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体育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全面发展,拥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本学科做出创造性成果,能从事体育教学、科研、训练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考生的学历、学位要求(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2.全日制应届毕业的硕士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以非学历教育申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在未获得硕士学位之前按同等学力人员条件报考;
3.获得学士学位后连续工作满10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同等学力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方可报考:
⑴ 已获得北京体育大学或有体育学博士授权点院校的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
⑵ 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⑶ 主持过国家级课题(出具相关证明)。
⑷ 近五年内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篇以上(第一作者或独著)。
★ 以同等学力报考者不能跨专业报考。
4.报考者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应符合北京体育大学规定。
5.报考者应有两位本学科教授(或相当职称)推荐。
6.报考者应征得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后方能报考。
7.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有关规定办理。
三、报名
报名过程分三个阶段包括:1、网上报名、打印信息表,2、扫描报考材料、Email提交,3、审核通过、领取准考证。
(一)网上报名、打印信息表
2017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网报前考生可查询我校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按照报考注意事项要求进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
1.网上报名日期:2017年1月16日至2017年2月24日,逾期不再补报。
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请自行登录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网站,进入网上报名系统,填写报考信息,打印“2017年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报考基本信息表”,完成“网上支付”报考费,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网上缴费:报名考试费 200元。考生应在网报截止前,以“网上支付”的方式缴纳报考费,网报期间未进行网上支付报考费的考生,报名无效。按上级有关规定,报名考试费概不退还。
3.考生完成网上报名和网上支付报考费后,应牢记自己的报名号,并严格按照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4.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参加初试、复试或录取等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扫描报考材料、Email提交
已成功完成网上报名的考生须将报考材料进行扫描,并在规定时间内用Email发至研招办邮箱。
1.接收考生报考材料截止时间:2017年3月9日24:00之前(以考生发送的Email时间为准)
2.需要扫描的报考材料:
⑴ 通过报名系统打印的“2017年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报考基本信息表”,“报考类别处”需要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签字盖章,“考生承诺处”需要考生本人签字。
注:关于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盖章的情况说明
A. 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
有工作单位的考生: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盖章,如:某某大学人事处公章,或者高于人事部门决定权的部门,如:某某大学公章、某某公司公章均可,使用高校的院、系、部公章无效。
暂无工作单位的考生:由考生档案管理部门盖章,如:某某人才交流中心、某某大学学生处、某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等,使用高校的院、系、部公章无效。
B. 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
考生的硕士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并且报考类别为非定向的,由考生所在院、系、部(或研究生院、部)盖章。
考生的硕士录取类别为定向的、或者报考类别为定向的,由考生所在院、系、部(或研究生院、部)及考生所在定向单位分别盖章。
⑵ 学位(或学籍)证明材料
已获硕士学位人员:硕士学位证书原件扫描件(彩色)。
★ 已取得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交“出国人员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位认证报告扫描件。
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并且学籍状态应为注册学籍,预计毕业时间应为2017年8月30日之前。
注:《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请登录教育部学信网(http://www.chsi.com.cn)进行认证。
★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提交“报考2017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扫描件为准。(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征得生源省份教育厅同意后方可报考)。
⑶ 身份证扫描件
请将身份证正反面扫描至同一页的A4纸上。
3.电子材料提交要求
考生将上述3项电子材料扫面并合成一个PDF文件(即需要提交的电子材料是一个PDF文件,第1页:为基本信息表扫描件(签字盖章),第2页:为学位证原件扫描件,或学位认证报告,或者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第3页:为身份证原件正反面扫描件),文件名为“考生报名号+姓名.PDF”,如“BS00001张三.PDF”。
考生请将上述PDF材料于2017年3月9日24:00之前用Email发至bsuyanzhaoban@163.com,邮件名为“报名号+考生姓名”,如: BS000001张三。
请考生务必按照要求提交电子版的报考材料,若未按照要求提交材料的考生一律视为不通过。
⑷ 审核及反馈
考生电子材料发送成功后,将收到信箱的自动回复(此回复不作为审核结果)
审核不通过的考生,研招办将直接通过邮箱回复不通过原因,请考生注意查询。
审核通过的考生,研招办不再通过邮箱回复,研招办将于2月27日至3月3日、3月6日至3月9日每天在研究生院网站(http://grs.bsu.edu.cn)更新审核通过结果,3月10日最后一次更新审核通过结果,请考生注意查询。
注:请考生及时关注和确认在研究生院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审核通过名单(即:查询到本人的报名号)。若未查询到自己的报名号,请及时与研招办联系。
(三)审核通过、领取准考证
1.领取准考证的具体时间及地点请于3月中上旬查询研究生院官方网站相关通知。考生须按照网上通知要求前来报到领取准考证,未能按通知要求前来报到者,将按放弃考试处理。
2.考生的《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本人的《准考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应届硕士毕业生还需携带学生证原件)参加考试。
四、考试
(一)考试日期:2017年3月25日至26日(开考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二)考试地点: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楼
(三)考试科目:详见2017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同等学力者在初试合格后,还需加试政治和二至三门主要硕士学位课程。加试科目、时间、方式另行通知。
(四)初试合格的考生参加复试。复试时间、内容及方式另行通知。
五、体检
考生复试时应按我校规定到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含二级甲等)医院进行体格检查。具体要求与时间另行通知。
六、录取
根据当年教育部下达招生计划,考生的考试成绩(含初试、复试),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科研成果及身体健康状况,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博士生按定向协议就业,北京体育大学、考生所在用人单位、拟录取为定向培养的考生之间,在考生录取前,分别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非定向就业博士生按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七、收费标准
参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博士每生每年10000元。
八、其它
(一)现为定向培养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征得定向培养单位及硕士培养单位的同意方能报考,非定向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须征得硕士培养单位的同意方能报考;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所在单位的同意方能报考。
(二)考生与所在单位或定向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而造成不能复试和录取,后果由考生自负。
(三)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我校设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四)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我校不指定考试科目的参考书目和参考材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各类相关辅导班均与我校无关。
(五)“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考时提交“报考2017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为准,所有专业均接受报考。
(六)香港、澳门、台湾学生报考我校研究生请参见《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港澳台学生攻读內地(祖国大陆)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网址:http://grs.bsu.edu.cn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网上报名系统网址:http://yanzhao.bsu.edu.cn
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考试科目的内容范围说明
(各科目实际考核内容不局限于范围说明中的内容)
考 试 科 目 |
考 试 内 容 范 围 说 明 |
教学论 (50分) |
本科目旨在掌握并深入领会课程与教学论基本概念、原理与相关理论,形成课程与教学学科思想、价值判断体系和全面开放的研究视角,能借助宽阔的学科视野分析与阐释本领域的核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国外主要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课程与教学发展规律;教学过程与原则;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理论;课程设计基本程序;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理论;教学管理;教学论发展趋势与热点问题等。 |
传播学 (50分) |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在传播学研究中带有鲜明的跨学科属性,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等均与传播学有着交叉融合关系。体育新闻传播学是在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交叉学科,随着体育在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传播学主要考查传播学研究历史;传播学重要学者经典研究以及成果;传播学基本理论及其影响;传播学研究方法。体育新闻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新兴领域,重点考查对体育新闻传播学基本规律的认识;中外学者在体育新闻传播学最新研究成果,体育实践和新闻实践对体育新闻传播学提出的命题以及科学解决途径;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科学方法。 |
管理学 (50分) |
管理学作为一门系统地研究经济社会领域组织现象,探索提升组织绩效的实用学科。它是以主要探索组织运行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知识体系。需要重点掌握管理学基础理论,基本流派、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并对组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人的行为与组织合成行为的目标实现途径有深刻洞悉。并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过程实现途径与创新方式有所理解与合理利用。同时,要把握管理理论与中国体育实践的现实过程相结合,对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等相关管理过程有着理论解构能力。 |
运动解剖学 (50分) |
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基本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各系统中重要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人体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及其运动原理;骨、关节和肌肉常见运动损伤的解剖学机理;对运动动作和人体姿态进行分析优化的解剖学原则、方法及案例分析;运动解剖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
生物化学 (50分) |
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和当前的研究热点;生物化学与健康、运动能力的关系;糖的相关概念,糖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脂肪的相关概念,脂肪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相关概念,氨基酸化学通性,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蛋白质的重要性质及相关概念,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过程,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核酸组成特点,DNA二级结构特点,mRNA结构特点,核酸性质,核酸的测定方法,基因与健康和运动能力的相关研究进展;维生素的分类,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酶的催化特性,酶的结构特点(活性中心),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糖分解代谢过程(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糖异生过程,糖代谢调节;脂肪分解代谢过程,酮体的代谢;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氨基酸共同分解代谢;糖、脂肪、蛋白质之间代谢相关关系;DNA的生物合成,核酸分解代谢;ATP的生物合成方式,线粒体外的NADH氧化磷酸化;通过控制酶活性调节代谢。 |
运动心理学 (50分) |
学生需要掌握竞技心理和锻炼心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这两大领域的核心概念、成对概念的区别与联系、重要理论及其应用等。需要学会应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与动机关联的核心概念,动机理论,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应激、唤醒、焦虑的概念,解释唤醒、焦虑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理论;归因理论,归因维度,训练、比赛中的归因;智力与运动活动的关系;人格与运动活动的关系;运动活动的感知、记忆、思维、注意的特征;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目标设置训练,放松训练,表象训练,模拟训练,生物反馈训练;比赛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运动损伤与康复的心理过程、心理特点和心理干预;运动员教练员的心理疲劳;锻炼行为的动机;锻炼行为的理论;锻炼活动的心理效益;运动团队的凝聚力;教练员的领导与管理;观众效应;主场效应;运动中的攻击行为与暴力行为;竞技心理与锻炼心理的研究热点。 |
运动生理学 (50分) |
运动生理学拟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该理论分析、解决运动生理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肌肉的兴奋与收缩;骨骼肌与运动;运动对血液及血液循环的影响;呼吸机能与运动;运动中的能量供应机理、评价及训练;肾脏机能及运动对其影响;运动与激素调节;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运动技能的学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 |
康复评定学 (50分) |
研究功能障碍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考查内容包括: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及内容、作用与目的,ICF的概念及在康复评定中的应用,SOAP原则,康复评定的类型及方法;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因素,测量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各关节的具体测量方法;疼痛的定义及主观成分、分类和影响因素,疼痛评定的目的、评定方法和结果记录;肌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肌力评定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各种常用肌力评定方法的比较及优缺点,等速肌力测试;肌张力的基本概念,肌力与肌张力的关系,肌张力的生理基础,正常肌张力的特征,肌张力障碍的概念和特征,改良Ashworth分级;躯体感觉的分类和评定方法,感觉障碍的临床意义,注意事项;反射的检查方法,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平衡、重心、支撑面的概念,维持平衡的基本条件,平衡功能的分类,平衡评定的目的、适应症,感觉整合检查、平衡测试相关参数分析;协调功能的评定方法与步骤;步态及步态周期的概念,正常步态特征及参数,步态分析的方法,异常步态的原因及表现;肌肉骨骼损伤的主要功能障碍,肌肉骨骼损伤主观检查和客观检查的要素,在常见损伤评定中的应用。 |
运动康复技术 (50分) |
了解和评价学生对运动康复的主要技术从理论分析到实践应用的掌握程度,内容包括:运动康复疗法的概念、基本原则,适应证与禁忌证,运动康复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常用器材和设备。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被动活动、关节松动术、牵拉、主动活动等关节活动范围康复技术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选择原则。关节松动技术的分级及应用思路,生理运动与附属运动的关系,肩、肘、腕、髋、膝、踝关节及脊柱的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上肢、下肢、躯干各主要肌群的肌肉力量康复技术的操作及应用,影响肌力的因素,肌力下降的原因,肌肉力量康复技术的原则,目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核心区定义,影响因素,核心区稳定性下降的原因,核心区稳定性训练的原则,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及实践操作技能。平衡协调功能的影响因素,平衡功能康复训练的原则,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具体训练方法,难度级别推进,临床应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的发展历史、特点及临床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的基本技术和原理,上肢、下肢、骨盆、肩带的实践操作技术,特殊技术应用。体育运动需要的基本功能,加速、减速、起跳落地、投掷动作的运动模式及常见功能障碍分析;渐进性功能训练的定义,特点,分级,上肢、下肢、躯干主要肌群的渐进性功能训练方法。 |
体育社会学 (100分) |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一方面,体育社会学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因此,体育社会学也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应用学科。另一方面,体育社会学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又是体育的基础学科。体育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体育社会学理论体系建立与体育社会现象及问题;不同体育形态的现象与问题(包括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职业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主要内容包括:体育社会学的发展、体育与社会结构、体育与社会运行、中国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体育与人的社会化、体育人口、体育社会组织、体育文化、体育与教育、体育与民族、体育与宗教、体育与科学技术、体育与传播媒体、老龄化社会与体育、妇女与体育、体育与生活方式、体育与社会现代化、体育与城市化、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
运动生理学 (100分) |
运动生理学拟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该理论分析、解决运动生理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运动生理学的三大研究方向即机体对短期一次性运动的调控和(或)长期运动的适应、环境生理学和竞技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机体基本调节规律及研究方法;物质跨膜转运的原理和方式、肌肉的兴奋与收缩原理及与其相关的超微结构特点。运动与骨骼机能;运动与骨骼肌机能,骨骼肌运动应激、运动适应的形态特点及相关机制;心血管生理及运动对血液及血液循环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慢性心血管疾病与体力活动;呼吸系统机能及运动的调控作用特点与机制;运动中的能量供应机理、评价及训练;肾脏机能及运动对其影响及机制;内分泌与激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与作用机制,运动引起内分泌系统变化的基本特点及其调节机能;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原理,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及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运动与神经可塑性;运动技能的学习;身体素质的生物学基础及评价方法;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运动训练周期的生理学原理;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代谢性疾病与体力活动,运动促进机体健康的生理学机制。 |
运动训练学 (100分) |
重点考察考生掌握运动训练基本理论、研究进展的程度,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训练、竞赛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学概念体系、内容体系,以及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当前运动训练理论前沿和研究热点。 |
肌肉骨骼康复 (100分) |
考查学生对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康复诊疗过程和思路,评价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内容包括:肌肉骨骼系统的常见损伤的诊断要点与分类,主观检查和客观检查思路与评定方法,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运动康复治疗方法及难度推进,重点要求掌握以下损伤:SLAP损伤、肩袖损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肱骨内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手部肌腱损伤、非特异性腰痛、慢性颈痛、脊柱侧弯、髋关节撞击征、髋关节置换术后、骶髂关节障碍、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髌股疼痛综合征、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置换术、踝关节扭伤、功能性踝关节不穏、跟腱病变、足底筋膜炎等。骨折的分类、并发症、主要功能障碍的评价方法;常见上肢和下肢骨折的康复评价方法及康复治疗措施。骨质疏松症病人的分型、症状、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症康复及护理措施。 |
点击查询:2017北体大博士招生专业目录
点击查询:2017北体大博士报名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