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 勇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21

刘 勇
发布时间: 2014-10-28


学术简历:
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特聘。“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席专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中国鲁迅研究会、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的研究和教学,主要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原作精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文体研究”等课程。主要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文学的多维阐释》、《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现代文学讲演录》、《北京历史文化十五讲》、《北京新文学与新北京文学》等学术著作数十种;先后主编过《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选读》、《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走进经典系列丛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等多种高校教材与社科读物,所编著《美德照亮人生·诚信卷》2014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有关学术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月刊》、《新华文摘》、《清华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先后担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新跃大学课程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课程教授和香港大学访问。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与学术史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谱系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宗教文化思想研究;北京文化与文化热点问题研究等。
主要开设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化史专题研究;中国现当代文体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难点热点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原著精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等。
此外,先后在国内外的大学和图书馆及相关单位举行过“百年五四的精神财富”、“文学的无用之用”、“文化的自信与自觉”、“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国大陆中学语文教学的若干思考”、“大陆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及“比较视野下的北京文化”等专题学术讲座。
代表性著作:
《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2003年4月修订再版。
《20世纪中国研究·现代文学》,北京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第一作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
《北京历史文化十五讲》(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现代文学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北京新文学与新北京文学》(第一作者),作家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的多维阐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被作家遮蔽的人生密码》(第一作者),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文化生态与城市发展》(第一作者),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研究》(合作),花山文艺出版社获2004年山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曹禺评说七十年》(第一作者),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月。
《走进经典丛书》(18册,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北京人的读书生活》(合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新中国文化60年》(第一主编),北京出版社2009年12 月出版。
《美德照亮人生· 诚信卷》(第一作者),河北少儿出版社2012年出版。(2013年获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奖。2013年获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图书。2014年9月获“五个一工程”奖)
《梦想的力量丛书》(10册,第一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重点出版物,安徽省“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物规划项目)
《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解读》(合著),学苑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代表性教材:
《中国散文通史·现代卷》,(第一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二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该书于2010年9月由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选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新编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下册)(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插图本百年中国文学史?中卷(1917-1949)》(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三十年代文学发展史》(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出版。
代表性论文:
《从生活化到民族化——再论中国新文学的民族化趋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文艺研究专刊。(CSSCI)
《论郭沫若文学创作的创造性思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CSSCI)(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作家研究》1993年第1期全文转载)
《论“留日派”作家的文化心态》,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44号,1995年第1期。
《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文化》,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45号,1995年第2期。
《历史使命感: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切本质》,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46号,1996年第1期。
《中国现代作家对宗教文化的理性思考》,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47号,1996年第2期。
《对现实人生与终极人生的双重关注——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CSSCI)(人大报刊资料中心《中国现代作家研究》199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游戏的哭泣——评邱华栋中篇小说〈哭泣游戏〉》,《作品与争鸣》,1997年第2期。(CSSCI)
《在命运的探幽与把握之间——试论曹禺剧作“对宇宙间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CSSCI)(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戏剧研究》1997年第11期、《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1997年第12期分别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8年第1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1期分别摘编论点)
《郁达夫、巴金等现代作家的忏悔意识》,《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年第3期。(CSSCI)(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6期全文转载)
《论林语堂〈京华烟云〉的文化意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CSSCI)(《新华文摘》1998年12期、《文艺动态》1999年第1期分别摘发)
《也谈鲁迅对死亡意识的思考——兼论李长之〈鲁迅批判〉的一个重要观点》,《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第9期。(CSSCI)
《重叠的世纪——论外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作用、影响》(第一作者),1999年1月26日《文艺报》。
《五四的困境与新文学的历史描述》(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CSSCI)
《五四:现代与传统的双重思考——从胡适的文化品格谈起》(第一作者),《东方》,1999年第4、5期合刊。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略论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CSSCI)
《反省人类自身:永恒的跨世纪文化主题》,《河北学刊》,1999年第5期。(CSSCI)
《信仰的缺失——鲁迅反省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学阐释》(第一作者),《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4期。(CSSCI)
《郭沫若研究述评》(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4期。(CSSCI)(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9期全文转载)
《曹禺研究述评》(第一作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CSSCI)
《石评梅散文创作的文学史意义》(第一作者),《文艺研究》,2002年专刊。(CSSCI)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几点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2期。(CSSCI)(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现当代文学文摘卡》2003年第3期摘登)
《基督教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空山灵雨〉:融合多重宗教文化的人生寓言——兼与〈野草〉、〈画梦录〉比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CSSCI)(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
《略论钟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从〈芸香楼文艺论集〉谈起》,《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11期。(CSSCI)
《从历史深处走向现实与未来——对北京文化独有魅力及发展态势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CSSCI)《新华文摘》,2004年第7期转载。
《学术与情感的双重升华——兼论丛刊的学术品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3期。(CSSCI)
《围绕鲁迅〈明天〉的一场心理批评论战——兼论施蛰存心理分析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7期。(CSSCI)
《对“现代性”泡沫等现象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CSSCI)
《论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从老舍的文化品格谈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CSSCI)
《文化的民族主义、唯美主义和基督教信仰——论前期闻一多的思想构成及其特点》(第一作者),《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CSSCI)(该文被《新华文摘》转摘观点)
《现代文学大学课程教学的几项考察及思考》(第一作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3期。(CSSCI)
《北京市文学奖励机制的现状分析与前景思考》(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CSSCI)
《从历时到共时:建构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坐标——有关“陈、吴对话”的一些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6期。(CSSCI)
《论废名创作禅味与诗境的本质蕴涵》(第一作者),《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
《“京味”、“京派”与现代文学的文化资源》(第一作者),《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1期。(CSSCI)
《20世纪中国文学观的实践难题——以“跨代”作家个案研究为例》(第一作者),《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九期全文转载)
《文学文化讲座与北京都市文化品格》(第一作者),《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CSSCI)
《全球化浪潮下的知识主体重构——“新国学”讨论及其向度之观察》(第一作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4期。(CSSCI)
《京派作家的文化观》(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CSSCI)(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
《论林语堂的宗教文化思想与文学创作》(第一作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4期。(CSSCI)
《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北京”》(第一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CSSCI)
《五四新文学理性与非理性的思考》(第一作者),《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不读而还是经典的》(第一作者),《文艺报》2010年4月12日。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第一作者),《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京派及地域文学的文化意义》(第一作者),《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CSSCI)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1 年第5 期全文转载)
《老舍及京味文学的中国形象元素》,《学术月刊》,2010年第11期。(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
《城市文学应植根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北京文学为例》,《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4期。(CSSCI)
《五四新文学视野下的辛亥革命》,《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5期。(CSSCI)
《五四新文学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格》,《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第六辑(CSSCI)。
《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与魔幻的交融——从莫言到鲁迅的文学史回望》(第一作者),《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 年第6 期全文转载)
《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谱系研究的思考——兼论〈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CSSCI)(《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文摘》2013年第2期观点摘登)
《文学史的时间意义》(第一作者),《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CSSCI)(《高等学校文科文摘》2013年第4期)
《城市:中国现代作家的一个独特心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7期。(CSSCI)(《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0期)
《文化原创力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第一作者),《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CSSCI)
《谱系学对研究京味文化的意义》,(第一作者),《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CSSCI)
《谱系学视野与文化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2月19日(专版)。
《关于文学编年史现象的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7期。(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文化认同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一作者),《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CSSCI)(《红旗文摘》2014年第4期观点摘登)
《“民国文学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性思考》(第一作者),《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14)2014年7月出版。(CSSCI)
《今天为什么再读萧红》,《光明日报》2015年5月7日,“光明名家讲坛”。
《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构想》(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CSSCI)
《思想启蒙与〈新青年〉的文学立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跨文化视野下的〈新青年〉》(第一作者),《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7期。(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萧红现象”的文化意义》(第一作者),《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
主要科研项目: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概论,(季羡林主持,北京市哲学社科“九五”规划重大项目),本人主持其中子课题“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概论”。现已完成,出版专著《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国家级文艺学研究中心课题“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问题”子课题,已经完成,出版专著《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
比较视野中的北京文化,北京市“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项目主持人,已经完成,出版专著《比较视野中的北京文化》。
北京人读书生活调研(2005-2007),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与北京社科院合作课题,项目主持人。已经完成,出版专著《北京人的读书生活》。
改革开放30年北京文化生态的发展变化,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项目主持人。已经完成,出版专著《文化生态与城市发展》。
京味文化的谱系学研究,北京市“十二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项目主持人。正在研究中。
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的谱系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主持人。正在研究中
中国现当代文学编年与谱系学研究,北师大自主课题,20万,主持人:刘勇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用研究,北京市社科联决策咨询课题,项目首席专家。研究完成调研报告。

主要获奖情况:
学术专著《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获2000年度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5月获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学术专著《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获2002年度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学术专著《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研究》(合作),花山文艺出版社。获2004年山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获教育部1995年度文科优秀教材一等奖。
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获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项目“中国近、现、当代文学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获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群建设”(第一主持人),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教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获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精品课程。
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主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通用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教学: 200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第四届本科教学优秀奖。
教学: 2012年4月获北京师范大学第七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称号。
编著《美德照亮人生·诚信卷》,2014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学术著作《中国散文通史·现代卷(下)》,2015年获第十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论文《关于文学编年史现象的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7期,获2014年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优秀论文奖。









相关话题/文学院 北京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毛 峰
    毛 峰发布时间:2017-03-16毛峰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梦的国家传播战略研究》的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媒介策划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毛峰教授是长期致力于经典文化传播、经典国学研究、中西文明传播研究的著名、专家,他于2005年创立了“文明传播学”这一全新理论流派和学术体系,尤其是对“中华文明复兴、中国梦的海内外国家传播战略”的历史解读与现实战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1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 晖
    陈 晖发布时间:2014-11-25陈晖,女,1965年9月生,湖南汉寿人。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方向:女性文学研究、儿童文学理论及应用研究、图画书创作及阅读研究。成立并主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学习简历:1981—1985: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1990: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1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黄开发
    黄开发发布时间:2014-11-25黄开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个人简历黄开发,1963年12月生。安徽六安市叶集人。文学博士。1986年,获安徽师大中文系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7月至1997年8月,任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副教授;1997年考入北师大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7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1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 莉
    张 莉发布时间:2018-10-22张莉,河北保定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出版专著《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姐妹镜像:21世纪以来的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持微火者:当代文学的二十五张面孔》、《众声独语:七零后一代人的文学图谱》及评论集《魅力所在》、《野生的力量》、随笔集《来自陌生人的美意》等。在《文学评论》、《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1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沈庆利
    沈庆利发布时间:2014-11-25沈庆利,男,1970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著有《现代中国异域小说研究》《啼血的行吟》、《“巫女”的眼光——中国现代文学文本细读与史论》、《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研究》(合著)、《历史题材创作重大问题研究》(合著)、《中国现代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合著)等,主编或参编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1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国龙
    张国龙发布时间:2014-11-25基本情况张国龙,四川人。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和中国当代散文研究。出版有论著《成长小说概论》《“青春文学”与青少年亚文化研究》《审美视阈中的成长书写》,随笔集《荒草与阳光》《背包为家》《麻雀为邻》《一个落雪的午后》等,长篇小说《无法抵达的渡口》《梧桐街上的梅子》《许愿树巷的叶子》《拐弯的十字街》《银杏路上的白果》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1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梁振华
    梁振华发布时间:2019-01-08  梁振华,1977年生,湖南邵阳人,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作家、影视编剧、制片人。  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与当代影视艺术研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席,中央电视台策划人、特约撰稿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1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林分份
    林分份发布时间:2017-11-26林分份,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历:2004.09—2008.07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四年制),获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2008.08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论文:论鲁迅对“文士”身份的拒绝,文艺研究,2018/09黄药眠后期小说的“中国化和大众化”实践,文艺争鸣,2018/08革命时代“”与“文人”的歧途,中国文学学报(香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1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熊修雨
    熊修雨发布时间:2019-11-18  熊修雨,男,1973年生,江西九江人。200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7月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至今。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教学科研人员,教授,研究生导师。2007年9月——2008年8月赴香港浸会大学做访问;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参加中央博士服务团赴陕西省挂职工作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1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谭五昌
    谭五昌发布时间:2014-11-25谭五昌,江西永新人。2004年6月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任教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当代诗歌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贵州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已在《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当代文坛》、《中国图书评论》、《齐鲁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已出版学术著作《二十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