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考试大纲
编写日期:2013 年 9月10日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森林经理学是林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必修专业课。
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和全球森林资源的概况,掌握森林资源区划、调查等项工作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并能够运用森林评价、森林成熟、森林经营和调整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森林资源的结构、功能和生长动态,确定采伐和收获调整的方案,编写简要的经营计划和资源信息的统计和管理,使学生成为中高级森林经营和管理的专业人才提供支撑。
二、考试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1章. 绪论
教学内容:
(1) 森林经理学概念和内涵。
(2) 森林经理学主要内容,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发展趋势和目的。
(3) 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现状、进程和未来趋势。
基本要求:
理解森林经理学概念和定义,了解在现阶段其定义中的主要内涵;及在森林资源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中,森林经理学的作用。
掌握森林经理学内容的主要方面,在现实生产和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了解与测树学、生态学、森林培育学和营林学的关系,在林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国内外森林经理的发展状况,不同尺度空间森林经营的目标。
了解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产生的原因,主要的过程;掌握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的主要进程和指标体系,及主要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类型、特点和应用条件。
第2章. 森林资源
教学内容:
(1)国内外森林资源的概念、标准、作用和效益。
(2)全球和世界主要国家森林资源的概况、分布、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 中国森林资源的基本状况和类型划分。
(4) 中国森林资源主要的结构和特点。
基本要求:
掌握森林资源的概念的分类,了解不同国家的标准,社会对森林的需求变化,森林效益的分类等。
宏观地了解全球的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和分布,主要国家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与我国森林资源比较的差异等。
掌握中国森林资源的现状,主要包括森林类型划分、分布条件、森林的分布地域、林业用地的种类。
掌握森林资源的各种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含年龄、龄级和龄组的划分标准)、树种或树种组结构、权属结构、蓄积结构、直径结构等;各种结构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改善的方法等。
第3章. 森林区划
教学内容:
(1) 森林区划、林业区划、经济区化、自然区划、行政区划的概念和关系,我国林业区划的作用,区划系统和现实状况
(2)森林区划意义和作用,我国的森林区划系统。
(3) 重点掌握森林区划的条件、方法,特别是林班、小班的区划,是现实中最常用的区划种类。
(4) 组织林种区、经营类型、小班经营法的划分依据和条件。
基本要求:
了解森林区划、林业区划、经济区化、自然区划、行政区划的概念和关系,以及我国林业区划的作用,区划系统和现实状况
明确森林区划的作用,掌握森林区划系统,能够针对国有林、集体林和其他所有制森林不同的区划原理和方法。
从最大到最小的森林资源经营单位中,重点掌握森林区划的条件、方法,特别是林班、小班(或细班)的区划的原理和方法。
熟练掌握林种区、经营类型、小班经营法的定义和内涵,重点掌握其划分的依据和条件,并了解各自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第4章. 森林调查
教学内容:
(1) 中国森林调查的种类、用途,建立调查体系。
(2)一类调查的目的、任务、布设方法、精度要求。
(3) 二类调查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林业生产条件调查。
(4) 多资源调查,包括景观、经济植物、水资源、放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等的调查方法和内容。
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森林资源调查的种类、用途,建立调查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掌握一类调查的目的、任务、布设方法、精度要求。并了解掌握一类调查的方法、技术标准、资源统计,它是我国森林资源宏观控制的主要方式。
了解二类调查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林业生产条件调查。重点掌握小班调查和专业调查的内容、方法,难点是选择适当的小班调查方法。
要了解森林多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景观、经济植物、水资源、放牧资源、野生动植物等的调查方法、内容和统计分析。
了解一般的二、三类调查的成果。
第5章. 森林评价
教学内容:
(1) 森林评价的概念、评价的内容、林业利率和算法。
(2)林地评价的理论、种类和方法。
(3) 林木评价的理论、种类和方法。
(4) 森林环境评价的依据,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游憩的的评价方法。
基本要求:
了解森林评价的概念、内容、林业利率和常用算法。
要求掌握常用的林地评价的条件、理论、种类和方法,做到给出条件能够正确选择相关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
要求熟练掌握常用的林木评价的理论、种类和方法,并能做到根据现实森林资源的条件,选择正确相关的方法对资源价值计算,并进行评价。
了解森林环境评价的依据,重点是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游憩的的评价理论和方法。
研讨
根据该学科的最新动态、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森林经理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开设讲座。讲座的时间应根据讲座主讲人的时间灵活安排在授课时间内进行。
第6章. 森林经营的理论模型
教学内容:
(1) 林业的特点和属性。
(2)森林经营的宏观模式。
(3) 森林经营的微观模式。
(4) 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森林经营过程。
基本要求:
一般性了解林业的特点和属性。
理解森林经营的宏观模式,主要有回归自然的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理论与实践,重点是如何与我国的实践相联系。
熟练掌握森林经营的微观模式,主要是人工同龄林和天然异龄林的经营理论和方法,包括平分法、法正林模型和评价、检查法、完全调整林等。做到根据现实森林资源条件正确选择和建立经营模型。
理解并熟练掌握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森林经营过程。
研讨内容及基本要求(2学时):
根据该学科的最新动态、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森林经理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开设讲座。讲座的时间应根据讲座主讲人的时间灵活安排在授课时间内进行。
第7章. 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
教学内容:
(1) 森林成熟定义、基本内涵和作用。
(2)数量成熟、工艺成熟、竹林成熟、防护成熟和经济林成熟、。
(3) 经济成熟方法,主要的理论、计算方法和评价。
(4)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经营周期定义和方法。
基本要求:
了解森林成熟基本内涵和作用 。
熟练掌握数量成熟、工艺成熟的确定方法,了解竹林成熟、防护成熟和经济林成熟的确定方法。
熟练掌握常用的经济成熟方法,重点是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增值指数、土地收益最高成熟龄、指率式等方法的计算原理和案例,难点是计算原理和适当公式的选择。
了解人工林和天然林经营方式的差异,掌握轮伐期和择伐周期(回归年)的定义和常用的方法,并会依据现有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实习
根据该学科的最新动态、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森林经理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开设讲座。讲座的时间应根据讲座主讲人的时间灵活安排在授课时间内进行。
第8章. 森林收获调整
教学内容:
(1) 同龄林、异龄林的调整和合理年伐量的概念、目的。
(2)常用的采伐收获调整方法。
(3) 森林调整的时空尺度、特征、演替、干扰的状况和内涵。
(4) 景观规划的层次、构成要素是难点,土地利用的区域综合规划,不同尺度空间的整理。
基本要求:
了解同龄林、异龄林的调整和合理年伐量的概念、目的。
在理解采伐量的调整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区划轮伐法、材积配分法、平分法、龄级法、法正蓄积法、生长量法、成熟度法、林况法和林龄公式等方法及其应用条件。
了解森林调整的时空尺度、特征、演替、干扰的一般状况和内涵。
掌握景观规划的层次、构成要素是难点,了解土地利用的区域综合规划,不同尺度空间的整理。
林业企业事业单位(林业局、林场、公司等)的森林调整,主要是产业与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林分结构的调整,重点是林分结构的调整。
研讨实习
给出实际的森林资源(林分尺度)的资料,应用课程讲述中的理论与方法对实际材料中森林资源不合理的结构状况进行收获调整练习。
基本要求:
要求通过实际的习题作业,能够基本掌握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第9章. 森林经营方案
教学内容:
(1) 森林经营计划的种类、用途、内容、程序和方法。
(2)长期森林经营方案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3) 南方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基本要求:
了解森林经营计划的种类、用途、内容、程序和方法,知道森林经营计划与规划的差异。
了解长期和短期森林经营计划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了解森林经营方案的用途,规划设计的程序、依据、深度和广度;掌握森林经营方案与总体设计、作业设计的关系及差异,熟练掌握森林经营方案的要点、内容和方法,并为为课程设计打基础。
能够掌握集体林区编制经营方案的特点,了解与国有林区的差异。
第10章. 森林经营决策
教学内容:
(1) 经营管理决策的一般范畴、分析过程和分类。
(2) 森林结构调整模型常用方法。
(3) 森林生产计划模型各种形式。
(4) 森林资源多目标规划决策模型和案例。
基本要求:
了解森林经营管理决策的一般范畴、分析过程和分类。
掌握森林结构调整模型常用方法,重点是数学模型和解法,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和多目标规划等。
了解企业生产计划模型一般形式,理解森林资源多目标规划决策模型和案例。
三、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考试题型为:名词概念、简答、计算题、综合论述题。
考核范围应该是上述所列课程内容之内进行。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2小时。
五、主要参考书目
1、《森林经理学(第4版)》亢新刚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2011年。
2、《FOREST MANAGEMENT》,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材,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