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杨建新

北京工业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8-31



杨建新
基本情况介绍
杨建新,工学博士,副教授。1999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汪劲松教授。2004年7月-2006年7月在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余跃庆教授,2006年7月出站后留校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法国卡尚高等师范学校(ENSdeCachan)的自动化生产研究高校实验室(LURPA)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BernardAnselmetti教授和NabilAnwer教授。2008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
教育教学情况
主要承担本科生学位课《机械原理》和研究生学位课《机构分析与综合》的教学工作。
科学研究
一、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床动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二、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产品功能的三维公差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有被动关节的柔性机械臂及其控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柔性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与综合
4、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项目:柔顺机构及微机电系统动力学建模与特性研究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机器人协调探测未知环境的关键问题初探
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市市政隧(管)道自行走式施工技术和装备研究
三、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平面三自由度冗余并联机构的驱动奇异性分析.中国机械工程,2006,17(6):629-632
2、基于6维力/力矩传感器的并联机器人惯性参数辨识方法.机械科学与技术,2006,25(7):764-766
3、空间并联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逆解的模块化计算方法.机械工程学报,2005,41(5):104-107
4、新型平面三自由度冗余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机械设计与研究,2005,21(5):26-28
5、InverseKinematicsandDynamicsofaNovel3-AxisHybridMachineTools.ChineseJournalofMechanicalEngineering(EnglishEdition),2004,17(SUPPL):244-247
6、高加速度的柔性3-RRR并联机构尺度综合设计.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8(2):184-188
7、3-RRS柔性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频率特性分析.中国机械工程,2008,19(10):1219-1224
8、高速柔性平面3-RRR并联机器人实验系统开发机械设计与研究,2008,24(5):39-41
9、3-RRC并联柔性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振动与冲击,2008,27(2):157-161
10、DynamicModelofaFlexible5RParallelRobot.Proceedingofthe12thIFTOMMWorldCongress,Besancon,France,2007,Paper330
联系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100124
E-mail:yangjx@bjut.edu.cn
关闭

相关话题/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