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雨课堂线上直播
主题:诗歌写作中的词与物关系问题
主讲人:欧阳江河
主办:校友会 校团委 文学院 国际写作中心
直播通道:
1、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进入讲堂
2、也可在【雨课堂】微信菜单中点击“加入班级”,输入二维码下方的邀请码:D1SV4A,进入讲堂
![1591344542537025267.jpg 1591344542537025267.jpg]( http://news.bnu.edu.cn/images//content/2020-10/20201027201531869501.jpg)
内容提要
中国古诗所建构词与物的关系,文本背后是与之对应的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感知方式,世界观和审美观。当代新诗处理词与物关系,文本背后也体现了诗学观与工业化、城市化文明进程的对应关系。不同的词/物关系处理,会导致不同的声音内韵,视觉意向,以及不同的词汇表和语法构造。“词,是不是物?将诗的形式视为物质现实,正是现代主义诗歌最具决定性、最具辨识度的一个根本特征。”本期《铎声讲堂》,欧阳老师将通过解读具体的诗作,对比古代与现代诗歌中的词与物关系问题,带领我们完成对诗歌的重新思考。
主讲人简介
![1603791335729084058.png 1603791335729084058.png](http://news.bnu.edu.cn/images//content/2020-10/20201027201532696606.png)
欧阳江河,1956年出生于四川泸洲。诗人,诗学批评家,书法家,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教授,博导。他出版了《如此博学的饥饿》《大是大非》《长诗集》等十三本中文诗集, 以及四本德语诗集,两本英语诗集,三本西班牙语诗集,法语诗集和阿拉伯语诗集各一本。自1993年起,应邀赴全球五十多所大学及文学中心讲学、朗诵。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歌奖(2010)及年度杰出作家奖(2014),英国剑桥大学诗歌银叶(2015),十月诗歌奖(2015),芳草诗歌奖(2019)。其写作实践深具当代特征,在同时代人中产生了广泛的、持续的影响,被视为80年代以来中国最重要的代表性诗人。
主持人简介
![1603791396470090990.png 1603791396470090990.png](http://news.bnu.edu.cn/images//content/2020-10/20201027201536177715.png)
翟文铖,男,山东曲阜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教授,主任助理,山东作家协会签约文学评论家。出版《生活世界的喧嚣:新生代小说研究》《文化视阈中的汪曾祺研究》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