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地址:minzhaozhang@tom.com。
电话:01080799135
刘京国,男,博士,讲师,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
主要讲授的课程有《动物生理学》、《发酵工程》和《免疫学》。主持或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其中4篇被SCI收录。参编教材1部。
目前的研究领域包括微生物杀虫毒素杀虫机理的研究和微生物农药的研发。承担的项目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E-mail:jgliu2008@yahoo.com.cn
Jing-guo Liu, Ph.D, Lecture and Master Supervisor
Dr. Liu is dean of 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 He teaches “Animal Physiology”,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and “Immunology”. He presided over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projects fro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eiji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and the sub-project of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He had published more than 10 papers, in which 4 papers were included by SCI. and took part in compiling one textbook.
The research interest of Dr. Liu includes the two fields: the mode action of insecticidal toxin from microbi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iological pesticide. Dr. Liu is presiding over the project from Beiji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now.
E-mail:jgliu2008@yahoo.com.cn
刘宝存,男,北京人,1956年11月出生,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共党员;197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9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土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农学会理事,北京山区发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农业生产资料协会副会长,《中国土壤与肥料》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农业部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农业技术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参加工作37年,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肥料、土壤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研发工作,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9项,发表论文55篇,其中第一作者的26篇,核心刊物27篇,著作7部,译著1部。
近5年来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本人排名第一的有6项),其中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各2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项,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将2项;共获得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共著书6部,发表论文23篇;共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8项,在植物营养与新型肥料研发和土壤资源与环境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成绩: 1、主持“新型肥料研制与产业化”和“新型肥料研发中心”课题,在S型控释肥料的配方、工艺、连续化生产设备、包衣材料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国内实现了四个第一;第一个研制成功S型包膜可控肥;第一个研制成功控释肥连续化生产设备;第一个实现了包膜控释肥产业化;第一个研制成功快速降解控释肥包衣膜。在国际上,第一个将控释肥大面积应用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使氮肥当季利用率提高10-30个百分点,改变了传统的施肥模式,真正做到了在多种作物上实现一次性施肥,达到减少化肥投入,改善农产品品质的目标。不仅节约资源,还减轻了因过量施用肥料带来的环境问题,被称为21世纪肥料领域中的一次革命。2、主持“新型肥料产业化科技保障建设”项目,该项目下设5个课题。项目整合了京内外科技资源,为新型肥料技术升级与产业化提供了技术贮备。建成了以北京首创新型肥料制造有限公司为核心,集产、研、商于一体的新型肥料产业化基地;同时成功开发了延迟释放型(S型)控释肥料及其系列专用肥料,以及脲醛发泡基质、抗重茬的功能性肥料、保水型有机复合肥料、养分缓释型基质等系列肥料产品22个,现已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江西等15个省市,并有部分产品出口美国、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还研发了养分速测技术、配套的速测箱及速测试剂,建成了人才和成果数据库,建设了新型肥料定位试验站和实验室各1个,建立了新型肥料评价企业标准1套,有效保障了新型肥料的持续开发与应用,“十五”、“十一五”期间被列为国家863和支撑计划项目的示范场。3、在国内同行中率先提出研究我国北方农村面源污染课题,并得到北京市环保局和国家环保部支持,在北京(延庆)建立了我国北方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区,主持国家环保部重大项目“我国北方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工程”,经过多学科联合攻关及实施八项工程措施,构建四条产业链,在农业生产中投入品(化肥、农药)和产出品(秸杆、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多项技术创新和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4、牵头组织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沿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项目(有十一个省市的国家和地方及大学等单位300余名专家参与,研究设计全国12个典型湖库),并主持“沿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阻控关键技术研究”共性课题。目前课题研究针对不同湖库污染类型,初步建立了相应的氮磷和农药流失污染防控技术模式;自主研发沼液灌溉综合配套技术,解决了沼液滴灌无堵塞的世界性难题;在中国北方首次建设垂直流全衬苇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同时研发出能有效降低畜禽粪便堆肥和土壤中重金属活性的钝化剂。为有效防控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国内类似地区有重要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