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光明日报》头版报道我校戚发轫院士:让航天精神薪火相传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23

《光明日报》2019年6月24日头版【光明访名家】栏目报道我校戚发轫院士:

戚发轫:让航天精神薪火相传
本报记者 张蕾 刘宇航
在位于北京中关村南大街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旧址,记者见到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位重要亲历者和见证人——戚发轫。
这个名字在中国航天领域叫得很响。“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名誉院长”……眼前这位面容慈祥、精神矍铄的白发老人,荣誉等身却谦逊平和。交谈中,他很少说到自己,而是把更多时间留给了几代航天人矢志不渝的报国心、孜孜以求的强国梦,以及用青春甚至热血铸就的航天精神。

“别人能干成,我们也能干成”
1957年9月,从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戚发轫被分配到刚成立不久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为研制导弹和火箭而成立的研究院,时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给他们主讲《导弹概论》。
当时,因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苏方拒绝接收中方参加导弹研制的戚发轫等人前去学习。
“你想学,人家不让你学,就只能靠自己。”现实令戚发轫等人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于是,在一穷二白且面临技术封锁的严峻形势下,他们咬紧牙关,坚持自主研发,攻克了众多难以想象的难关。
“记得首次发射东风2号导弹时,因为经验不足,发射还不到1分钟,导弹就掉下来爆炸了,当时大家很受打击。但团队还是要往前走,不能轻言放弃,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坚信:别人能干成,我们也能干成!”戚发轫说。
20世纪60年代,18名来自七机部一院(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运载火箭设计师听从国家召唤,转入卫星研制领域。在中国航天史上,他们被称为“十八勇士”,戚发轫便是其中之一。在新的领域,他先后参与、主持了东方红一号卫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第二代通信广播卫星的研制。
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戚发轫感慨万千:“正是在那个年代,我们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它的核心是自力更生。依靠这种精神,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
“没有把握,不会把杨利伟送上天”
1992年,党中央正式批复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随后载人飞船立项,戚发轫被任命为神舟飞船总设计师。
那一年他已年届花甲,压力和顾虑可想而知。
“我去苏联看过他们发射载人飞船,发射时总设计师是要签字的,表示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安全地把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就在想,将来送我们自己的航天员上天之前,我能说这句话、签这个字吗?”然而,面对国家需要,戚发轫还是挑起了这个重担。
一上任,他便做了4件大事:一是组织研制队伍,以老带新;二是拿出设计方案,在保证航天员相对舒适的飞行环境基础上,降低飞船返回的难度;三是组建试验基地,北京航天城也由此应运而生;四是建立规章制度,保障飞船分系统和设备的研制协同进行。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迈出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2001年1月 10日,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成功,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也有了新的提高……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飞行14圈,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由此,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那一刻,许多指挥台上的老专家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戚发轫却平静如常:“我们花了11年时间,没有把握,不会把杨利伟送上天。”据他讲,除了在地面上做的无数次试验外,团队还做了4次无人试验,对“上天”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反复修正。“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我们设想了100多个故障,并且都做了预案。当然,最终那100多个预案一个也没有用过。”
在戚发轫看来,载人航天精神的核心是“特别”,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当国家有特别需要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航天人都要有这种特别的精神”。
“有了爱,才会把最宝贵的东西奉献出来”
中国航天事业历经60多年的发展,不仅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以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航天三大精神。戚发轫认为,正是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传承,推动着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今,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任落在了新时代航天人的肩上。在戚发轫看来,要想成为航天强国,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进入太空的能力。“去年长征五号发射,我们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高到25吨,上了一个台阶,但将来我们的航天员要到月球上去,仅有长征五号还不够,还得有重型运载火箭。”
二是利用太空的能力。“在卫星方面,我国拥有各种各样、不同类别的100多颗卫星在轨工作,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近两年,我国每年发射卫星的数量则排在世界第一位。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我国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突破了航天员太空行走、空间交会对接两项关键技术,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和货运飞船,计划2024年建成自己的空间站。在探月工程方面,我国完成了前两步‘绕’和‘落’,下一步就是‘回’了。预计今年年底实施嫦娥五号发射任务,取回月球样品。”
三是保障太空的能力。“我们在天上有卫星,有航天员,将来还会有空间站,因此要有控制、保护它们的能力。”
戚发轫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年轻人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更加艰巨而光荣,更应该继承和弘扬航天精神,尤其是“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其核心是爱国。一个人只有有了爱,才会把最宝贵的东西奉献出来;而最大的爱,就是爱国家、爱团队、爱岗位。”
显然,让航天精神薪火相传,是这位86岁的老航天人最大的心愿。
编辑:贾爱平
相关话题/航天 技术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商飞与北航联合共建的大飞机创新谷联合实验室——增材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
    北航新闻网6月21日电(通讯员曹海涛/文记者邸白鹭/摄影)2019年6月21日,中国商飞与北航联合共建的大飞机创新谷联合实验室——增材技术联合实验室在我校揭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校长房建成院士、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刘丹、大型金属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华明院士等参加揭牌仪式,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23
  • 2019年京港澳台大学生航空航天夏令营开营
    北航新闻网6月24日电(通讯员范航/文王震/摄影)6月23日上午,由北航主办,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协办的2019年“京港澳台大学生航空航天夏令营”在我校新主楼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正式揭开帷幕。我校副校长黄海军,招生就业处、港澳台办公室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港澳台高校教师代表以及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23
  • 我校主办的CJA影响因子突破2(SCI Q1) 位居全球SCI航空航天期刊第7
    北航新闻网6月21日电(通讯员蔡斐)2019年6月20日,WebofScience数据库发布全球最新SCI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JCR)。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SCI收录的全球航空航天工程(Engineering-Aerospace)期刊共计31本。在SCI收录的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23
  • 无人机飞行校验工作汇报会召开 北航为首飞提供技术支持
    北航新闻网6月11日电(通讯员杜若田)6月5日,在中国民用航空局的统一组织下,无人机飞行校验工作汇报会在山东东营召开,对6月2日在东营机场顺利完成的无人机飞行校验首次科研试飞成果进行总结。中国民用航空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出席会议。北航作为重要研究单位,为此次成功试飞提供了技术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23
  • 我校本科生在首届全国高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赛中喜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
    北航新闻网6月5日电(通讯员师鹏)日前,首届全国高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赛在西安举行。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宇航学院的相关专业共选送了18项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参加本届大赛,经过激烈角逐,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优秀奖9项,同时也是全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23
  • 共青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北航新闻网5月29日电(通讯员廖东明/文记者宋超通讯员刘露露廖东明王璐瑶/摄影)5月25日、26日,共青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新主楼第一报告厅召开。共青团中央基层建设部副部长柏贞尧,团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团委书记刘琼,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团委书记陈卫;我校党委书记曹淑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23
  • 巴西航天局局长Carlos访问北航区域中心
    北航新闻网5月27日电(通讯员崔意茁)5月24日,巴西航天局局长CarlosAugustoTeixeiradeMoura访问北航区域中心。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处长江辉,区域中心执行主任、我校国际学院院长翁敬农等接待了来宾。翁敬农代表北航区域中心向Carlos局长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北航在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23
  • 北航与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签署校级合作协议
    北航新闻网5月22日电(通讯员王凌沛/文史耀鑫/摄影)近日,我校与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续签了校级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两校间将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合作研究等教学科研领域合作,协议有效期5年。黄海军副校长与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KonstantinZvezdin教授交换合作协议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建校于19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23
  • 吴伟仁院士做客北航大讲堂讲述“中国的航天”
    北航新闻网5月15日电(通讯员姜宇)5月13日晚,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做客北航大讲堂,在沙河校区永曼剧场为我校师生做“中国的航天”专题讲座,本次活动也是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专业宣传周的首场活动,吴伟仁院士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我国航天发展现状、航天强国战略等三个方面为广大北航学子进行了一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23
  • 第十三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型飞机高级人才培训班开班典礼举行
    北航新闻网5月13日电(通讯员郑云隆)5月10日上午,第十三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型飞机高级人才培训班开班典礼在新主楼D120教室举行。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咨询委员会委员曹春晓院士、中国商飞上飞院党委副书记刘树新、北航副校长陶智、中国商飞上飞院人力资源部部长浦黎、中国商飞上飞院教育培训中心主任陆海平、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