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慕亦耕2013-06-25
考研——一场没有风花雪月的事
一、序言
在所经历的求学生涯中,我一如既往的平凡。和许多人一样,我没有很多传奇的故事要讲。大学生活在经历了虚度、狂欢和虚无之后,我决定考研,于是开始了每天穿梭于图书馆和自习室之间的生活。考研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择院校和专业的问题。从一开始我就将目标锁定了北语,我常被质疑考北语的动机,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这里开放的校园环境和领先的教学水平。很多人认为名校不好考,而事实上因为名校的招生更透明,反而更适合没有什么“背景”者考虑。在这些冠冕堂皇的动机之后,在我的潜意识中或许还存在一种远离社会竞争、仍不想脱离象牙塔庇护的逃避感。
考研伊始,我知道这是条鲜花伴随荆棘的单行线,是未知的旅程。而我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考研失败的可能。当我穿梭于图书馆和自习室之间时,这种模糊的意向已经膨胀为付诸行动的雄心壮志,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的考研之路,和对北语的向往。在整个过程中,我被打击过,彷徨过,被别人冷嘲热讽过,但每次想起异乡的男友放弃种种优秀的身份选择为我承受压力与我一起寒窗苦读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成功。我想,当未来不仅仅属于一个人的时候,我必须担负起一种叫责任的东西,无论多么沉重。
二、公共课的复习
对于公共课的复习,我想最重要的是要控制自己的贪欲,不要在海量的资料中迷失。时间有限你不会看完所有的资料,即便它们看上去都很美很真实。选择被时间验证过的经典书目可以有效避免浪费宝贵时间,最好的方式是向前辈咨询而不是听信各种宣传。
无论英语政治还是专业课,最基础的教材都是第一位的,任何技巧都是在基础知识之上的。技巧并非投机取巧,它可以让你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对考试最有价值的东西,而努力仍是必须的。课本和历年真题是基础,其他的资料只是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考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是二战过来的,一战英语48,政治57。作为一名文科生,我从来没把英语当作自己的弱科,也从没惧怕过政治。但在一战的复习中,我只是大量做题而忽视了对知识体系的全面把握,致使最终的结果不尽人意。在二战中,我吸取教训,扎扎实实看课本,记单词,一遍遍研究真题,最终英语61政治68,比起那些公共课140+的大神,我的分数非常平庸,但过国家线还是绰绰有余,所以看到分数的那一刻自己着实松了口气。
(一)英语
在英语方面我不是牛人,但近两年的学习自己也深得体会。不论你之前的英语功底有多好,考研英语都不能怠慢。因为考研英语是几位灭绝师太凑在一起将一篇浅显的文章修改地千疮百孔之后拿来考我们,所以有时是不能用正常的思维顺序去思考的。读懂文章是一方面,做对题是另一方面。而对考研单词的熟悉程度、阅读速度和对真题逻辑的研读是应对一切的法宝。首先,单词是重中之重。
考研阅读本身就包含大量生词,需要联系上下文猜测,试想,如果你连最基本的单词都不认识,还怎么猜测。我习惯背小一点的单词书,总觉得大的单词书虽然每个词的意义概括的很全面,但是不方便记忆,常常是看了半天才翻过去一页,效果不好,也没有成就感。如果你不放心,可以买两种,小的用来记忆,大的当字典用来查阅。我当时买了星火的便携本。每天用一小时的时间记两三单元,前几遍先记基本意思和自己原本知道的偏义,因为考研英语虽然很少考基本意思,但考察的引申义从语境中也能根据基本义进行推断。这样反复过多次之后,我用书签盖住意思,然后看单词想它的意思,开始反应有点慢,反复过几次后逐渐快了。我觉得这个过程很重要,因为对单词的反应程度会决定阅读的速度。这之后仍有一些顽固的单词记不住,我把他们写在五颜六色的小卡片上,正面是单词,背面是意思,前前后后整理了近二十摞。
每天快下自习的前几分钟就拿出来看一小摞,感觉效果很不错。对于真题中的单词我也是用这种方法记,不知道单词书和小卡片被我翻了多少遍,到最后一两周,为了节省时间背政治,我只看自己小卡片上不熟的单词,直到考研的前一天我还在背单词,不是因为还没记住,只是想保持看到单词的灵敏度和熟悉度。这种记单词的方法真得很受用。
其次,阅读是考研英语的重头戏,都说得阅读者得英语。在备战考研阅读时,当然,之前提到的单词是前提,其次最重要的就是真题。在备考中,我给自己制定计划,刚开始对真题不熟悉,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一遍,包括对生词的查阅整理记忆、长难句的整理分析等。从第二遍开始,除了读文章做题还开始分析篇章结构,读文章并背诵里面的长难句。之后仍是反复过很多遍,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或许是明白某个词的用法,或许是明白出题人设计某题或某个段落的思路等。对于真题解析,市面上有很多,我陆续看过张剑的黄皮书,考研真相,胡敏的新航道,但还是最喜欢张剑的黄皮书,感觉张剑系列分析的很到位,思路很清晰。也许在你看一遍时觉察不出它的好,但是随着做真题遍数的增加就会慢慢体会到里面的精到之处。
总之,真题要反复做,反复研究。但也不是盲目的反复,要一遍有一遍的目标和收获。对于模拟题,有的研友不建议花大量时间去做,我的建议是模拟题最好还是做做。因为做题能保持对阅读的敏感度,也就是做题的感觉。而真题随着一遍遍的重复,自己会越来越熟悉,如果这时不适当做些模拟会失去对英语的兴趣,或盲目自信,觉得自己英语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复习,当然做模拟要随时准备好承受打击。现在想想用模拟进行适当的打击还是很有鞭策效力的。我做过新东方的基础100篇,张剑的基础和提高,石春祯的基础和提高,最后还做了半本人大张锦芯的200篇,计算了下大概有五六百篇的模拟阅读吧,感觉各种版本的模拟水平都差不多,文章不是偏难就是偏简单,出题思路和真题也有比较大出入,但是在研究真题之余用来练练手还是可以的。我一般是下午两点到四点左右用来研究真题,晚饭后的一个小时用来做两篇模拟,不论其他的时间怎么变化,这两块时间雷打不动。但是时间的分配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复习习惯,我只想强调真题的重要性,和模拟题的必要性。
最后,作文也要相当重视,但是没必要开始的太早。考研作文都是应试作文,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不是功底很好,对语言相当敏感,那么在作文上花费很多时间就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我是从十月下旬才开始准备作文的,网上会有很多大小作文的模板,我比较喜欢金翅的。考研作文也是要“豹头凤尾猪肚子”的,开头和结尾多用复杂句和高级词汇会给阅卷老师功底深厚和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别人总结的模板终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可以对自己收拾的模板进行整合,整理出几套属于自己的模板。大作文我整理了积极、消极两大类,对于下属的分类又积累了一些万能句,比如中性观点的表达,结尾的不同说法等。
小作文的模板比较简单,好多句子都能通用,但是格式一定要完整。整理完就是背诵和套用模板练习写作了,十一月之前,我每天早上六点半到七点半读背真题,十一月之后每天早上背作文模板,然后每周套用模板大小作文各写一篇,然后用手机拍下来给男朋友发过去,让他帮我修改。这样坚持了几周,结果还是很给力。对于考研作文,想提醒大家不要开始的太早,觊觎放长线钓大鱼的风险太大,甚至会得不偿失。整理出自己喜欢的模板很重要,但是其后的背诵和练习更重要,一定要背到滚瓜烂熟,还要会变通,因为最后的考场作文可能是几个模板套和起来构成的。
(二)数学
对于政治的复习,没有太多的技巧。就是抓住教材好好看,而且一定要看仔细。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四个序列,但重点在序列一,序列二随着看序列一做过两遍,感觉有的题出的太刻板,就是教材的原话抠出来,用来强化基础还可以,倒没必要死抠。想做题的话最好还是做真题,虽然近几年真题的考点不会重复,但是出题思路和考察方式还是很值得借鉴。序列三质量很差,几乎没有多少价值,不如多看几遍序列一,多研究真题。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内容比较多,质量一般,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做一下。最后临近考试的时候,肖秀荣的四套题有必要做一下,个别大题还是有压中的可能性的。比如,12和13年都压中一道六分的大题。如果有时间可以背诵一下大题的答案,虽说不一定压准原题,但有些话在考试中还是值得一用。此外,最后疯传的启航20天20题的小册子也很值得一看。同样,它压准原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有些话是万能的,可以拿来答题。我觉得文科的学习就是大量背诵,有些内容自己虽知道,但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远没有别人总结的言简意赅,而且多记忆一些句子,在答题过程中也会节省不少时间和脑力。
考研前夕是谣言四起的时期,各种押题、泄题的消息有时会让自己失了分寸,陡生侥幸心理。这时,让自己保持镇定,不感冒于那些似真似假的小道消息,是保持考试心境平和所必须的,而这需要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和对未来的信心。至于各种辅导班,以我的经验,英语完全没必要报,那些老师领着背单词其实就是划书,效果不显著。而那些老师讲的阅读,现在想来,也都是比较简单的篇章。政治可以报一个冲刺班和一个点睛班即可,但至于报哪家,效果都差不多。强化班我觉得没必要,我当时报的海天,上了大概一周左右,上课就是画书,课程量很大,效果很差,感觉很坑爹!
三、专业课的复习
专业课是考研中最容易得分的科目,花的时间也最多,多看教材和笔记是关键。
北语是不规定考试书目的,只能通过前辈的经验帖获得。但是北语的试卷又不拘泥于一套教材,而是穿插了其他教材或参考书的内容,所以内容还是比较庞杂的,这或许就是北语出题的独特之处吧。主要教材是黄廖版《现代汉语》,王力版《古代汉语》,叶蜚声版《语言学纲要》。我一战的专业课是130、134,二战的专业课130、125,13年的语言学有些难,可能换了出题老师,感觉有点不像以前的风格,分数没有去年好,但我对专业课的复习还是很有心得与大家分享的。
语用专业的现代汉语重点考察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文字不作为重点考察内容,但建议大家有时间还是看一下,因为在这次复试笔试中涉及到了文字学的相关内容。语音部分除了基本教材的内容,还涉及北大版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的有关内容,如i和e音位的分合问题。语音方面最经常考察的就是严氏音标,包括音位,语流音变等方面。这一部分最好拿分,也最容易丢分,稍微不注意就忘记某个音位需要变体,某个声调的改变。在备考时可以多做练习,我做的黄寥本现汉的配套辅导书,考察的很细,能帮我们找出知识漏洞,可以每天做一点。
词汇方面除了基本教材的内容,还会考察符怀青的《现代汉语词汇》中的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葛本仪的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构词法、构形法和变词法,以及北大贾彦得《现代汉语语义学》中关于语义场和义素分析法的问题。这个我当时我买的前辈的笔记整理比较详细。语法部分,黄寥的教材写的很乱,而这部分又是北语考察的重点,现汉分值最重的部分。这部分我看过几遍黄寥的语法后,就开始看北语郑贵友老师的讲义,言简意赅,而且有好多都是考点,所以是很靠谱的资料。再就是陆俭明的《现代汉语语法讲义》中涉及的几种句法句法成分分析,也是北语的易考点,尤其是变换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法。现汉的内容比较基础,细碎的知识点比较多,复习时想全面把握也是比较难,因此需要反复复习和练习。
古代汉语的考察是比较容易的,就是文选和通论,常用词不用花太多时间去看,在文选中掌握即可。重点是前两册,后两册的文选初试时可以不看。文选的重中之重是第一册,第二册的一单元也比较重要,后面的诗经和楚辞看几遍即可,真题中的考察点很少。前两册的通论每篇都很重要,后两册的诗律也考过,还有一些常见的名词解释,如月建、既望、昭穆、三正等也都在真题中出现过。复习文选要逐字逐句的翻译,里面的通假字、古今字、读破的现象是重点考察对象。我当时是每天中午吃完饭在教学楼走廊边读边翻译大概一小时左右,坚持了几个月感觉文选就和熟练了。文选复习通论要注意各个通论之间的联系,比如,讲到否定词“非”的用法时,还要联系它作为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这在考试时都是相互联系来考察的。此外,考试时会有给古文加标点的题目,大家可以从网上搜一些短文,进行断句练习,也可以找电子版的课本文选,删去标点当做练习。我当时用的福建人民出版社的习题集,上面有文学和通论的练习题,题量较大,可以选择性的做做,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古汉的复习比较简单,考试也都是考查基础知识,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一遍遍重复,复习速度会越来越快,越来越熟练。
语言学就一本小册子,但是知识点非常密集,所以看书的过程一定要仔细!仔细!仔细!每一句话都可能是一个考题的答案!前五章是重点,第六章的文字和书面语考察的次数较少,第七八章可以合成一章复习,讲语言的分化和合并,其中第七章的语言融合和第八章的洋泾浜语和混合语,都属于语言的合并,前者是不同方言统一成语言,后者是不同语言统一成语言。第九章是在前面几张的基础之上的,结合前面几章一起复习会比较好理解。我当时买的学姐的笔记是按照真题考点整理的,内容比较全,也能节省时间,所以建议大家有靠谱的,分数比较高的前辈,可以考虑买他们的笔记。
虽然那些真题的考点我们自己也可以整理的很好,但是复习时间有限,一份好的笔记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毕竟后期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记忆和做题!我当时打听到一位学姐专业课总分240+,五月份买到她的笔记,大概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整理成自己的笔记,最后复习用的的都是自己的笔记。课本和收集到的历年真题是任何学科的基本素材,教辅资料则是其次的其次。在后期复习中,以笔记为主即可,复习效率大幅提升。
除了这些必备书目之外,最好还是抽时间看一些拓展书目。我是在大三的暑假上辅导班之余的闲暇时间看了北大版的《现代汉语》,伍铁平的《普通语言学概要》、朱德熙的《语法讲义》《语法答问》沈阳的《语言学常识十五讲》等,这几本书的内容都很丰富,想记忆是比较困难的,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拓展知识面。遇到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援引某些语言学家的观点,答题的过程中旁征博引会给阅卷老师以专业功底深厚的好感。再者,卷面第一印象很重要,对中文系而言,一手漂亮的硬笔书法会有效提升印象分。总之,复习的过程中要耐心细心,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眼高手低。
专业课的复习是我花费时间最多的一部分,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背知识点和做练习,一战时我暑假就根据买来的笔记整理好了自己的笔记,从九月份就开始整理框架和背诵记忆。每天上午八点前看英语,八点到十点背现汉,十点二十到十二点左右背古汉,下午看完英语后的近两个小时背语言学,有时规定时间内看不完,就等晚饭回来做完英语阅读接着背。前两遍复习的很慢,平均一月复习一遍,后来逐渐增速到一个月两遍,三遍。一战我专业课粗看细看加起来大概八九遍的样子,最终专业课也考得还算满意。我相信,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和分数是成正比的。我也曾经一度怀疑,知识点那么多那么零碎,自己背不完,但一遍遍下来,也就这么记住了。
考研人的生活是单调而枯燥的,考研生活没有办法过得太精细,不拘小节的粗线条生活,或许可以让自己更开心,无论是对开水的需求还是对住宿环境的毫不在意,都表明考研人的生活一切从简,任何精神世界之外的要求都被最大限度的压缩。每天晚上,我都会列出第二天的计划,然后一项项完成,从开始考研到结束用了五个这样的小本子。手表由每天的快五分钟,几个小时便增加到快十几分钟,它的紧迫感让我走在时间的前面。看到周围的同学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出门了,我常常鼓励自己,放弃今天才有明天,为了明天的微笑,我要快马加鞭的学习。但也会有不顺心的时候,比如做英语受到的打击,比如学校活动而临时跑去开会而弄得心神不宁,有时会把火气撒到男朋友身上,一个电话打过去莫名其妙的吵一顿,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是一堆干柴烈火,对外界的干扰一触即燃。
考研人对平静生活的渴求和对爱情的向往之间的矛盾始终难以调和,唯有默默期待考研生涯的结束。在此期间,源于爱的现实矛盾往往以争吵的形式解决,谁都没办法避免。我只能常常劝慰自己,冲动是我生命还有活力的象征。恼火之后,我会慢慢平静下来,困难总比想象中多,而方法又比困难中多,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天都不会塌下来,沉浸在学习的过程中,比整日的胡思乱想更有意义。
四、复试篇
北语的复试包括专业笔试、专业面试和英语面试。
(一)专业笔试
专业笔试的内容按初试准备即可,但题目会比初试的概括性高,相对较难。内容也会涉及到个别拓展书目和学者论文,若后期的时间不充足,建议大家还是把握重点知识,把基本的分数拿到。
(二)专业面试
专业面试是分学院进行的,我分到了汉语学院,面试的专业性教强。三个面试官,进去后先是自我介绍,然后就毕业院校、户籍等方面闲聊了几句,之后是抽题。我抽到的第一题当时没答全,旁边的女老师就一直提示我,好在最后还是补充完整了。第二题比较简单,开放性较强,说的还可以吧。之后老师又就我选的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提问了几个问题,比如有没有教过留学生以及留学生学汉语存在的一些问题等等。感觉在里面待了好久,大概过了二十多分钟才把我放出来吧。
(三)英语面试
英语面试也是抽话题进行的。抽完后会在候考室准备八分钟。在候考室一定要听清老师的要求,如果需要的话,出来一定带好桌上的批条,我就是因为没听清,又跑回去拿的,结果本来就紧张,弄得自己更紧张了。英语面试,确切说是能用英语说明白自己的观点,而不一定是用中文最想说的话。口语训练只看书时不够的,要多张口,多模仿,词汇都比较简单,关键是表达流畅。老师都不会很为难考生,我第一句话没听懂老师问的什么,老师又重复遍,后面的交流都还算流畅,只是免不了紧张,说的结结巴巴。不论专业面试还是英语面试,北语的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整体素质都很高,态度都很和蔼,不会故意为难我们。
五、小结
我的考研之路已接近尾声,细数过往,逝去的每一天仿佛还历历在目。考研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对前一天的重复,而心情的跌宕起伏却不是重复,每一次忧愁的缘由都不同,每一种微妙的敏感,轻触即决堤。或是与男友的一次争吵,或是外界对自己的刺激,抑或对未来的没有信心,总之我能感受到那一刻的肝肠寸断。
痛苦的时候不必隐忍,发泄出来会让伤痛减弱。无论是在文字中飘泪,还是找个知己倾诉,都能给内心的郁结一个出口。这是一个看重结果的年代,过程如何并没有多少人关心。不管你在昨晚是撕心裂肺的呼号,还是花天酒地的沉迷,最终,胜者仍然为王,败者依旧为寇。当你失败的时候,有些困难会被看做是不可逾越的,有人会说“看吧,这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当你成功时,评价是“苦难是最好的大学”。考研期间,我们一定要做到,对知识尤其敏感,对外界刺激迟钝。
考研是一条不归路,如果你已经为自己找到的数条退路,那么你的决心一定有所保留,你的潜力就不能充分发挥。一定要成功,而不是想要成功。置之死地而后生,你会发现自己会有如此的潜能,你原来可以如此厉害!在比拼知识的同时,考研更是一场非智力战争。情感折磨、自卑情绪、时间焦虑、外界干扰、亲情负担——一切风吹草动都会让考研人的脆弱心理遭受动摇。有的人半途败下阵来,有的人坚持到最后终得胜利的曙光。
考研是场炼狱,而我们都曾在不期而至的绝望面前,陡生放弃前进之心,最终又挺过了一个又一个绝处,霎时逢生。
※来源:考研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