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和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我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门类齐全,高级科技人才聚集的优势,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宏观战略研究,为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业产业政策研究
开展了中国粮食与经济作物协调发展研究、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现代化理论道路和模式的研究,为1996年《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白皮书的发布以及我国在联合国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对世界做出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承诺等重大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主编的《判断与思考》发表近百篇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相关政策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并转化为中央、部委和地方政策,为我国推进“四化同步”、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气候情景构建—综合影响评估—适应技术与对策”研究方法学体系,支撑了《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和《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报告等的撰写,支撑国家发改委联合9部委发布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等政策文件的制定。
二、农业科技政策研究
创建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方法、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评价方法,为农业技术经济评估和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开展新时期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研究提出了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试验站为核心内涵的建设国家农业额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想,被吸纳写入2005年中央1号文件。主持完成的“农业与农村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理论研究” 为国家制定《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供了重要参考。我院推进种业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壮大民族种业的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探索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的协同创新机制等成果已被党中央、国务院采纳,写入2016年中央1号文件。
三、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
创建了农业信息分析学理论,研发了农产品气象类产量预测模型、管理类产量预测模型、投入类产品预测模型,开发完成先进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设备(农信采),研发了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CAMES)。在农业监测预警的理论创新、技术突破、设备研制与系统构建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召开了五届中国农业展望大会,持续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次统筹分析粮食需求、流通、供给和进出口,开创性地提出了我国粮食产需区域平衡的理论,并提出“对流型”与“放射型”等理论模型,为降低市场风险、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时代中国农科院肩负科技强农重大使命,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三个面向”战略导向,牢牢把握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全面深化机制创新与现代院所建设,聚焦国家最紧迫、最急需的重大需求,大力实施“藏粮于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加快农业基础前沿、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品种与机械装备研究,加快破解技术短板,引领支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
全院获国家奖成果数量
全院获国家高等级奖项清单
序号 | 成 果 名 称 | 奖励类别 | 奖励等级 | 获奖年份 | 第一完成单位 |
1 | 冬干鸭屎泥水稻“坐秋”及低产田改良的研究 | 技术发明奖 | 一 | 1964 |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2 | 豫北地区盐渍土棉麦保苗技术措施的研究 | 技术发明奖 | 一 | 1964 |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3 | 籼型杂交水稻 | 技术发明奖 | 特等 | 1981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4 | 马传染性贫血病弱毒疫苗 | 技术发明奖 | 一 | 1983 |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5 | 多抗性丰产玉米杂交种“中单二号” | 科技进步奖 | 一 | 1984 | 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所 |
6 | 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选育及其配制的七个系列新品种 | 科技进步奖 | 一 | 1985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7 | 聚乙烯地膜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 科技进步奖 | 一 | 1985 |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引进试验研究推广协作组 |
8 | 全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其结果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一 | 1985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9 | 抗病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2 | 科技进步奖 | 一 | 1990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10 | 育成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10号 | 科技进步奖 | 一 | 1993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11 | 适合麦棉两熟夏套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6 | 科技进步奖 | 一 | 1995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12 | 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9 | 科技进步奖 | 一 | 1998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13 | 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 | 科技进步奖 | 一 | 2003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14 | 印水型水稻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一 | 2005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15 | 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一 | 2005 |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16 |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 | 科技进步奖 | 一 | 2008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17 | 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一 | 2010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18 | 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一 | 2012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19 | 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的选育与应用 | 科技进步奖 | 一 | 2012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20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 创新团队 | 一 | 2016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