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国家奖]解决密植难题,培育耐密高产广适玉米新品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13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高的农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快速发展,玉米需求急剧增长,提高玉米产量是我国玉米生产长期以来首要任务。选育与应用耐密高产广适品种是玉米增产的关键,但我国玉米品种存在单产水平低、耐密抗逆性差、适应性窄等瓶颈问题。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北京市科委、国家自然基金委和中国农科院等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黄长玲研究团队针对上述问题,从1993年开始,历经漫长的23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终于获得“耐密高产广适玉米新品种中单808和中单909培育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我国玉米种业水平的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确立“三高三抗”耐密高产广适育种新思路
  “三高三抗”(高密度、高穗粒重、高结实率、抗倒伏、抗病、抗旱)的耐密育种新思路,选用耐密抗逆性优良的亚热带种质作为基础材料,基于Dhn1Rsp41 、Gln1-3 、Dwarf8 基因的功能位点和玉米抗丝黑穗病主效QTL,开发紧密连锁的标记,实现对耐旱、耐低氮、高收获指数和抗玉米丝黑穗病育种材料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早代(S1代)高密度种植(每亩6000-8000株)育种材料,筛选丰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的后代;结合穿梭育种对耐旱性、耐瘠薄和抗病性进行表型选择;对高代材料(S6代)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和增密(比常规密度高15%)配合力测定,结合高密度表型选择与分子标记基因型鉴定技术,建立高效玉米育种技术体系。创制的优良自交系15个已被多个单位利用。
解决“密植”与“大穗”矛盾
  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玉米产区,该区气候复杂,生态多样,缺少耐密高产玉米品种,品种种植密度长期维持在每亩2000-3000株的水平。黄长玲研究员利用团队建立的高效玉米育种技术体系,以国内外优良玉米为基础材料,在北京、海南、云南进行穿梭育种,以“三高三抗”为核心指标,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出株型紧凑、长穗粗穗、耐瘠薄玉米自交系NG5和根系发达、耐旱(抗旱指数综合评价值0.899)、抗病性好(抗茎腐病、大小斑病、纹枯病和丝黑穗病)自交系CL11,组配育成耐密高产广适全国农业主导品种中单808,引领了大穗密植育种的方向。

  该品种突出的特性有:高产耐密,在国家西南区试亩产632.8公斤比对照增产19.7%,位于参试品种第1位,是至今为止西南国家区试品种比对照增产幅度最高的玉米新品种;2007年在贵州省创该省亩产934.9公斤的最高纪录。2009年在云南省创亩产1083。6公斤的高产典型。在遵义市比常规种植密度提高30%(增加1000株)的情况下,亩产647.1公斤,增产幅度达39.3%。在遵义、铜仁和凯里3点在亩4400株高密度下,结实性好,单株产量最高(193.7克),比西南主栽品种临奥1号与先玉508分别高18。3%和13。3%;抗病性好,抗茎腐病,中抗大小斑病、纹枯病;抗旱性强,耐旱指数为0.67,比国家区试对照品种农大108(0.43)提高了35.8%;适宜区域广,通过国家和5个省市审(认)定,适宜10个省市推广种植。中单808克服了大穗品种不耐密的矛盾,实现单株产量与耐密抗逆性的协同改良,引领大穗密植育种方向。
  团队还对中单808小穗和小花分化期的雌穗开展了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NG5和CL11等位基因的加性表达将基因表达调节到了最优范围,是中单808杂种优势产生的重要原因;父本NG5优异等位基因主要参与了穗发育中的氮代谢过程,对杂种优势做出了重要贡献,初步揭示了该品种高产的分子机理,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实现群体产量和耐密抗逆性的协同改良
  我国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第二大玉米产区,该区一年两季,气候多变,高温、耐阴雨寡照、茎腐病和穗腐病重,倒伏频发,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种植密度长期维持在每亩3000-4000株的水平,缺乏耐密高产广适玉米品种。黄长玲研究员在中单808选育获显著进展后,又针对黄淮海玉米品种耐密性与抗倒性及结实性矛盾等瓶颈问题,提出了以优良外引种质为材料进行改良创新的想法。他带领团队在每亩8000株高密度条件下,以“三高三抗”为核心指标,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出耐密抗倒结实性好玉米自交系HD568,并选育出全国农业主导品种中单909,实现群体产量和耐密抗逆性的协同改良。

  该品种的主要特性有:高产,国家黄淮海区试平均亩产630.5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2014年在新疆创亩产1376公斤高产典型;在2010-2015年在53个点次中有38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2012-2016年在黄淮海和北方玉米主产区130个点次的联合试验中,中单909收获指数高于郑单958,每亩5000株的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比对照分别增产5.6%和7.5%。耐密抗倒,2010年国家生产试验中,该品种倒伏倒折率之和为1.5%,小于郑单958(3.9%)。2012年在黄淮海区多点密度梯度鉴定试验中,中单909在每亩6250株的高密度条件下倒伏倒折率分别为0。24%和1。31%,低于郑单958(1。04%和2。55%),表现出优异的耐密性和抗倒性。广适抗逆,该品种通过国家黄淮海和北方3省(区)审(认)定,适宜在11个省(区)推广种植,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中抗瘤黑粉病。中单909克服了密植和抗倒伏的矛盾,实现群体产量和耐密抗逆性的协同改良。
  团队对中单909耐密增产的优良特性进行分析认为,该品种叶面积指数大小适宜,最大值出现早,高值持续时间长。每亩3000、6000和9000株种植密度下花后光合势比例高,为63.1%、60。0%和59.7%,分别比郑单958高10.5%、6.0%和6.2%,总干物质及生殖器官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长,为高产提供充足的“源”;在高密度下粒叶比较高,源库协调性好是中单909实现密植增产的物质基础。蛋白组学研究表明,双亲的优异等位基因主要参与了碳水化合物合成和氮代谢过程,活跃的碳氮代谢是中单909实现高产的主要原因,利用中单909RIL群体对穗位叶、穗部及籽粒等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结果表明,高密度特异表达的QTL(qLAc7-1、qLWc9-1、qLLc8-1等)对耐密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揭示了该品种耐密高产的分子机理。
创建高效种子生产和精准栽培推广技术体系
  黄长玲团队针对我国传统流程生产的种子纯度低、退化严重等问题,创建了“99”种子精益生产体系。利用“四九”纯(99.99%)种子繁育和检测技术、种子低损伤加工技术、种子常温干冰储藏技术,确保基础亲本种子纯度>99。99%,比国家标准提高1个数量级;制种用亲本种子纯度>99.9%,比国家标准提高1个数量级;商品种子纯度>99%,比国家标准提高3个百分点且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研制以增密种植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使制种产量平均提高5%以上,平均种子生产成本降低5%以上,种子质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研究团队针对我国玉米新品种“盲目”推广、事故频发、效率低的现实,基于环境评价、品种认知、精细区划,创建农作物新品种精准推广体系。在品种推广中,利用玉米抗倒性检测环境选取方法、多环境测试数据空间插值分析、多环境测试作图分析方法、玉米品种多环境测试数据最优相对转化方法,研制新品种精准推广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使新品种推广风险降低2-5倍,生命期延长1-2倍。
  该成果创新高效玉米育种技术,创制优良新自交系,育成耐密高产广适新品种中单808和中单909,创建生产技术体系。两品种累计推广超过1亿亩,增收粮食53。1亿公斤;5家种子企业开发品种销售额23。6亿元,实现了大面积推广,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关话题/种子 技术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作科所利用高效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实现小麦单倍体植株的高效率诱导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利用优化的CRISPR技术体系,编辑小麦TaMTL基因,成功实现了小麦单倍体植株的高效率诱导。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2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主流期刊《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实验植物学杂志)》上。  近年来,以C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3
  • 作科所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出适宜低纬度地区种植的大豆材料
    6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定点敲除大豆开花调控关键基因GmFT2a和GmFT5a,创制出更适合低纬度地区种植的突变体材料,同时系统解析了GmFT2a和GmFT5a基因在大豆花期调控中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3
  •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线上部署稳粮保供工作
    4月28日,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内容,遵循农业农村部工作部署,保障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召开稳粮保供工作会议,重点研究落实《稳粮保供实施方案》,明确2020年工作目标及任务。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录祥莅会讲话,会议由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3
  • 【专家观点】张卫建 刘君:黑龙江近期水稻苗期抵抗低温秧田管理技术措施
    4月19~24日,一股强冷空气给黑龙江省带来持续的雨雪、降温和大风天气,大部分地区夜间最低温度降至零下3℃,白天最高气温也仅为12℃左右。目前,水稻生产已经进入育秧阶段,极端天气条件对水稻秧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梳理了预防秧苗冻害的应急管理措施以供广大农业生产人员参考选用。主要包括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3
  • 作科所两项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刚刚召开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持完成的2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至此,作科所2003年以来获得的国家奖项已累计达20项。    黄长玲团队牵头完成的“耐密高产广适玉米新品种中单808和中单909培育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创新“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3
  • 作科所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育种技术协作中心
    2019年11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植物核辐射育种技术协作中心(简称作科所IAEA育种技术协作中心)在北京正式启动运行。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副院长孙坦,IAEA副总干事纳贾特?莫克塔,FAO/IAEA联合司司长梁劬,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二司副处长萧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3
  • 我所2项成果、1项技术、1项产品分别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2019 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和新产品
    11月20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19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了《2019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和《2019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我所“发现挑战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水稻自私基因”和“3000份水稻基因组变异研究开启后基因组时代的水稻设计育种”2项成果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3
  • “玉米机械粒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2019年度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科技奖
    2019年10月29日,在刚刚闭幕的中国作物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机械粒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荣获2019年度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科技奖。中国作物学会秘书长刘春明宣读了作物科技奖的表彰决定,学会理事长翟虎渠为第一完成人李少昆研究员颁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3
  • 密植技术落地通辽,玉米丰产成效显著
    10月1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的“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项目联合攻关通辽现场观摩交流会在内蒙古通辽市成功举办。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二处处长张昭,作科所所长刘春明、副所长刘录祥,以及当地有关领导和专家等出席会议。  在通辽科尔沁区作科所牵头搭建的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3
  •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部署稳粮保供工作
    近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召开稳粮保供工作视频会议,研究落实《稳粮保供实施方案》,明确2020年工作目标及任务。  会议听取和研究了玉米体系稳粮保供整体实施方案以及“玉米全程机械化丰产绿色高效综合技术”“打造吉林公主岭市和河南西平县‘一县一业’县域经济样板”“强化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深入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