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导师更喜欢什么样的研究生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在激烈的考研竞争中,导师是怎样选拔优秀学生的?他们更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考生什么时候联系导师比较合适?联系导师对录取有无帮助?选择导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这是很多考生都很关心的问题。就此,笔者以应届生和往届生,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本专业和跨专业作为比较的纬度,针对以上问题,采访了一些来自不同院校的教授和导师。

   应届生和往届生

  不同专业的导师对应届生和往届生的偏好有所不同,文科专业的导师倾向于选择有工作经验的往届生,理工科专业的导师倾向于选择应届考生,但也有一些导师表示对于应届生和往届生不搞差别对待,关键看他们个人在考试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素质。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的洪大用教授认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研究社会学是有益的。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前提条件是,他们应该能够静下心来投入学习,混文凭是不行的。

  北京某高校新闻传播学院一位姓杨的教授表示,“如果两个考生旗鼓相当的话,我个人倾向于招工作过的(考生)”。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首先,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也要“以中国经验为根基”,了解实践的话一点就通,而没有经验的话则往往停留在理想的状态,难以理解得很透彻。其次,从生活阅历上来看,学习态度也是有所差别的,工作过的人往往目的性更强,自觉性更高。

  但是,该教授也指出,往届生往往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外语相对较差,在当今这个时代,语言能力意味着一种观念,一种思维方式,否则很难做到上游的。其二,往届生年龄往往比较大,有的已经成家,如果是自费的话就面临比较大的经济压力,所以在学习期间可能要打工,而现在又是两年的学制,这就难以保证论文的质量。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孙厚芳教授则认为,成绩好的本科生一般都会毕业就考研,所以业务基础比较扎实,连贯性也好,他更倾向于要推荐免试生,因为这些学生一般都是各个学校的优秀学生。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孔文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郭之虞,中央音乐学院戴嘉枋教授均表示,应届生和往届生各有优势和劣势,对他们不会区别对待,关键是看考生们在考试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

  孔文俊教授认为,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的学生读研后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所以不会偏向重点院校的学生。因为搞科研是很苦的,有的学生很聪明,但不能吃苦耐劳,不肯钻研,所以也很难出成果。

  也有些导师表示,在学生旗鼓相当的情况下,会优先考虑重点院校的学生,因为他们本科能上重点院校,说明其基础是不错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

  本专业和跨专业

  洪大用教授表示,他个人倾向于要本专业的学生,因为专业基础太差的话,很难在短期之内得到较大的突破,更谈不上参与研究了。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胡正荣认为,本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比较好,上手要快一些,但是跨专业的学生也能从不同的学科背景来研究,关键是能否尽快找到一个切合点。

  联系导师有无帮助

  笔者采访到的几位教授均表示,联系导师对录取影响不大,因为复试组一般都有5个左右导师同时参与打分,个人可能会出现偏差,但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偏差,而且复试的时候会打乱分组,不一定就能分到考生所联系过的导师那一组,所以录取是公平的。

  选择导师应该遵循的原则

  胡正荣教授认为,兴趣、专业积累是选择导师的主要标准和原则,所以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在报考某个学校和专业之前,应该对该专业的导师及其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积累来选择导师。院校也应该将导师的基本情况和研究方向公布出来,供学生更好地选择。

  郭之虞教授则提出了“双优原则”即“优秀的学生选择优秀的导师”:这两个“优秀”是对称的,一个优秀的学生如果有一个优秀的导师指导,对其将来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本身并不优秀的话,即使选了优秀的导师那也未必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选择导师之前应该先对自己进行评估。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