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康俊梅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13

个人信息康俊梅,内蒙古自治区乌盟人,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5年获内蒙古民族大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2011年-2012年在美国诺贝尔罗伯特基金会牧草改良中心博士后。2003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苜蓿遗传育种与抗逆分子机制研究,现任饲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骨干专家;中国草学会牧草遗传资源专业委员会理事。
研究方向和成果2003年以来,一直从事苜蓿遗传育种与抗逆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工作,育成4个苜蓿新品种,分别为高产苜蓿新品种中苜2号、中苜4号,于2003年和2011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排名第五、第二;耐盐高产苜蓿新品种中苜3号、中苜5号,于2006年和2014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排名第四、第二。中苜系列新品种已在河北、山东、天津、内蒙古、宁夏、甘肃等10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累计种植面积达2000多万亩,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苜蓿品种。中苜系列苜蓿品种已实现十多次品种权转让。
研究成果先后荣获:2016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5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1年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11年获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第三完成人;2009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004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六完成人。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SCI收录31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4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8项,其中4项排名第一。
在研项目1. 中欧地平线项目(H2020)“牧草和大豆类作物育种以提高欧盟和中国蛋白质自给”课题负责人(编号:YS2017YFGH000007)
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牧草、乡土草优良品质性状的生物学基础”的子课题负责人(编号:2014CB138703-4)
3. 农业部牧草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紫花苜蓿品种资源田间评价”课题负责人。
4. “十三五”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苜蓿育种岗位科学家项目课题骨干(编号:CARS-35-04)
5.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饲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课题骨干(编号:ASTIP-IAS14)
6. 农业部杰出人才项目“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课题骨干。
代表性论文和专利1. 代表性论文:
(1) Zhenyi Li,Ruicai Long,Tiejun Zhang,Zhen Wang,Fan Zhang,Qingchuan Yang,Junmei Kang*. Molecular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drought tolerance gene MsHSP70 from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 2017,130:387-396
(2) Qiaoli Ma#, Junmei Kang#, Ruicai Long, Tiejun Zhang, Junbo Xiong, Kun Zhang, Tenghua Wang, Qingchuan Yang, Yan Sun. Compar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alfalfa revealed new salt and drought stress-related factors involved in seed germination. Mol Biol Rep, 2017, 44:261-272.
(3) Zhen-yi Li,Rui-cai Long,Tie-jun Zhang,Qing-chuan Yang,Jun-mei Kang*.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sHSP17.7 gene from Medicago sativa L. Mol Biol Rep. 2016, DOI 10.1007/s11033-016-4008-9.
(4) Chao YH#, Kang JM#, Zhang TJ, Yang QC, Gruber MY. Disruption of the Homogentisate Solanesyltransferase Gene Results in Albino and Dwarf Phenotypes and Root, Trichome and Stomata Defect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PLoS ONE 2014, 9 (IF=3.5).
(5) MA Qiao-li#, KANG Jun-mei#, LONG Rui-cai, CUI Yan-jun, ZHANG Tie-jun, XIONG Jun-bo, YANG. Qing-chuan, SUN Yan. Proteomic analysis of salt and osmotic-drought stress in alfalfa seedling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6, 15(10): 2266–2278.
(6) Zhang TJ, Kang JM, Guo WS, Zhao ZX, Xu YP, Yan XD, Yang QC. Yield Evaluation of Twenty-Eight Alfalfa Cultivars in Hebei Province of China. J Integr Agr. 2014. 13: 2260-2267 (IF=0.6)
(7) Tiejun Zhang, Junmei Kang, Zhongxiang Zhao, Wenshan Guo, Qingchuan Yang, Frequency, depth and rate of phosphorus fertilizer application effects on alfalfa seed yields. ee. 2014, 94: 1149-1156
2. 专利:
(1) 一种快速建立苜蓿无性系的扦插育苗方法,发明专利(ZL7.3),排名第1(2015年4月)
(2) 一种紫花苜蓿去雄装置,实用新型专利(ZL2.6),排名第1 (2016年12月)
(3) 一种紫花苜蓿的水培育苗装置,实用新型专利(ZL4.4),排名第1 (2016年12月)
联系方式联系电话:    E-mail:kangjunmei@caas.cn

相关话题/中国农业科学院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