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詹承豫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24


基本情况:
詹承豫,1978年生,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1998年7月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
2003年7月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2008年1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副教授(2010.09)、教授(2016.09),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地方治理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进行访问;
2013年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
2014年6月完成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法治政府研究院)行政法学专业博士后;
2015年8月至11月,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高等教育教学法项目。
研究方向:
应急管理与风险治理、公共政策、食品安全监管等。
学术兼职: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社区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
应急管理部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
研究成果:
专著教材类:
詹承豫著:《从危机管理到风险治理———基于理论、制度及实践的分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年8月版;
詹承豫著:《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博弈与协调》,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参编;
《公共危机管理》(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参编;
期刊论文类:
詹承豫:“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演进逻辑及待解难题”,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10期;
詹承豫:“中国城市风险沟通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治理研究2019年第5期;
詹承豫、赵博然:“风险交流还是利益协调:地方政府社会风险沟通特征研究——基于30起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多案例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詹承豫:“风险治理的阶段划分及关键要素——基于综合应急、食品安全和学校安全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6期;
詹承豫、徐浩:“韩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演变及其启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詹承豫、宣言:“城市风险治理中的风险沟通制度——基于30部法律规范的文本分析”,行政法学研究2016年第4期;
詹承豫:“转型期中国的风险特征及其有效治理——以环境风险治理为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第6期;
詹承豫:“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演变和完善路径研究”,标准科学2014年第8期;
詹承豫、李程伟:“北京市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发展回顾与趋势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詹承豫:“动态情景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完善路径研究”,行政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
詹承豫、刘星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社会参与机制”,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詹承豫:“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基于‘情景-冲击-脆弱性’的分析框架”,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5期;
詹承豫:“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架构研究”,标准科学2009年第7期;
詹承豫:“地震巨灾后抗震救灾的阶段划分及主要任务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 期;
詹承豫:“转型期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五大矛盾分析”,学术交流2007年第10期;
林鸿潮、詹承豫:“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与应急法的重构”,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7期;
詹承豫、顾林生:“转危为安:应急预案的作用逻辑”,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5期;
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全文转载
报纸文章类:
詹承豫:“推动应急管理上新台阶的契机”,中国应急管理报(中国安全生产报)2018年4月12日版;
詹承豫:“多元共治,化解雾霾治理‘五难’问题”,光明日报2016年6月15日理论周刊智库版;
詹承豫:“风险沟通关系风险治理成效”,学习时报2016年9月12日第6版;
詹承豫等:“应急志愿能力养成,功夫在平时”,中国社会报2013年5月8日版;
詹承豫:“食品风险治理架构尚需继续完善”,法制日报2009年3月6日版;
詹承豫:“15个部门为何管不住疯狂的三鹿——关于尽快建立健全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思考”,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1月8日版;
詹承豫:“加强中小学防灾教育应力争实现‘三化’”,中国社会报2008年7月7日版;
智库报告类:
“关于建立雾霾治理可持续机制的六点建议”,教育部高校智库专刊2016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修订建议方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2009年1月5日;
“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体制及若干问题的研究报告”,抗震救灾专报2008年7月;
“关于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研报告”,2008年10月27日;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草案,2008年5月;
其中多项报告建言获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研究项目类:
“‘两个百年’目标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政策法规司重点委托项目,项目负责人;
“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核查处置案例分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委托项目,项目负责人;
“北京市突发事件风险沟通机制研究——基于法律文本和情景模拟实验的分析”,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7JDFXA002),项目负责人;
“基于行为模拟实验的环境冲突风险治理中风险沟通作用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GL211),项目负责人;
“四川省南充市法治政府建设评估研究项目”(2017、2018、2019),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委托项目,项目负责人;
“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制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9YJC810046),项目负责人;
“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体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
“北京市应急管理规划评估机制研究”,北京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委托项目,项目负责人;
“北京市朝阳区‘十二五’时期应急体系发展规划研究”,北京市朝阳区应急办委托项目,项目负责人;
“涉及民族方面突发事件信息组织报送模式研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信息中心委托项目,项目负责人;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应急体系发展规划编制支撑研究”,北京市应急办委托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制保障系统(**),子课题负责人。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转型期中国风险治理框架建构与实证分析”(06&ZD013),参与人。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法治背景下的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研究”(06&ZD022),参与人。
联系方式:
Email:zhancy03@163.com



相关话题/社会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