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09
北京语言大学是是中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推广和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同时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金融学、会计学等专业教育,并承担着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培养、培训以及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和朝气蓬勃的学术力量,在700多名专职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300余人,另外还有一支由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的兼职教授队伍。建校40年来,我校为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0万多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留学生。现有注册在读的各类中外学生近万人,各类中外博士、硕士研究生1050余人。截至2006年9月,我校已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共600余人。这些毕业生遍布全世界,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不少人从事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大力传播着汉语和中国文化,对不断扩大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兴办研究生教育】
北京语言大学于1986年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对外汉语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专门人才。1996年,我校获得课程与教学论(对外汉语教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中国第一个专门培养对外汉语教学高级人才的高校。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调整学科目录后,我校建设成中国第一个单独设立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开始培养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顶尖人才。到2005年,我校共设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等9个博士点,设有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专门史、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际政治等21个硕士学位点。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我校研究生教育所涉及学科是比较广泛与合理的。 我校一直以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合理规划研究生导师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专业结构,正在建成一支结构优化、学术水平高、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导师队伍。
【办学规模的稳步发展】
我校研究生种类分为中国(内地)硕士研究生、港澳台硕士研究生、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中国(内 地)博士研究生、港澳台博士研究生、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8种。1986年 后的十年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较为缓慢,1996年以后,我校全日制中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开始有了较大发展,年递增率达30%以上。截至2006年,我校各类研究生达到1050余人,其中全日制的中国硕士生、博士生800余人,来华留学硕士生、博士生达150余人,这说明我校研究生教育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近年来,我校积极与海内外高校联办各类研究生教育,不仅培养了社会所急需的专门人才,而且扩大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影响。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
课程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证,是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支柱。近几年来,我校为适应新形势,满足新的社会需要,不断深化研究生课程建设,严格遴选课程教师,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经过不断的实践与论证,我校各硕士专业、博士专业逐步确立各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建成一些精品课程和名师课程,深受广大研究生的欢迎。多年来,我校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一直都把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放在首要位置,重视全面提升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学术创新。在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和个性化教育,贯彻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培 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制定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课题、学位论文撰写等在内的严密的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研究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研究生培养目标上,我校结合自身学科交叉、文理融合的学科优势,以语言、外语为依托,大力培养高层次的外向型、复合型和专业型人才。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学科建设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龙头和指标,是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与引导科学创新的主要依托。作为国家与民族事业的对外汉语教育,在大学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层面上,意味着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基点,涵盖并引领文、史、哲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专业高等教育与专业学术研究。1997年,全国第一个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在我校设立,这是全国第一个可以授予对外汉语专业博士学位的学位点。我校目前共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9个博士点,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于2002年入选普通高校全国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2002年入选为北京市重点学科。除重点学科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相关各专业所彰显的突出优势外,我校其他专业方向也颇具特色。其中,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为主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外交与联合国研究为主的国际政治专业、日汉同声传译方向,都在国内独领风骚;心理测量学及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流通经济学及国际金融研究、中文信息处理研究等专业方向也都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与研究生教育以及学科建设相匹配,我校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实体与研究机构。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3月,2000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这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设立的唯一一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对推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语言学研究所、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以及国家语言资源监测研究中心等机构,为高水准的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学校还设立有联合国研究中心、比较文学研究所、中华文化研究所、汉学研究所、中国文学艺术思想研究中心、东方儒学研究中心等。学校出版的《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研究》等学术杂志,一直以来都同我校学科建设及研究生教育保持着密切联系,学术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的影响。
【重视德育工作】
我校始终把品学兼优的标准放在研究生培养的第一位。在不断提升研究生课程质量、研究生科研学术素质的同时,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向来也是我校研究生教育的重头戏。在校党委领导下,研究生部与各院系部门一道,坚定马克思主义在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加强学生组织和社团建设。2004年初,我校党委响应教育部以及北京市教工委的号召,委托研究生部在原有的研究生思政工作规章制度和思政工作经验的基础草拟了《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德育工作条例》,条例从研究生德育工作目标与内容、研究生教育的多层管理机制、研究生基层组织建设、“两课”、人文修养课、法制教育课的建设以及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等多个方面,结合我校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具体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规范。2004年5月,我校成立了校研究生会,校研会作为全校研究生的群众性组织,在校党委的领导以及研究生部的指导下,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
在研究生教育规模、研究生培养和重点学科建设等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形式和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不断地向合理化、高效化、最优化的方向迈进。 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管理运行机制是:在校领导的规划指导下,由研究生部宏观管理全校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硕士生培养工作分别由研究生部与院系等单位承担,并形成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博士生的培养则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议事、监督和决策机构,就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并决策,由研究生部负责施行;学科专业带头人及学科组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协助学校进行规划预案。
【方向与目标】
1999年11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提出了研究生教育要“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的方针。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推动研究生教育观念、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使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我校制定的《“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并且明确提出要在“十五”期间,把北语建设成为以语言教学和研究为特色和优势的、涵盖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及信息科学等领域、教学研究并重的高水平的国际型大学。在教育部方针指引下,在校领导的指导规划下,我校研究生教育将一如既往地面向世界,求真务实,不断耕耘学术创新和培育英才的土壤,为实现北语未来发展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