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双碳目标的共赢,需要对新型作物生产管理技术进行粮食产量和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评价,以设计绿色低碳的农作新体系。以往大多数研究只涉及农田一种或两种温室气体,本研究首次对免耕、秸秆还田、有机肥替换化肥和节水灌溉等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净温室气体排放(甲烷、氧化亚氮和土壤碳固定)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
研究人员基于全球347条同时观测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和产量,以及412条土壤有机碳固定速率组成的田间观测数据网络,揭示了如下规律:对于旱地系统,保护性耕作措施主要通过促进土壤有机碳固定,减少净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丰产减排”协同,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对于稻田系统,在秸秆还田和节水灌溉的净温室气体排放主要由土壤有机碳固定和甲烷排放的权衡关系决定,区域差异显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可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前提下,为农业碳中和的农作技术选择及区域减排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该成果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尚子吟博士为第一作者,得到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资助,也得到了英国阿伯丁大学的合作导师Pete Smith院士的大力支持。
![](http://ics.caas.cn/images/2021-12/83341c41c7ab4a68899e9a3f2a05468f.jpg)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111/gcb.15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