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联合大学考古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联合大学 /2013-11-17

 北京联合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考古学(Archaeology)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相关社会科学理论,热爱祖国,遵守法纪,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学风和创新精神,适应学科发展形势的考古学专业高层次、高素质人才。
通过培养,学生要系统掌握考古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考古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了解学科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较熟练地掌握1门外国语,毕业后能在本学科领域独立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在实际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三、研究方向
考古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任务是通过对与人类有关的物质遗存的研究以揭示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以及研究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展示。本专业的研究生除要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深入研究其中一个方向。
本专业包括6个研究方向:
1.旧石器考古和古人类学
2.新石器商周考古
3.汉唐至宋元考古
4.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考古
5.文化遗产数字化
6.环境考古
本专业已在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和古人类演化,中国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文化谱系、聚落形态、文明起源、人地关系,汉唐宋元时期佛教服饰,以及环境考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天文考古、文化遗产数字化、北京数字博物馆建设、北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四、招生对象
本科毕业生,或者具有本科同等学力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
五、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5年。
六、课程设置
(总学分: 39学分)
(一)学位课程
1.马克思主义理论(4学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学分(旧石器考古和古人类学、新石器商周考古、汉唐至明清考古方向)
(3)自然辨证法概论  1学分(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考古、文化遗产数字化、环境考古方向)
2.外语(6学分)
(1)基础外语  4学分
(2)专业外语  2学分
3.基础理论课(9学分)
(1)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3学分
(2)考古文献阅读与研究  3学分
(3)文化遗产学理论与方法  3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
1.研究方向课(8学分)
(1)旧石器考古和古人类学方向
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  3学分
古人类学  3学分
第四纪哺乳动物  2学分
(2)新石器商周考古方向
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  3学分
夏商周考古研究  3学分
古代青铜器研究  2学分
(3)汉唐至宋元考古
汉唐宋元考古研究  3学分
佛教考古研究  3学分
古代建筑考古  2学分
(4)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考古
文物保护技术  3学分
文物光谱分析  3学分
科技考古专题  2学分
(5)文化遗产数字化方向
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与方法  3学分
文物图像处理技术  3学分
文物仿真与建模  2学分
(6)环境考古方向
环境考古研究  3学分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  3学分
植物考古学  2学分
2.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学分
考古学学术讲座  2学分
中国考古学史  2学分
定量考古学  2学分
田野考古技术  3学分
文化人类学  2学分
民族考古学  2学分
聚落考古学  2学分
古史传说的考古学观察  2学分
甲骨文金文研究  2学分
北京考古专题  2学分
中外文化交流考古  2学分
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规划  3学分
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  3学分
古人类学  3学分
第四纪哺乳动物  2学分
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  3学分
夏商周考古研究  3学分
古代青铜器研究  2学分
汉唐宋元考古研究  3学分
佛教考古研究  3学分
古代建筑考古  2学分
文物保护技术  3学分
科技考古专题  2学分
环境考古研究  3学分
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与方法  3学分
文物图像处理技术  3学分
文物仿真与建模  2学分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  3学分
植物考古学  2学分
区域开发与持续发展  2学分
社会文化史研究  2学分
第二外语(不记学分)
(选修本科高年级课程,按二分之一记学分;鼓励研究生到校外相关学科选修)
3.补修课程
对于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本科的主要课程,不计学分。
(三)必修环节(6学分)
(1)专业实习  5学分
(2)教学实习  1学分
(2)文献综述 不计学分
(3)开题报告 不计学分
(4)参加学术活动 不计学分。
七、培养方式
硕士生入学后即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订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公共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基础课和专业课采取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大量研读原著,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求重视田野实践环节,通过实际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培养学生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撰写1篇以上与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参加1次以上学术会议;做1次以上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并撰写实习报告;协助导师作科研工作,并承担课题部分研究工作。
八、考核方式
学位课采用考试方式进行,成绩达到75分方能取得学分。非学位课采取考试或考核方式,成绩达到60分或者“合格”方能取得学分。外国语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期末成绩必须达到75分方为合格,否则必须重修。
考试或考核方式采取笔试、撰写论文或读书报告、课堂讨论综合考核评定成绩。
在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综述之后,需进行一次综合性的中期考核,考核时间为二年级下学期初。考核小组由5人组成,一般由学科教学组组长负责。考核内容为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位课程修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情况及对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程度和文献综述等。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并独立完成。选题力求和科研项目结合进行。论文题目确定后,由学科组组织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确定后,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写作计划,写作计划经学科学术委员会批准后,报研究生处备案。
十、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应严格按照“北京联合大学硕士授予工作细则”办理。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有外单位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3至7名组成,必须是单数。硕士论文答辩后,校学位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和学科学位分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一、参考书目
1.       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年。
2.       顾颉刚等:《古史辨》(1~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3.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新一版),文物出版社,1985年。
4.       夏鼐:《夏鼐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5.       苏秉琦:《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
6.       宿白:《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文物出版社,2011年。
7.       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文物出版社,1996年。
8.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9.       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中国远古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年。
10. 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年。
11. 俞伟超:《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5年。
12. 张忠培:《中国北方考古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
13. 李伯谦:《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
14. 林沄:《林沄学术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15. 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6. 陈铁梅:《科技考古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7. Colin Renfrew and Paul Bahn. Archaeology: 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 Thames and Hudson Ltd, London. 2000.
18. 布鲁斯·G·特里格:《考古学思想史(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19.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
20. 巫鸿:《礼仪中的美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北京联合大学 考古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简表
主要研究方向:旧石器考古和古人类学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第一外国语
基础外语
144
4
一二
 
专业外语
36
2
 
基础理论课(3门课,9学分)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54
3
 
考古文献阅读与研究
54
3
 
文化遗产学理论与方法
54
3
 
 
研究方向课(3门,8学分)
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
54
3
古人类学
54
3
第四纪哺乳动物
36
2
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选3门,6学分)
选修课1
36
2
选修课2
36
2
选修课3
36
2
补修课(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
考古学通论I-III
144
不计学分
一二
 
必修
环节
专业实习
 
12周
5
三~四
教学实习
 
 
1
 
文献综述
 
 
不计学分
开题报告
 
 
不计学分
学术活动
 
 
不计学分
 
 
合计
 
 
39
 
 
审核
意见
 
 
备注
 
 
 
 


 
主要研究方向:新石器商周考古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第一外国语
基础外语
144
4
一二
 
专业外语
36
2
 
基础理论课(3门课,9学分)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54
3
 
考古文献阅读与研究
54
3
 
文化遗产学理论与方法
54
3
 
 
研究方向课(3门,8学分)
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
54
3
夏商周考古研究
54
3
古代青铜器研究
36
2
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选3门,6学分)
选修课1
36
2
选修课2
36
2
选修课3
36
2
补修课(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
考古学通论I-III
144
不计学分
一二
 
必修
环节
专业实习
 
12周
5
三~四
教学实习
 
 
1
 
文献综述
 
 
不计学分
开题报告
 
 
不计学分
学术活动
 
 
不计学分
 
 
合计
 
 
39
 
 
审核
意见
 
 
备注
 
 
 
 
 
 
主要研究方向:汉唐至宋元考古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第一外国语
基础外语
144
4
一二
 
专业外语
36
2
 
基础理论课(3门课,9学分)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54
3
 
考古文献阅读与研究
54
3
 
文化遗产学理论与方法
54
3
 
 
研究方向课(3门,8学分)
汉唐宋元考古研究
54
3
佛教考古研究
54
3
古代建筑考古
36
2
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选3门,6学分)
选修课1
36
2
选修课2
36
2
选修课3
36
2
补修课(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
考古学通论I-III
144
不计学分
一二
 
必修
环节
专业实习
 
12周
5
三~四
教学实习
 
 
1
 
文献综述
 
 
不计学分
开题报告
 
 
不计学分
学术活动
 
 
不计学分
 
 
合计
 
 
39
 
 
审核
意见
 
 
备注
 
 
 
 
 
 
 
主要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考古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第一外国语
基础外语
144
4
一二
 
专业外语
36
2
 
基础理论课(3门课,9学分)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54
3
 
考古文献阅读与研究
54
3
 
文化遗产学理论与方法
54
3
 
 
研究方向课(3门,8学分)
文物保护技术
54
3
文物光谱分析
54
3
科技考古专题
36
2
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选3门,6学分)
选修课1
36
2
选修课2
36
2
选修课3
36
2
补修课(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
考古学通论I-III
144
不计学分
一二
 
必修
环节
专业实习
 
12周
5
三~四
教学实习
 
 
1
 
文献综述
 
 
不计学分
开题报告
 
 
不计学分
学术活动
 
 
不计学分
 
 
合计
 
 
39
 
 
审核
意见
 
 
备注
 
 
 
 
 
 
 
主要研究方向:文化遗产数字化方向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第一外国语
基础外语
144
4
一二
 
专业外语
36
2
 
基础理论课(3门课,9学分)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54
3
 
考古文献阅读与研究
54
3
 
文化遗产学理论与方法
54
3
 
 
研究方向课(3门,8学分)
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与方法
54
3
文物图像处理技术
54
3
文物仿真与建模
36
2
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选3门,6学分)
选修课1
36
2
选修课2
36
2
选修课3
36
2
补修课(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
考古学通论I-III
144
不计学分
一二
 
必修
环节
专业实习
 
12周
5
三~四
教学实习
 
 
1
 
文献综述
 
 
不计学分
开题报告
 
 
不计学分
学术活动
 
 
不计学分
 
 
合计
 
 
39
 
 
审核
意见
 
 
备注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考古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第一外国语
基础外语
144
4
一二
 
专业外语
36
2
 
基础理论课(3门课,9学分)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54
3
 
考古文献阅读与研究
54
3
 
文化遗产学理论与方法
54
3
 
 
研究方向课(3门,8学分)
环境考古研究
54
3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
54
3
植物考古学
36
2
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选3门,6学分)
选修课1
36
2
选修课2
36
2
选修课3
36
2
补修课(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
考古学通论I-III
144
不计学分
一二
 
必修
环节
专业实习
 
12周
5
三~四
教学实习
 
 
1
 
文献综述
 
 
不计学分
开题报告
 
 
不计学分
学术活动
 
 
不计学分
 
 
合计
 
 
39
 
 
审核
意见
 
 
备注
 
 
 
 
 
相关话题/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