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新发鸭坦布苏病毒病在我国鸭群中广泛流行,给我国鸭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团队研究发现,尽管坦布苏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但是与大多数黄病毒属病毒不同,引起新发鸭传染病的坦布苏病毒可以不依赖于虫媒在鸭间传播;早期蚊源的坦布苏病毒可以在鸭子部分脏器中复制,但是不能在鸭间传播。为阐明黄病毒属病毒直接在动物间传播的分子基础,该研究团队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发现坦布苏病毒的E蛋白是决定病毒的组织嗜性和在鸭间传播能力的关键蛋白,进一步将这一功能聚焦到了E蛋白结构域I上。最终明确了E蛋白第156位氨基酸的改变,影响坦布苏病毒在鸭体内的复制和鸭间传播能力。
该研究首次发现P156S突变导致坦布苏病毒在鸭体内组织嗜性更加广泛,是蚊源坦布苏病毒获得在鸭间传播的关键分子基础,为阐明黄病毒属病毒在动物间直接传播提供了病毒模型,也为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通讯员 张北民)
原文链接:http://jvi.asm.org/content/early/2018/06/07/JVI.00427-18.ful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