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起始于鲍伟东博士2006年度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北京林业大学(第二完成单位)联合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赤峰市林业局,历时十年(2006-2016),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长期动态监测与保护技术研究。项目基于无线电遥测、红外相机、GPS定位跟踪、非损伤分子鉴定、GIS数据库构建等现代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技术手段,探明了中华斑羚适应自然保护区隔离环境的繁殖行为学机制,提出了猞猁及中华斑羚个体识别的红外相机和分子鉴定方法,发现了2种内蒙古鸟类新纪录、1种蛇类新纪录,在保护区记录的鸟类达235种,占内蒙古自治区鸟类物种数的47.6%。研究人员的足迹踏遍赛罕乌拉保护区的山山水水,为守护一方绿水青山尽心尽责。项目技术成果极大地提升了保护区的科研能力,2016年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成功获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鲍伟东被聘为副站长,发挥我校教师服务基层自然保护区科技发展的社会责任。(al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