王哲斌 研 究 员

刘红杰 副研究员

 

(6)极端瞬态新型诊断技术研究

谷渝秋 研 究 员     曹磊峰 研 究 员

刘慎业 研 究 员     王  峰 研 究 员 曹柱荣 副研究员

(7)热核聚变诊断技术

黄天晅 研 究 员     陈家斌 研 究 员

曹磊峰 研 究 员

(8)核电子学

杨存榜 研 究 员

方向 1 利用研究堆、快中子脉冲堆及临界装置,研究堆物理、热工、运行、安全和应用中的问

题。开展数值模拟,开发和应用计算程序,计算反应堆参数,提高核系统的设计能力。研究核系统特 征参数和辐射场量的测量技术,发展新型核探测技术。

方向 2 Z-Pinch 等离子体内爆动力学、辐射规律、辐射输运和能量转化的细致物理过程,探索 丝阵等离子体-黑腔能量转化机制和 Z-Pinch 高效率黑腔设计与实验方法。研究高时空分辨图像测量 方法和技术、辐射能谱诊断技术及探针技术等。

方向 3  利用加速器中子源,开展核工程或混合堆包层概念的基准装置积分实验,开展为检验计 算程序与方法的工程模拟实验,以满足核数据评价和武器物理精密化需求。研究中子和γ  射线探测、

 

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运用 MC 方法,研究中子和γ 射线在实验装置中的输运行为。研究高压型加速 器关键技术。研究加速器中子源技术及应用,包括离子源技术、中子源工作机理、等离子体和束流品 质诊断、束流与靶相互作用规律。

方向 4 基于惯性约束聚变的新兴能源技术研究。包括聚变能源相关物理问题,未来聚变堆概念 设计,聚变-裂变混合堆关键问题研究等。研究与惯性约束聚变能相关的物理问题,研究激光靶耦合 中的非局部热力学平衡物理,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其在介质中的输运,激光直接驱动和间接驱动内 爆物理及相关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等问题。

方向 5 在超强激光场作用下产生的核物理新现象研究。包括包括辐射烧蚀、内爆物理和流体力 学不稳定性等方面与核反应相关的物理问题、台面激光中子源研究、光核反应研究、核材料处理技术 研究等。

方向 6 强脉冲辐射场下的高时空分辨(微米、皮秒)的诊断技术。研究在光学、紫外、X 射线波 段的能谱和高时空分辨测量技术,运用所研制的诊断手段观测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物理现象。

方向 7 惯性约束聚变实验中的核诊断技术,包括研究惯性约束聚变实验中产生的聚变产物如中

子、质子、伽玛和α 粒子等核诊断技术,及相应蒙特卡罗模拟技术研究等。

方向 8 惯性约束聚变实验中核诊断技术相关的电子学技术与控制理论,主要包括特殊的电子学 线路设计与防护,不同辐射源特殊防护措施的研究,针对核反应和强辐射源条件下的电子学测量设备 的采集和控制技术的研究。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02 普通物理。 复试科目:方向 1 反应堆物理(含反应堆工程)或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含原子核物理);方向

2、3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含原子核物理);方向 4-8 原子物理或量子力学。

22、★核燃料循环与材料(082702)

单位代码

讲究方向

导师

 

 

 

 

 

 

 

 

 

02

 

 

(1)氢同位素化学与工艺学

彭述明 研 究 员        龙兴贵 研 究 员

王和义 研 究 员        罗阳明 研 究 员

胡  胜 研 究 员        梁建华 研 究 员

陈晓军 研 究 员        胡双林 研 究 员

周晓松 研 究 员        肖成建 副研究员

 

 

(2)核辐射环境下材料的相容性

彭述明 研 究 员        汪小琳 研 究 员

龙兴贵 研 究 员        许云书 研 究 员

黄  玮 研 究 员        陈晓军 研 究 员

张海斌 研 究 员        胡双林 研 究 员

周晓松 研 究 员        肖成建 副研究员 孙光爱 副研究员

 

(3)放射分析与分离化学

杨通在 研 究 员        罗阳明 研 究 员

胡  胜 研 究 员        钟正坤 研 究 员

姜  涛 副研究员        杨楚汀 副研究员

(4)辐射防护与环境放射化学

王和义 研 究 员        雷家荣 研 究 员

张  东 研 究 员        谭昭怡 研 究 员

(5)同位素化学

彭述明 研 究 员        钟正坤 研 究 员

蹇  源 研 究 员

 

 

 

 

07

(6)氚化学与氚工艺

陈长安 研 究 员        罗文华 研 究 员

唐  涛 研 究 员        叶小球 研 究 员

 

 

 

(7)核材料性能和相容性研究

刘柯钊 研 究 员        罗文华 研 究 员

白  彬 研 究 员        汪小琳 研 究 员

刘天伟 研 究 员        敖冰云 研 究 员

张向东 副研究员        徐海燕 副研究员

陈丕恒 副研究员        胡  殷 副研究员

高  瑞 副研究员        褚明福 副研究员 张新建 高    工

 

 

 

 

(8)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1)

刘柯钊 研 究 员       汪小琳 研 究 员

白  彬 研 究 员  法  涛 副研究员 赵晓冲 副研究员  王  欢 副研究员 乐国敏 副研究员

(9)锕系、镧系重费米离子体研究

敖冰云 研 究 员       朱燮刚 副研究员

谭世勇 副研究员

13

(10)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2)

梅  军 研 究 员       张妍宁 特聘研究员

刘  昊 副研究员

14

(11)绿色化学工序和产品的研发

刘焕明 千人教授

(12)光催化材料的理论设计

刘利民 特聘研究员

方向 1 金属氢(氘、氚)化物的设计、制备、性能表征技术及其在能源、国防领域中的应用;研

究氢同位素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吸附、溶解、扩散和渗透),氢同位素、氦在材料中的行为和对材料 性能的影响,氢和氦协同作用下材料的辐照效应和性能变化;研究氘氚燃料循环工艺中的等离子体排 灰气处理技术、氚增殖与提取技术、氢同位素分离与纯化技术、氚平衡计算与理论模拟以及相关功能 材料的研发;含氚废物处理及含氚废气净化技术。

方向 2  在核辐射条件下各种材料共存时的物理化学问题,不同因素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材料在辐射环境中的物性变化,核辐射导致材料损伤的机制;先进材料的辐射法合成技术,先进材料 的辐射改性;材料老化及预测方法的建立;耐辐照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等。

方向 3 铀和超铀元素分析化学;裂变产物与指示剂元素分析化学;现代分析技术在核材料分析 和核测试中的应用;放射性气溶胶分析、沉降规律与去除技术;气体泄漏示踪分析技术;惰性气体超 微量分析技术;核燃料循环中湿法和干法处理工艺;放射性核素分离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

方向 4 射线屏蔽与放射性防护技术;放射性测量与射线探测技术;环境中痕量放射性核素的测 量技术;核设施退役与放射性废物处理及处置技术;放射性核素的迁移与转化规律;放射性源项调查 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放射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技术。

方向 5 有重要科学研究与应用价值的放射性核素与不同类型物质的作用过程、作用机理和作用 效果;特殊金属核素与各种配体(含生物分子)的配位条件、配位动力学、热力学以及所形成配合物的 结构表征和性质分析;摸索上述配合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在上述研究中的应用 方法;同位素电池技术。

方向 6  氚(氦)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氘、氚燃料循环的工程技术;氢同位素分离分析技术;氚 的贮存、监控、分析和含氚废物的处置;氢能利用的科学技术等研究。

方向 7 特种金属及其合金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老化特性及相关测试技术;特种金属及其合

金的表面物理、表面化学;材料表面改性及优化等研究。

方向 8  准晶、非晶等亚稳材料的设计理论与合成;抗离子、中子辐照材料设计与制备;新型薄 膜材料与器件;材料相图计算与相变基础;新型能源材料。

方向 9  重费米离子体材料结构设计、制备与表征;重费米离子体电子特性与异常性能;近腾效 应;锕系材料超导量子效应。

方向 10  新型能源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表征等相关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并进行应用 器件的研发。

方向 11  特种功能材料的设计、结构控制、性能表征等相关基础理论、基础技术与应用特性研 究。研究内容包括:材料分子设计及性能计算机模拟研究;低密度多孔材料微结构控制与性能研究;

掺杂/复合材料合成与界面特性研究;分子自组装材料成型技术与性能研究;电镀/化学镀技术与镀层 性能研究;特种聚合物材料合成与性能研究;功能微球/微胶囊成型与性能研究;特种陶瓷材料制备

与应用技术研究;光作用下的材料结构与特性研究。研究生物质化学衍生物、有机与无机环境友好材 料的前沿理论和高技术,进行生物质化学衍生物和环境友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天然和人工合成高分

子、二维、粉体材料的生态、环境属性、物理化学研究;材料界面的定向改造、性能复合、功能优化、 生态功能基元材料及复合集成技术开发等。

方向 12  光催化材料的理论设计。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方向 1-5、10-12:(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12 物理化学;方向 6-9:(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12 物理化学或

 

802 普通物理或 814 材料科学基础。

复试科目:方向 1-5 综合考试(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放射化学);方向 6-9 普通

化学或普通物理或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或材料科学基础;方向 10 物理综合(含普通物理、固体物理、 凝聚态物理)或化学综合(含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或材料科学基础;方向 11、12 综合考试。

23、★核技术及应用(082703)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1

(1)强流带电粒子束物理及技术

石金水 研 究 员     戴志勇 研 究 员

龙继东 副研究员     杨国君 副研究员

(2)加速器物理及技术(1)

张开志 研 究 员     夏连胜 研 究 员

何小中 副研究员     刘文杰 副研究员

 

 

 

 

 

 

 

 

02

 

(3)核辐射测试技术(1)

张传飞 研 究 员     李正宏 研 究 员

彭太平 研 究 员 郑 春 研 究 员 刘晓亚 研 究 员    张建华 研 究 员 言  杰 副研究员

(4)核技术在军控核查中的应用(1)

龚  建 研 究 员     郝樊华 研 究 员

亢  武 研 究 员     言  杰 副研究员

 

(5)中子散射与照相技术及应用

龚  建 研 究 员     刘耀光 研 究 员

陈  波 研 究 员     孙光爱 副研究员 刘本琼 副研究员     田  强 副研究员 黄朝强 副研究员     房雷鸣 助理研究员

(6)放化分离与同位素技术及应用

彭述明 研 究 员     钟正坤 研 究 员

 

(7)辐射安全与防护

雷家荣 研 究 员     彭太平 研 究 员

郝樊华 研 究 员     王和义 研 究 员 毛本将 研 究 员

(8)材料辐射改性及应用

彭述明 研 究 员     龙兴贵 研 究 员

黄  玮 研 究 员

 

 

05

(9)中子管物理及技术

戴晶怡 研 究 员     谈效华 研 究 员

向  伟 研 究 员     陈  磊 副研究员

(10)电子系统辐照效应与加固技术

曾  超 研 究 员     许献国 副研究员

(11)高压脉冲电源技术

向  伟 研 究 员     杜  涛 研 究 员

(12)新型功能材料技术

崔益秀 研 究 员

07

(13)核技术在军控核查中的应用(2)

李永明 副研究员

(14)核辐射测试技术(2)

赵一英 研 究 员

 

 

10

(15)自由电子激光技术

黎  明 研 究 员     杨兴繁 研 究 员

(16)加速器物理与技术(2)

黎  明 研 究 员     杨兴繁 研 究 员

李正红 研 究 员

(17)射线辐射成像技术及应用

许  州 研 究 员     陈  浩 副研究员

(18)脉冲功率技术及应用

宋法伦 副研究员     任先文 副研究员

13

(19)核辐射测试技术(3)

雷家荣 研 究 员

方向 1   研究强流带电粒子束产生技术、传输理论及技术、诊断技术、束靶相互作用技术及强流

电子束物理数值模拟技术。

方向 2  先进的新型强流电子束产生和加速技术,开展强流电子束二极管理物理、新型强流束加 速腔设计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方向 3、19  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探测器的能量响应、时间特性、粒子甄别 能力及测量信噪比等关键物理参数,研究中子/伽马辐射场,包括强脉冲混合场、稳态和非稳态单一

场的辐射测量方法和技术及其在加速器、反应堆、临界或次临界系统和现场实验等方面的应用。 方向 4 核物理及相关理论分析与核辐射探测实验相结合应用于核军备控制核查及其相关检测的

方法和技术;研究活化分析、放射性核素与同位素测量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研究核取证与防核扩散涉

 

及的核与放射性材料相关的探测、分析、评价、溯源的方法和技术。

方向 5 基于反应堆或加速器中子源,发展先进的中子谱仪和中子照相装置、实验与分析及应用 技术。中子散射应用着重开展物质结构和微观动力学的多学科前沿应用研究;中子照相应用着重开展 高能、分辨率、高效率中子照相及定量分析技术。

方向 6 反应堆辐照制备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包括辐照靶件制备、辐照后靶件处理和放射性元素 分离、提取技术;研制新型同位素示踪剂、标准物质,特种放射源;研究放射性同位素以及放射源在 工业、农业、环境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方法和技术。

方向 7   环境放射性污染物的测量、去污、处理、处置和评价技术;辐射生物效应测量与评价方 法及技术,包括环境放射性对人体内外照射剂量的测量和评价技术,电离辐射对生物物种的损伤机理; 辐射场剂量监测及防护方法及技术,包括γ 和中子、氚剂量监测、辐射屏蔽及防护。

方向 8   以反应堆、加速器和钴源为辐射源,研究材料在高能辐射作用下发生的理化反应及其结 构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辐射改性新型结构与功能材料;从原子分子角度出发进行理论模拟和计算, 并结合实验研究材料的损伤机理以及材料的辐射效应;研究离子束注入改性;建立材料的核辐射无损

检测技术和半导体材料的中子辐照掺杂技术等。

方向 9   高强度离子源,强流离子光学,等离子体技术和小型加速器技术。

方向 10   辐射环境中电子系统的辐照效应与加固技术。

方向 11   高压脉冲电源技术及相关基础物理问题的研究。

方向 12   新型功能材料、材料与器件、三维微纳材料制造及自组装技术研究。

方向 13  利用理论分析与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核军备控制中现场检测技术进行研究。核材 料自发辐射与相关材料相互作用的特征及测量手段。

方向 14 低产额脉冲中子诊断技术、研究特殊环境(震动、冲击、高低温)脉冲中子测量技术及 探测器研究、研究核辐射在材料和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核辐射场、包括稳态和非稳态单一 场以及混合场的中子、g辐射特性的各种先进、实用的探测方法、技术及其在相关领域,包括加速器、 反应堆、低临界或次临界系统、现场实验和核军备控制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方向 15-16 自由电子激光(FEL)先进概念、系统理论和物理规律;研究高平均功率 FEL 系统 总体技术、先进的关键单元技术和系统实验技术;研究高平均功率 FEL 光束时间、空间分布参数诊断 新技术;研究高平均功率 FEL 应用技术。

方向 17   探索先进的加速原理、研究加速器物理设计、研究加速结构的设计技术。研究先进的 加速器物理概念、系统理论和基本物理规律;研究高亮度电子源技术、超导加速器的关键单元技术和 系统实验技术;研究能量回收加速器的原理与技术;研究先进的带电粒子束流高精度诊断技术等。

方向 18   重复频率高压大电流开关物理及工程技术,重复频率高功率脉冲形成和传输技术、高 功率纳秒脉冲产生与测量技术;半导体高功率脉冲技术,高密度储能技术与紧凑型脉冲功率源;强流 电子束的产生,传输与诊断技术等。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方向 1-3、9-11、15-19(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 802 普通物理;方向 4-8(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02 普通物理 或 812 物理化学;方向 12-14 (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02 普 通物理或 810 普通化学。

复试科目:方向 1、2 综合考试(含普通物理、数学);方向 3-8、19 综合考试(含高等数学、 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等);方向 9-11 综合

考试(含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方向 12 综合考试;方向 13-14 原子核物理或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或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方向 15-18 电动力学。

24、★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082704)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7

(1)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

窦天军 研 究 员

(2)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及评价

窦天军 研 究 员

(3)辐射防护监测技术研究

廖俊生 研 究 员 熊忠华 副研究员

(4)环境的物理及化学分析技术研究

赵鹏翔 副研究员

方向 1   放射性废水(液)的处理技术;研究固体废物减容、固定和包装技术;核设施退役去污

 

及废物整备技术;环境修复技术等。

方向 2 复杂地形大气环境中放射性核素排放时空分布;研究事故预测与环境影响数值模型;研 究放射性核素在固化包容体和地质介质中迁移扩散规律、化学形态等;研究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评价 方法。

方向 3 重点开展个人剂量监测、γ 和中子辐射场剂量监测、γ 和中子辐射屏蔽技术、无损监测、 军控核查、低剂量放射性辐射对生物物种的损伤机理和放射性污染监测技术研究。

方向 4 环境介质中核素的物理及化学分析技术。重点研究核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光谱分 析技术、复杂样品制备技术和仪器设备,放射性气体介质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介质

中的物理化学行为和模拟技术等。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12 物理化学或 802 普 通物理。

复试科目:普通化学或普通物理或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或材料学科基础或辐射防护基础。

25、★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0827Z5)

 

单位代码

研究方向

导师

 

 

 

 

01

(1)高功率脉冲形成与传输技术

陈  林 研 究 员    郝世荣 研 究 员

(2)高功率密度脉冲电源

孙奇志 研 究 员    郝世荣 研 究 员

(3)脉冲高电压绝缘技术

王  勐 研 究 员

(4)脉冲功率应用技术

蒋天伦 研 究 员    李传明 研 究 员 袁建强 副研究员

(5)电磁驱动的高能量密度物理及实验技术

李洪涛 研 究 员    蒋天伦 研 究 员 李传明 研 究 员

(6)电磁发射技术

宋盛义 研 究 员    何  勇 副研究员

 

方向 1  高电压大电流开关技术及其相关物理问题;高功率脉冲形成和传输器件的结构设计技术 和模拟分析技术;新型的脉冲形成和传输的技术途径。

方向 2  磁绝缘传输的物理机制以及脉冲参数、结构参数、材料参数对磁绝缘特性的影响;紧凑 脉冲功率源技术;TW 级电流脉冲的汇聚和耦合技术。

方向 3   脉冲高压绝缘设计技术;绝缘破坏过程的物理机制以及脉冲高电压参数、绝缘结构参数、 绝缘材料参数对绝缘特性的影响。

方向 4   固态脉冲功率技术;脉冲电磁场生物效应。

方向 5   Z 箍缩内爆物理和实验技术;X 光及等离子体诊断技术。

方向 6  电磁发射技术;脉冲功率技术在等离子体物理、材料科学、现代生物医学、环保中的应 用研究。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01 数学一(4)802 普通物理。 复试科目:综合考试(含普通物理、数学)。

 

相关话题/招生简章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单位简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从事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核科学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基地,著名科学家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戴传曾等先后担任院(所)长,共有60余位院士曾在我院工作或学习过。现有两院院士5人,高级科研与工程技术人 ...
    本站小编 辅仁网 2017-05-30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单位简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从事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核科学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基地,著名科学家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戴传曾等先后担任院(所)长,共有60余位院士曾在我院工作或学习 ...
    本站小编 辅仁网 2017-05-30
  • 2017年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硕士生招生简章
    2017年推荐免试生招生简章 [2016-09-08] 2017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 [2016-09-08] 2017年硕士生招生简章 ...
    本站小编 辅仁网 2017-05-30
  •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2017年博士生招生简章
    2017年博士生招生简章2017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 ...
    本站小编 辅仁网 2017-05-30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是一所专门从事微电子领域研究与开发的国立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技术总体和中国科学院EDA中心的依托单位。微电子所本着惟精惟一、求是求新的办所精神,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重点科技攻关与产品开发任务,一方面拓展前沿技术与基础研究领域,发展交叉学科方 ...
    本站小编 辅仁网 2017-05-30
  • 2016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6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专业:国际关系二、学制:三年三、招生人数:22人四、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4、身体健康;5、有与国际关系相关的两名副高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6、本院招收的 ...
    本站小编 辅仁网 2017-05-30
  •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2017招生简章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招生简章一、学校简介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的以军事应用为目标,集激光红外材料、器件、整机和应用系统配套的综合性国家一类军工骨干研究所。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所属电子城科技园。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在激光晶体材料、红外探测器材料、激光加工设备、红外热像仪 ...
    本站小编 辅仁网 2017-05-30
  • 2017年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电子六所介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又名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简称电子六所)成立于1965年,现直属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是我国信息产业领域从事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研究、开发的重点科研院所之一,设有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按照CEC确定 ...
    本站小编 辅仁网 2017-05-30
  •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201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研究所简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工所)于1958年在北京筹建,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以能源与电气工程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业研究所。目前主要从事能源与电力新技术、电气科学与电气工程及其前沿交叉技术的研究。作为从事电能领域战略高技术研究与电气科学技术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历经几代科学 ...
    本站小编 辅仁网 2017-05-30
  •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2017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研究所简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工所)于1958年在北京筹建,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以能源与电气工程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业研究所。目前主要从事能源与电力新技术、电气科学与电气工程及其前沿交叉技术的研究。作为从事电能领域战略高技术研究与电气科学技术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历经几代科学 ...
    本站小编 辅仁网 201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