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李晓阳

北京工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8-31



基本情况介绍
1955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生物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完成在职博士论文获北京工业大学流体力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的专业委员和《医用生物力学》编委。2003年12月当选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教育教学情况
多年来承担力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讲授《理论力学》、《工程力学》的本科生课程,同时,讲授研究生的《连续介质力学》和《生物力学》课程。作为主讲教授的理论力学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连续两届被北京工业大学学生评选为的“我心中最优秀的老师”。
科学研究
1.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软组织的非线性力学性质研究;血液流动研究;实验力学的测量技术的研究;疲劳性能测试与可靠性分析技术研究;磁记忆无损探伤机理与技术研究。
生物力学作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在该领域中主要研究动脉壁非线性应变分析方法、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动脉壁应变分布、动脉壁应力分布、动脉壁残余应力等问题。其中本人成功地发展了一种新的非线性应变分析方法,确定了标准的动脉壁静态力学实验方法。分析了动脉壁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表达和非线性物理参数。先后承担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项目: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动脉壁力学性能研究”,项目号19772006。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主动脉弓夹层动脉瘤的力学机制研究”,项目号10372010。
实验检测力学领域多年研究实验机自动检测技术、残余应力检测分析技术、磁记忆检测技术、疲劳测试与可靠性分析。
2.著作论文:
1.李晓阳,曾衍钧,“几何尺寸组织定量分析法测量动脉壁静态工作应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Vol.21,No.6,Dec.2002,511-514.
2.李晓阳,曾衍钧,“动脉壁三维含残余应力因素的本构方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Vol.21,No.1,Feb.2002,28-33.
3.李晓阳,曾衍钧,“一种新的动脉壁应变分析方法------弧长分析方法”,《生物医学工程杂志》,Vol.19,No.1,2002,166-171.
4.ChaoLeiLi,XiaoyangLi,L.N.Diao“Dynamicmechanicalexperimentonthearterialwall”,Proceedingsofthe3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Experi-mentalMechanics,PublishedbySPIE,Beijing,2001,497-500.
5.李晓阳,“动脉壁宏观力学行为研究”,《生物力学的最新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和Springer出版社联合出版,2001,112-119。
6.李晓阳,曾衍钧,“动脉壁应变分析方法的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Vol.27,No.4,2001,466-471。
7.彭?华,李晓阳,“动脉壁静态非线性力学性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力学》,第14卷,第4期 第425页,1999。
8.李晓阳,曾衍钧,“动脉壁静态力学性质的实验”,《实验力学》,Vol.14,No.2,pp229-233,Jun,1999。
9.李晓阳等,“弯曲动脉壁非线性弹性力学性质的理论分析”,《力学学报》,Vol.3,No.2,pp193-203,Mar.1999。
10.XiaoyangLiandYanjunZeng“ContinuumModelofArterialWallintheZeroStressState”,ThethirdworldcongressofBiomechanics,August,2-8,1998.
11.LiXiaoyangandHayashiK.,"AlternateMethodfortheAnalysisofResidualStrainintheArterialWall",Biorheology,1996,Vol.33,pp439-449.
联系方式
电话:67392545
邮箱:lixy@bjut.edu.cn
关闭

相关话题/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