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马文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9-17

 马文珠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9日

   马文珠,女,1960年4月,中共党员。

    1978年10月~1983年7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7月,获医学硕士学位。1983年7月~现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临床系主任、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导师。

 

 

 

学术思想及学术特色

一、 教学

   主要承担本科、硕士研究生、国外进修生、港台二学位、成人继续教育等各班级的《针灸治疗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常见病的针灸治疗》、《针灸临床研究进展》等课程。

1.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讲授课本内容,而是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将理论与与临床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地应用于临床,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2.临床技能的培养:以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如模拟病人,病案分析,临床见习指导等等,从如何辨证,到配穴处方,深入浅出,培养学生临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入研究进展:帮助学生了解针灸临床的研究概况。

二、 临床

1.强调辨证论治:在临床诊病时,以经络辨证为主,尤其是疼痛性疾病。四诊合参,以明确病因属外感还是内伤,病位在表在里、在脏在腑、在经在络;病性属寒属热或属虚属实。

2.注重调理脏腑:从“整体观念”出发,在辨证的基础上,注重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如失眠、抑郁症等病症,多以背俞穴和华佗夹脊穴为主,配合其他穴位,以提高针灸疗效。

3.主张针灸并用:发挥针法和灸法的优势,灵活应用,如腰痛、腹痛、泄泻、痛经、膝关节痛等。对于久病体虚、年老体衰、寒湿痹痛及阳虚的患者,或单纯用针刺方法疗效不显著者,必用灸法。

4.擅长远近配穴:临床上常局部取穴与远部取穴配合应用,并广泛运用于各科病症,包括针灸减肥、针灸美容等。

5.抓住治疗时机:对于因时而发的疾患如痛经、失眠、哮喘、关节疼痛等,在治疗过程中以预防为主,选择治疗的最佳时机,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 科研

负责和参与部局级、博士点及校级等各级别科研项目20余项

1.针灸临床试验研究:主要对临床常见病及针灸优势病种进行临床评价,如哮喘,针灸催产,针刺肥胖等。

2.对临床针灸疗效相关参数的研究:如时间因素(如针刺频度等),电针刺激参数(如频率、强度等)

3.针刺机理研究:从细胞分子水平对针刺疗效的机理进行研究。

获奖情况

1.1997年,中国按摩推拿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完成人

2.2000年,2000版中国按摩推拿学,获首届全国网络课程与多课程大奖赛三等奖,第五完成人

3.2000年,中国按摩推学,获2000年度优秀中医药网络课程与多媒体CAI评比一等奖第五完成人

4.2001年,针灸推拿专业CAI课件开发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5.2001年,案例(Case)教学法在针灸治疗全程教学中的应用,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第三完成人

主要论文:

1.针灸治疗哮喘临床研究近况

2.针刺和穴贴治疗支气管哮喘47例临床比较

3.膻中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应用特点

4.针刺不同穴位对总产程影响的临床观察

5.单纯辨证取穴法与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疾病的疗效对比

6.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注重针灸技能培养

7.培养针灸专业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设想

主要著作

1.《三叉神经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独著

2.《腧穴临床应用集萃》,新时代出版社,主编

3.《针灸特定穴临床实用集萃》,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

4.《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学苑出版社,副主编

5.《针灸镇痛—机制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

6.《针灸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编委

7.《针灸学》,中国工人出版社,编委

主要研究项目

1.中医局课题:电针三阴交提高分娩质量的临床多中心评价,课题负责人

2.中医局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临床研究项目负责

3.校级课题:电针频度预防致敏豚鼠哮喘的实验田研究,课题负责人

4.校级课题: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课题负责人
 

相关话题/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