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保学院盐池生态站研究团队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高通量测序、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网络分析等多学科交叉技术手段,系统、深入地探索了我国荒漠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对关键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在荒漠地区主要微生物类群的辨识及生态属性划分、固碳固氮微生物过程、功能微生物对土壤肥力及植物群落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研究团队首次明晰了我国12个主要沙漠/沙地的土壤细菌优势类群,并将其化分为6个主要的生态类型;阐明了微生物介导的土壤无机碳形成过程及实验条件下的生成速率;发现不同固沙植物种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调节着土壤有机碳的合成和分解过程,揭示了典型固沙植物种如何通过土壤微生物调节土壤碳库和植物种间关系;发现了荒漠土壤中非蓝藻类三个重要的异养固氮微生物属。
上述研究成果北京林业大学为第一和通讯单位,以5篇论文的形式分别发表在农林科学领域土壤学权威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 Geoderma、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上,水保学院青年教师冯薇、博士生白宇轩、刘振、孙延菲、苗琳分别为相关论文第一作者,张宇清教授为5篇论文的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09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0709)、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2015ZCQ-SB-02)、北京林业大学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创新项目(BLCXY201809)等资助。
论文引用及连接:
https://doi.org/10.1016/j.soilbio.2020.108013
https://doi.org/10.1007/s00374-020-01492-7
https://DOI: 10.1111/ejss.12824
https://doi.org/10.1016/j.geoderma.2019.114104
https://DOI: 10.1111/ejss.12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