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导师-陈宽维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10-07

陈宽维
部门:科研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3-8-26  查看次数:42   

陈宽维,1955年出生,1978年毕业于江苏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家禽遗传育种,畜禽资源保护、评价及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培养研究生13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10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副所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兼家禽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畜牧业协会家禽分会副会长,中国优质禽育种与生产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常务理事,国家畜牧业标准委员会委员,国家高技术研究863项目咨询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家禽》杂志主编等,兼任广西、重庆等5个省级政府的技术顾问。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中国成立60周年江苏农林系统先进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部、省级重大科技项目40多项,目前为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成功培育国家级新品种“邵伯鸡”,以首席专家身份培育了“红育鸡”、“苏禽92”、“苏禽黄鸡”等新品种。参与起草中国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主持起草了“国家肉鸡遗传改良计划”。

1999-2009年,先后获得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江苏省、江西省、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奖共13项,制定国家、农业行业和省地方标准21项,发表论文93篇,主、参编论著10余部,申请专利7项、授权3项。在国内第一个提出“羽速伴性基因及初生雏自别雌雄”原理与方法,首先发表“乌骨鸡黑色素控制基因的伴性遗传”,“青脚(胫色)控制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等遗传理论,提出了优质鸡的基本概念,优质鸡包装性状的概念和遗传规律。抢救和保护濒危、珍稀地方鸡品种31个,新发现了“安义瓦灰鸡”、“修水乌鸡”等7个家禽资源,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家禽资源普查,为全面查清我国家禽种质资源的最新状况做出了巨大贡献,代表农业部主编《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近年来,专心致力于中国水禽地方品种资源的调查和分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研究了水禽的人工授精技术,首次提出蛋鸭笼养,重点开展高邮鸭青壳蛋高产品系选育及分子育种研究,高邮鸭高产蛋用品系和配套系的选育和太湖鹅的选育等水禽遗传资源研究工作。

相关话题/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