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部分:共30分。
试题会有3--5篇短文。这部分测试的目的是考查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四部分 (翻译部分(日译汉/汉译日):共30分。
按照试题要求翻译短文或句子(日译汉/汉译日)。此部分是考查考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部分 写作:共20分
命题作文,字数大约600字左右。要求短时间内完成一篇小短文。此部分是测试考生的语言实际综合运用能力。
620数字媒体理论与创作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本科目面向数字媒体方向,主要考察考生对于《艺术史》、《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视听设计》等这些理论知识中基本概念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考察对于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与创作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
2、答卷方式:闭卷笔试和创作。
3、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1)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笔试) 70分
2)视听设计(笔试)30分
3)创作(笔试)50 分
第二部分 考试要点及题型
一、考查要点
1、媒体的概念和特征;
2、科技、艺术与数字媒体;
3、镜头、银幕和屏幕;
4、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及风格与流派;
5、电影的技术革命与电影形式的发展;
6、数字媒体与信息化设计;
7、数字媒体与交互内容设计;
8、数字影视节目的制作、编码、传输、接收和显示技术;
9、电影镜头画面设计;
10、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内容设计;
二、题目类型:
试卷题型及比例
1、客观题(选择)--占15%左右
2、主观题(简答题,创作或论述题)--占85%左右
801通信原理
一、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考试内容
1、预备知识
希尔伯特变换、解析信号、频带信号与带通系统、随机信号的功率谱分析、窄带平稳高斯过程。
2、模拟调制
DSB-SC、AM、SSB、VSB、FM的基本原理、频谱分析、抗噪声性能分析。
3、数字基带传输
数字基带信号,PAM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析;
数字基带信号的接收,匹配滤波器,误码率分析;
码间干扰的概念,奈奎斯特准则,升余弦滚降,最佳基带系统,眼图;
均衡的基本概念,线路码型的作用和编码规则,部分响应系统,符号同步的基本概念。
4、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信号空间及最佳接收理论,各类数字调制(包括OOK、2FSK、PSK、2DPSK,QPSK、OQPSK、MASK、MPSK、MQAM)的基本原理、频谱分析、误码性能分析,载波同步的基本概念。
5、信源及信源编码
信息熵、互信息;哈夫曼编码;量化(量化信噪比、均匀量化),A率13折线编码、TDM。
6、信道及信道容量
信道模型,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特性的影响;多径衰落方面的概念(平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时延扩展、相干带宽、多普勒扩展、相干时间);
信道容量(二元无记忆对称信道、AWGN信道)的分析计算;
7、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纠错检错、汉明距离
线性分组码,循环码、CRC;
卷积码的编码和Viterbi译码 ;
8、扩频通信及多址通信
沃尔什码及其性质;
m序列的产生及其性质,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
扩频通信、扰码
三、试卷结构
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画图题等。
802 电子电路
模拟部分
一、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了解PN结及其特性;掌握常用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及场效应管的特性和主要参数。
2、掌握双极型晶体管组成的三种基本组态电路的特点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3、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常用耦合方式,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4、掌握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工作特点、内部典型电路及主要技术指标。
5、了解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及波特图;掌握双极型晶体管及场效应管的高频等效模型;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6、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判断方法、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及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问题。
7、掌握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特点及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