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1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10-22

4.政府失灵

(三)外部效应

1.外部效应的定义和分类

2.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3.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政府的矫正措施

(四)公共物品或服务

1.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2.纯粹的公共物品与纯粹的私人物品:需求分析

3.纯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4.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便车

5.混合物品或服务

(五)公共选择理论

1.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供给

2.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3.投票交易

4.政治行为分析

(六)公共支出

1.公共支出的结构

2.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消耗性支出

3.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转移性支出

4.公共支出模型: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解释

(七)公共预算:决策及其经济分析

1.几个相关概念

2.公共预算决策程序

3.公共预算决策的经济分析:机会成本分析

4.公共预算决策的经济分析:成本-效益分析

(八)公共收入

1.公共收入的原则

2.税收: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

3.公债:有偿性的公共收入形式

4.其他公共收入形式

(九)多级政府间财政

1.政府间责任的划分

2.财政分权管理体制

3.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2、题目类型:概念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3、考试内容比例:行政管理学65%、公共经济学35%。

 

 

820经济学基础

一、考试目的

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内涵、基本原理及其相应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有关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释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各占总分的二分之一。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75分)

(一)价格理论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三)厂商理论

(四)成本理论

(五)弹性理论

(六)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完全竞争市场

(七)生产要素理论

(八)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九)博弈论

(十)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十一)要求能够使用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现实中的热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75分)

(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三)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四)宏观经济政策

(五)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六)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七)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八)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九)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

(十)能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现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三、试卷结构

1、 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2、 内容比例:微观经济学 75分,宏观经济学75分。

3、 题目类型:概念题(20分)、简答题(40分)、计算题(30分)、论述题(40分)、材料分析题(20分)。

 

 

821设计基础

一、考试目的

设计基础主要考察考生艺术设计思维能力、构形能力、设计的程序及方法,同时考察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设计审美和表达能力,这些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方法与程序》《信息可视化》等。

考试要点与题型

1、考试要点

  1. 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
  2. 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
  3. 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
  4. 点、线、面组合图形设计
  5. 球、棍、体组合立体设计
  6. 三大构成的综合构成
  7. 三大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8. 设计方法与程序
  9. 设计方法与程序在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10. 图形想象
  11. 信息的图形符号设计
  12. 信息图表的结构形式
  13. 数据信息的可视化表现

2、题型

1)客观题(选择题)--占15%左右

2)主观题(分析题、创作题、设计题等)--占85%左右

分析题:能够对设计作品的进行分析、评价,包括功能细节、造型细节、结构细节、人机关系做出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创意题:设计思维的流畅性、新颖性、图形发散能力、图形美感等。

设计题:掌握创新设计程序与方法,完成一件或系列作品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分析,确定设计理念与设计定位、画出构思草图及效果表现图,并进行必要的说明。

三、试题结构

1、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1)构成基础 80分

  2)创新设计 70分

    2、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

3、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带用具:彩色颜色、彩色铅笔或彩色马克笔一套、效果图表现工具一套)。

 

 

8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一、考试要求

主要考察学生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发展规律和基本经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历史。要求考生基本具备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并能够提出自己一定见解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历史分期

2.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

3.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发展规律和基本经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

5.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维和部署

10.中国共产党执政史和执政经验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考试分数:满分150分

4.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大众文化研究和网络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关注传播实践,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

1、文化

2、大众文化

3、精英文化

4、主流文化

5、亚文化

6、消费文化

7、网络文化

8、大众文化的理论流派及代表人物、观点

9、大众文化热点现象及其分析

10、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11、文化强国及文化软实力

12、网络时代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13、网络文化的各种类型与表现形式

14、网络文化的各种热点问题与现象

15、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16、网络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7、网络传播的各种类型及平台

18、网络传播的新技术

19、网络传播的新特点、新形式

20、移动互联网的概念、特征及发展现状

21、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行为及影响

22、新媒体的各种类型及传播特点

23、自媒体的特点、形态及发展现状、趋势

24、媒介融合的现状、路径及存在的问题、对策

25、媒介素养的概念、理论及提升策略

26、网络伦理的现状、热点事件及建设思路

相关话题/北京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