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宇在致辞中指出,2021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二十周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教育是中俄交流的重要内容,发挥着夯实人文之基,厚植民意之根的作用。他指出,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成立七年来,形成了“奔向俄罗斯”俄语奥林匹克竞赛、“奔向北京”汉语奥林匹克竞赛、中俄教师教育论坛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即使在疫情期间,联盟积极开展云端对话,为两国高校师生搭建对话平台,为国际教育发展增添了活力。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发表致辞
方军在致辞中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工作,希望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双方盟校在未来开展更广泛合作。他对联盟秘书处及举办单位为举办表示感谢,期待参会专家广泛地分享智慧,积极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教育新模式。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方军发表致辞
在主旨发言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部教授陈丽作为专家代表以《互联网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趋势》为主题作了报告。陈丽重点分析了以网络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颠覆型特征,指出了互联网推动中国教育创新的八个趋势,就新学校形态的出现、自主学习方式的推广、教学组织方式的创新、基于平台的新型公共服务模式、基于网络同伴互助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数据驱动的过程监控与精准服务、在线产业的发展、在线教育理论的创新这八个趋势进行了深刻阐述。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部教授陈丽作主旨报告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教授叶莲娜·鲍里索夫娜·普奇科娃、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刘三女牙分别围绕人工智能和教师教育作了主旨报告。随后,米宁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师范大学校长斯多布尼亚科夫、纳贝列日尼-切尔尼国立师范大学校长加利阿克贝洛娃等与会专家分别围绕“疫情时期的教师教育发展”和“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两大主题展开讨论。
同日,中俄教育类高校中方联盟校召开会议。会议表决通过了华南师范大学加入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的申请,确定下一届轮值单位为陕西师范大学,共同就“创新交流合作形式,推动在地国际化”“新文科框架下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同日晚间,北京师范大学和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召开了本年度联盟双边秘书处工作会议,双方就联盟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挑战交换了看法,沟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并确定了2022年度工作安排。
“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成立于201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牵头,包含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阿尔马维尔国立师范大学、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纳贝列日尼-切尔尼国立师范大学、米宁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师范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师范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车臣国立师范大学、南乌拉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雅罗斯拉夫尔国立师范大学共21所联盟成员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