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廖 斌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21

廖 斌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通信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邮 编:100875
电 话:
E-mail:liaobingz@bnu.edu.cn


  
  廖斌,高工,博士生导师
  2001-2005年南昌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
  2005-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所,获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放射生态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分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国内燃机学会设计与智能制造分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核技术以及农业机械制造工艺材料编委。现为校级强流离子束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以及中央高校研究项目10余项,主持相关横向项目10余项,参与相关横向项目6项。工作至今发表文章及相关专利100余项,其中在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和参与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和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40余项。
多年来一直从事硬质薄膜材料和离子束材料表面改性,主要研究方向离子束技术及其应用。主要从事金属蒸汽真空弧(MEVVA)离子束技术及应用研究,包括强流金属离子注入技术及其材料表面改性研究、磁过滤等离子体沉积技术、离子注入与磁过滤沉积复合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研究团队是全国最早开展离子注入材料表面增强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至今在注入离子的种类、能量范围、束流强度、注入工艺,改性机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且一直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研制的MEVVA强流离子注入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低能离子束增强柔性线路板基材聚酰亚胺表面性能的研究”,在基金的支持下系统研究了离子注入对聚酰亚胺表面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聚合物表面改性系统研究平台,形成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取得了一批拥有自主产权的聚合物离子束表面处理的装备生产技术以及工艺制造技术。在该基金的基础之上获得了“宽束等离子体磁过滤技术开发”的技术研发横向课题总金额为380万元,该项目为针对柔性二层覆铜板技术的工业化生产技术的研发和相关成套设备的研发,该技术较好解决了目前12微米以下的铜箔挠性覆铜板生产中的难题,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环保,产品性能可靠。该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相关技术已进入中试化阶段,预计3-5年能进入产业化规模,相关产值能在10亿左右。在聚合物材料中也系统研究了聚四氟乙烯材料表面覆铜技术。基于聚四氟乙烯独特的性能,聚四氟乙烯覆铜板已成为未来5G、6G通讯设备的主要基板材料。目前国外主要制备的方法是通过热压的方法使铜箔粘附在聚四氟乙烯基体上,其制备成本较高,产品尺寸有限,而国内无相关生产技术,弥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的空白。由于聚四氟乙烯基材料的高度惰性,覆铜板的生产制造面临着在其表面难以制备高结合强度铜膜的技术难题。针对这一技术瓶颈,作为项目负责人近十年开展了大量的开创性的工作,独创性的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开发出了通过对聚四氟乙烯表面进行改性,直接在基材上生长铜膜的聚四氟乙烯基覆铜板材料新的生产技术,相关技术已经完成小试。探测暗物质是当今世界的热门研究课题,暗物质探测器为了减低环境的本底,同时提高信号光的收集,其探测相关的电子学线路都是基于聚四氟乙烯基底,现有的技术瓶颈是铜膜和聚四氟乙烯结合力很弱,在利用化学方法刻蚀线路时,铜膜会发生脱落,严重影响其电子学性能。依赖聚四氟乙烯敷铜板技术基础,作为北师大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雅砻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Sub-keV低阈值气液两相时间投影室(TPC)探测器的关键技术研究”,为两相subKev探测器中低的探测阈值获得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作为北师大负责人主持了“航机及燃机叶片阻燃及防腐蚀抗冲刷一体化强化涂层技术基础”子课题。在叶盘表面沉积超厚掺杂和纯类金刚石膜的制备机理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叶盘表面成功制备了超硬、超韧的纳米复合膜,并对其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磁过滤真空弧沉积技术制备纳米多层具有周期性良好的调制结构,与其它薄膜制备方法比较具有更好的表面粗糙度,更高的硬度和韧性;在180m/s的沙尘冲蚀下质量损失率为原基体的10%,大大提高了叶盘在极端条件的使用寿命。基于该项目建立了钛合金异形件表面改性系统研究平台,形成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取得了一批拥有自主产权的钛合金异形件离子束表面处理的装备生产技术以及工艺制造技术,弥补国内该类技术空白,对我国国防安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惯导用动压马达关键件类金刚石膜的研制”、“长寿命高精度陀螺仪动压气体轴承表面优化处理的研究”、“高性能支承电极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研究”等多项国防科工委民口配套项目。目前为止,本实验团队为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国内大学、研究机构和工厂企业研制了几十台套的MEVVA离子源、离子注入机、磁过滤等离子体沉积镀膜设备。在工业应用方面,离子束表面沉积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切削刀具的使用寿命。研发了适用于印制电路板加工的钻头和铣刀表面涂层设备,合作单位为深圳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据该公司反馈,2014年,利用研发的涂层设备处理了604.16万支微型钻头,产值2284.93万元,利税845.97万元,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微型钻头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经济利益。
拟招生方向:核技术及应用、凝聚态物理
研究方向:离子束技术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聚合物表面改性、辐射探测相关技术研究
主要承担和参与的部分项目:
1、宽束等离子体磁过滤技术开发,2017/8-2022/8,横向课题,主持,380万
2、厚DLC涂层开发与应用技术开发合同,KJHX**,2016/7-2017/7横向课题,主持,52万
3、厚DLC涂层开发与应用,KJHX**,2015/06-2017/07,横向课题,主持,24万
4、低能离子束增强柔性线路板基材聚酰亚胺表面性能的研究 2014/1—2016/1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经费 30万
5、DLC及多元复合PVD膜技术开发,横向课题,主持,2018.7-2022.7,200万
6、超低阈值(sub-keV)气液两相TPC探测器的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北师大主持,2019.1-2021.12,120万元。
7、异形叶盘窄缝表面均匀抗冲涂层工艺方法研究,装备预研,主持,2019.1-2020.12,10万。
8、抗砂尘冲蚀纳米多层复合膜的制备与优化,横向项目,**,2016/01-2019/01,10万元,在研,主持
9、中央高校自主科研基金项目,2012LYB24,等离子体对聚酰亚胺膜表面金属化的应用基础研究,2012/07-2014/07,10万元、已结题、主持
10、基材表面注入和沉积TiN,2017/10-2018/10, KJHX** ,横向课题,主持,2.85万元
11、工件沉积TiN镀膜,2017/12-2018/12,KJHX**,横向课题,主持,2.85万元
12、教育部新教师博士点基金,010,TiO2 膜上沉积(111)面TiN 及其光分解水性能研究 ,2010.7-2013.12,4万元、已结题,主持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压应力诱导亚稳结构过渡金属氮化物薄膜的离子束制备研究,2010/01-2012/12,40万元、已结题、参与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低能离子作用下亚稳态超硬纳米复合结构的形成研究,2012/01-2015/12,60万元、已结题、参与
15、超厚自润滑碳基纳米复合涂层制备,北京市共建项目,,30万,参与
相关话题/北京师范大学 核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