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张余辉
发布于:2011-05-10,周二11:30
作者张余辉
点击数:3437
基本信息
张余辉教授姓名张余辉
职称教授
所在部门概率论教研室
研究方向随机过程及交叉领域
个人主页http://math.bnu.edu.cn/~zhangyh
办公室后主楼1218室
电话010-58802901
电子邮件JLIB_HTML_CLOAKING
【个人情况综述】
张余辉,生于1968年,江西余干人。199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2004年任教授。2009年获得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和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主要从事随机过程及交叉领域的理论研究,包括交互作用无穷粒子系统马氏过程和跳过程的稳定性理论、耦合方法、对偶方法、泛函不等式和特征值估计等。
【学习工作简历】
1980.9-1986.7在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完成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习
1986.9-1990.7在北京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系攻读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0.9-1993.7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读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导师为严士健和刘秀芳教授
1993.9-1996.7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读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陈木法教授(陈于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7-1998.7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工作,职称为讲师
1998.7-2004.7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工作,职称为副教授
2004.7-现在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工作,职称为教授
【获奖情况】
获奖时间所获奖励
2002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科技成果奖(马尔可夫半群与谱理论:王凤雨,陈木法,毛永华,张余辉)
2006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优秀成果奖-北京市教育创新工程优秀教育集体(概率论研究群体)
2006首都劳动奖状(概率论研究群体)
2006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概率论研究群体)
2008北京师范大学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数学科学学院教材建设:李仲来,保继光,岳昌庆,张余辉,王建华)
2008北京师范大学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数学教师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保继光,张余辉,李仲来,王昆扬)
2008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市一等奖(创新模式,提高质量,建设一流的数学人才培养基地:保继光,李仲来,张余辉,王昆扬,高红铸);
2008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管理奖优秀教学副院长
2009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创新模式,提高质量,建设一流的数学人才培养基地:保继光,李仲来,张余辉,王昆扬,高红铸)
2009北京市优秀教师
【社会工作】
时间所在机构担任职务
1996.7-1999.7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96级研究生班主任
1998.1-2001.9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工会体育委员
1998.11-2004.5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教研室主任
2002.9-2006.10中国概率统计学会副秘书长
2004.5-2008.11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
2006.10-2010.10中国概率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
2010.10-现在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和副秘书长
教学活动
(以教务处的教学记录为准,从2006-2007学年度开始)【本科教学】每学期按18周计算
开课时间课程名称总学时授课对象上课人数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大学数学A(线性代数)108物理,天文,材料物理系05级170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大学数学A(线性代数)108经济学院06级130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大学数学A(高等数学I)108教育技术学,管理科学,资源科学与工程08级98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大学数学A(高等数学II)108教育技术学,管理科学,资源科学与工程08级92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大学数学A(线性代数)108教育技术学,管理科学,资源科学与工程08级83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大学数学A(高等数学I)108教育技术学,资源环境科学,资源科学与工程10级131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大学数学A(高等数学II)108教育技术学,资源环境科学,资源科学与工程10级129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大学数学A(线性代数)108教育技术学,资源环境科学,资源科学与工程10级
【研究生教学】(包括讨论班)每学期按18周计算每学期按18周计算
开课时间开课时间课程名称总学时授课对象上课人数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耦合及其应用54研究生14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马氏过程遍历性54研究生14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耦合及其应用54研究生12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马氏过程遍历性54研究生12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耦合及其应用54研究生12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马氏过程遍历性54研究生12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耦合及其应用54研究生15
2009-2007学年第二学期马氏过程遍历性54研究生15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耦合及其应用54研究生15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马氏过程遍历性54研究生15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耦合及其应用54研究生10
【其他教学工作】(包括指导研究生、本科生)
1.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带数学科学学院2004级6名学生到北京十四中实习一个月;
2.毕业硕士研究生1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人;
3.毕业博士研究生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
科研情况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随机过程及交叉领域的理论研究,包括交互作用无穷粒子系统马氏过程、跳过程的稳定性理论、耦合方法、对偶方法、泛函不等式和特征值估计等,特别是对单生过程有较多的结果。近期开始对跳过程的衰减速度方面进行研究。
【主要著作】
【主要科研项目】
起止时间项目名称资助来源
2002.1-2004.12马氏过程的耦合,遍历性和特征值估计(批准号:10101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2002.1-2004.12粒子系统、马氏过程与谱理论(批准号:10121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
2002.1-2004.12各种遍历性的显式判准(批准号:20010027007).
国家教育部高校博士点专项研究基金项目
2005.1-2007.12构形空间上的马氏过程(批准号:20040027009).
国家教育部高校博士点专项研究基金项目
2005.1-2007.12粒子系统、马氏过程与谱理论(批准号:10121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
2006.9-2010.8“数学与其它领域交叉的若干专题”子课题:生命科学与网络技术中的随机方法(批准号:2006CB805901).
国家科技部973项目
2008.1-2010.12粒子系统、马氏过程与谱理论(批准号:107210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
2011.1-2013.12Lévy型跳过程的耦合与应用(批准号:20100003110005).
国家教育部高校博士点专项研究基金项目
2012.1-2016.12马氏过程及交叉领域的新探索(批准号:11131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代表性论文】
1.Sufficientandnecessaryconditionsforstochasticcomparabilityofjumpprocesses,ActaMath.Sin.,16:1(2000),99-102(EnglishEdition);
2.Strongergodicityforsinglebirthprocesses,J.AppliedProb.,38:1(2001),270-277;
3.DualvariationalformulasforthefirstDirichleteigenvalueonhalf-line,ScienceinChina,46:6(2003),847-861(EnglishEdition),withChenMufaandZhaoXiaoliang;
4.Exponentialergodicityforsinglebirthprocesses,J.AppliedProb.,41:4(2004),1022-1032,withMaoYonghua;
5.Aclassofmultidimensional$Q$-processes,J.AppliedProb.,44:1(2007),226-237,withWuBo.
6.Mixedprincipaleigenvaluesindimensionone,FrontiersofMathematicsinChina,8:2(2013),317-343,withChenMufaandWangLingdi.
7.ThefirstDirichleteigenvalueofbirth-deathprocessontrees,StatisticsandProbabilityLetters,83(2013),1973-1982,withWangLingdi.
研究生招生培养
【研究生招生方向介绍】马氏过程是概率论的主要分支之一,在基础数学内部、在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近几十年来马氏过程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形成若干新的学科分支;二是进入了马氏过程定量理论研究的新阶段。关于前者,有与几何分析、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统计物理、排队网络、经济金融、生物遗传学等交叉,产生了流形上的随机分析、交互作用粒子系统马氏过程、测度值马氏过程等学科分支。关于后者,大偏差理论、随机稳定性速度估计理论就是定量研究的代表;这是先前的存在唯一性、常返性和遍历性等定性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也更加艰难;其理论和应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交互作用粒子系统是开始于统计物理的一种典型模型,在其研究中发展了一批研究无穷维数学的强有力概率论工具,例如:耦合方法,对偶方法,渗流方法等,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但留下了相变问题未能解决,引发了以第一特征值估计为主题的研究方向,进而形成了与分析、几何诸学科的交叉,发展出一套新理论。反过来,又以新工具研究老问题,如此继续,螺旋式前进。
随机过程及交叉领域的研究方向将重点研究随机系统的稳定性理论,耦合方法,对偶方法,Cheeger方法,特征值估计,泛函不等式,反应扩散过程等等。
【研究生招生类型】博士生/硕士生每年最多招博士生1人,硕士生2人。
【研究生培养情况】
- 指导博士生:指导博士研究生2010级王玲娣,2011级张铭;
- 指导硕士生:协助陈木法教授指导1997级硕士研究生王峰,1998级硕士研究生赵晓亮;指导硕士研究生2001级吴波和张丽华,2002级赵倩倩,2003级刘艳霞,2006级程慧慧(2008年转硕博连读),2007级邓昌松(2009年转硕博连读)、王玲娣和张驰,2008级张铭、王新和信一洲,2009级李梅,2010级范玲玲和赵萍.
我们的工作属于数学的纯理论方向,因此此方向的研究生要在本科阶段作好数学基础知识和概率论专业知识方面的准备,学习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微分流形等基础课程,概率论、测度论、随机过程、随机分析等专业课程。
专业参考书:
1.严士健,刘秀芳.测度与概率(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木法,毛永华.随机过程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凤雨,毛永华.概率论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