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建筑大学2017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7)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8-17
授 8 人,副教授 11 人;借助在京知名行(企)业和高校资源优势,聘请了 20 余位有学术和行业影 响的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开展联合培养。
本学科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条件。具备工艺系统配套、设备先进的设计、实验、艺 术创作等环境,国内外专业图书、学术期刊、文献检索等资源丰富,研究生在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 的设计学理论研究和专业实践。2008 年成为“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中心”北京高等学校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支撑学科;2009 年成为“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共 建学科;2010 年成为“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的共建学 科;2011 年成为“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共建学科;2012 年成为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关联学科;2014 年成为国家级
“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支撑学科。 本学科与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同类高
校相关学科,以及研究方向相关知名企业、国内高校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保持定期的交流, 更快地掌握学科发展动态。针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采取与行(企)业广泛合作的培养方式;针对 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人员,采用与生源所在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的培养方式。
本学科设置 5 个招生学科方向:(1)空间环境与设施产品设计;(2)公共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
(3)传统技艺保护与现代设计;(4)设计伦理学与美学理论;(5)中外设计比较学。 本学科毕业研究生可侧重在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空间设施与产品设计、空间环境导识系
统设计、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中,从事较高层次的专业 设计及其理论研究、设计艺术创作、项目开发及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14. 建筑遗产保护(0813J1) 本学科为交叉学科,主要由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开展
交叉建设。本交叉学科强调建筑遗产保护的应用理论与工程技能的紧密结合,在知识构成上以建筑 学为主体、兼有土木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科知识和历史学、考古学等文科知识;在技能 训练上以建筑遗产保护的实践能力为基础,注重建筑传统技艺的传承与现代高新技术的引用,提高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整体水平。
本学科依托“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 资质的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遗产保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和建筑遗产实验 中心等科研平台,与中国建筑图书馆共建并拥有国内最多的建筑类孤本、善本图书及北京古城和建 筑的历史图档资料。
“十二五”以来,本学科研究人员先后主持完成建筑遗产保护项目 340 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
进步奖 2 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33 项,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设计优秀奖 2 项。目前,在研经
费 4600 余万元,科研仪器设备经费总值 1.2 亿元。
本学科设置 4 个招生学科方向:(1)建筑遗产保护理论;(2)建筑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3) 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4)建筑遗产环境保护工程与技术。
本学科毕业研究生侧重在建筑遗产保护领域中,从事较高层次的保护理论研究、保护项目规划 设计、保护项目工程实施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以类别、领域代码为序) 1.社会工作(0352)
本学科设置于文法学院,2014 年获得“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点。2005 年开办社会 工作本科专业,发挥“后发优势”,办出了临床社工专业特色,业内评价较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 欢迎,连续三年毕业生签约率达到 97%以上,居全校前三。
本学科学术队伍由一批校内外较为知名的专家、教授组成,其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8 人,具有 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通过选派社工系教师前往美国、香港、台湾等境外高校学习深 造、聘任校外的行(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充实师资力量,形成了 30 人规模的校外专家库, “双师型”师资队伍特色鲜明。
本学科曾获北京建筑大学优秀教学奖两项和北京市西城区社会工作奖励多项,承担了多项北京
市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了一批专著和特色专业教材,发表了 150 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高等教育出 版社出版的《个案工作实务》教材,业内给予很高评价。
本学科现已投资 200 余万元建成现代化的专业个案、团体和社区实验室,同时完备了个案督导 室、沙盘治疗室、家庭治疗室等配套设施。开发、建设了北京市悦群社工事务所、红枫妇女热线、 月坛街道办事处等 10 个校外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临床社工训练平台已经初具规模。
本学科设置 3 个招生学科方向:(1)城市流动人口服务;(2)临床社会工作;(3)社会服务机 构管理。
社会工作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是一种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方法,又是一项有效的 社会制度安排。本学科适应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管理、服务领域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求,突出培 养应用型高级实务人才。学风端正、教风纯正,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专业大力创新培养模式, 在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领域,通过理论探讨、参与课题研究、境内外实习、实践等方式体悟社会 工作专业理论、提升专业技术和能力,加强和完善督导体系,打造临床社工学习和研究平台。
我校社会工作专业是有志于听从心灵的呼唤、从事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或者实务工作、修养社工 精神品质和提升职业素养、实现专业梦想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考生报考的理想选择之一。
2. 建筑学(0851)
本学科(类别)设置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自 1984 年起联合培养 硕士研究生,1985 年成为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2 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本科专业“建筑学” 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自 1996 年起,已连续 5 次顺利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学士、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