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090603临床兽医学专业(学术型)导师

北京农学院 /2013-10-08

中兽医药及疾病防控方向

 

 

 

 

陈武(1966年~),男,教授,博士。1999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与日本麻布大学联合培养临床兽医学中西兽医结合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科技与研究生工作副院长。
主讲《中兽医学》、《中西结合兽医临床技术》”、《中兽医针灸及方剂学》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负责“中国传统兽医学国际培训研究中心”留学进修人员的的培训工作。
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研的项目有“电针对犬痿证的理气活血效应研究”(国家基金2009-2011年), “小动物临床疑难病中西结合研究”(中日合作项目2006-2011年)及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动物抗炎-促生长中药研究” 学术创新团队项目(2011-2013年)。
目前中药抗炎和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在小动物临床运动机能障碍、心血管病和皮肤病等疑难病的中西结合诊疗方面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和社会的好评。现兼任中国传统兽医学国际培训研究中心负责人、亚洲兽医传统医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影像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分会常务理事、农业部新兽药审评专家、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委员,北京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日本麻布大学客座教授(2008年4月-),日本公益财团法人动物临床医学研究所特聘教授/客座研究员。

 

   

  

 

 

 

 

穆    祥

Mu xiang

(1960-)

穆祥,江苏启东人,1960年2月出生,北京农学院二级教授、临床兽医学和基础兽医学硕士生导师、兽医学(中医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中药方剂防治动物传染性疾病机理及其有效成分研究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博士生合作指导教师。现为亚洲传统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解剖学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兽医协会中兽医学分会副理事长、北京畜牧兽医学会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一届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第五届新兽药审评委员。

1984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中兽医专业,获农学学士,1987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兽医系动物神经解剖专业,获农学硕士,1987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农学院。1995-2005年任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系主任。2001年入选教育部高层次优秀创新人才,2005年入选北京市教委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

工作以来,曾主讲过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中兽医学、畜产品原料学、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概论等课程,现主讲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细胞环境学。曾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副主持完成市教委教改项目1个。曾负责北京农学院临床兽医学学科建设,形成了以中兽医学、胚胎工程为特色方向的市级重点学科。

工作以来,相继主持、副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九.五”攻关项目、教育部、973课题、北京市教委创新团队项目等资助的项目25个。共发表论文196篇、副主编著作3部。科研主攻方向:中(兽)医药防治疾病的现代机制与动物维持细胞环境结构即微血管间的相关性研究,已形成较完整的、独特的理论体系。提出并证实穴位的实质是皮内具有特异性舒缩频率和同步舒缩功能的微循环单元;提出并证实经脉的实质是有序态的微血管网络;提出并基本证实,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在于提高穴区微血管网络自律运动的振幅后,经直接传递和神经节段性反射途径使脏器内具有相同自律运动频率的微血管群产生共振,进而实现阻断致病因子的作用和实质细胞微环境的改善;提出中药方剂防治疾病的机理在于调控微血管功能进而改善细胞微环境的观点;提出并证实抗细菌毒素致微血管内皮细胞伤害是中药方剂防治细菌性疾病的主要机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培养了大鼠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创建利用体外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来筛选中药有效成分的技术平台;提出了“微血管系统是动物体维持细胞环境的结构”、“中(兽)医药学是通过保护、激活微血管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门学科”的观点。

 

 

 

刘爵,男,1966年生,博士(后),现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00年至200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农业生物学院访问科学家(Visiting Scientist)。2002年至2006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前身为分子农业生物学院)博士后研究员(Research Fellow)。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理事、世界禽病学会会员、北京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委员会委员。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疾病控制研究室岗位专家。2008年入选北京市市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研究方向为动物分子病毒学与传染病防制。主要从事重要畜禽疾病的分子致病机制与免疫预防及诊断技术研究。
    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863项目,北京市科技合同项目、科技新星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新加坡科学技术管理局资助项目等多项研究。现主持的项目有:国家现代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疾病控制功能研究室分子病毒学岗位专家(2009-2013)经费:35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细胞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参与猪2型圆环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2009.01-2011.12)经费:30万元;北京市科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猪鸡主要疫病诊断试剂盒研究与开发”(2009.04-2011.12)经费:100万元。
    以第一完成人获2006年农业部“新兽药注册证书”和200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参与建立并完成《传染性囊病诊断技术》国家标准(第二完成人)。在国际权威病毒学刊物如《JournalofVirology》、《Virology》和《VirusGenes》上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4篇。

相关话题/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