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重大森林虫灾监测预警的关键技术研究(201404401)”以我国4种重大森林害虫为对象,建立了基于高分高光谱遥感、无人机、害虫信息素以及地面调查的虫灾监测技术体系;构建了4种虫害的预测预报模型;系统研究了新入侵我国害虫松树蜂的发生规律,研发了监测技术体系。专家委员会认定项目成果3项:松树蜂发生规律及监测技术、基于光谱和遥感的云南松切梢小蠹监测技术、油松毛虫多尺度综合监测技术。项目针对森林虫灾防控的重大技术需求,从多层次开展研究,构建多尺度监测技术体系;研究/项目成果分别应用于辽宁、云南、黑龙江和内蒙等省区,建立了11.59万亩示范推广基地,为我国森林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其中已授权3项;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收录17篇,EI收录5篇;获软件著作权3项;培养博士5名,硕士13名。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低质人工林木材家具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0502)”旨在通过开展低质人工林木材过热蒸汽预处理节能干燥技术、低质人工林木材低成本绿色热改性技术、家具用集成材优质加工技术和家具部件接合部位设计及装配关键技术等研究与示范,突破从原料到家具成品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瓶颈,显著提高低质人工林木材家具产品的质量、推动家具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经过各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项目取得了“人工林杨木过热蒸汽预处理节能干燥技术”,“低质人工林木材家具关键连接部位结构优化技术”和“低质人工林木材高效干燥技术”三项关键成果。发表论文34篇,其中SCI收录10篇,CSCD收录11篇;申请发明专利10件(已授权8件),实用新型13件;制定行业标准1项,企业技术规范4项,形成技术报告1份;培养青年技术骨干2人,培养研究生6名。
验收会上,国家林业与草原局科技司巡视员厉建祝表示两个项目均高标准完成考核指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应继续打造优秀团队,争取专业奖项和国家级奖项。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更要解决美丽中国建设、全民小康、社会主义强国的问题。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科技司创新处处长宋红竹介绍说,“十二五”期间全国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总计12亿左右,“十三五”期间全国重点研发计划林业和草原行业科研经费总计7亿左右,如何凝练重大成果继续在“十四五”发展中对行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接国家战略决策是对两个项目组提出更高的要求。
据悉,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作为林业和草原行业科研专项为林草行业科研提供了经费保障。我校在“十二五”期间,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共立项86项,其中课题42项、合同金额12137.8万元,子课题44项、合同金额4869万元。由我校承担的重大项目9项,其中7项已顺利完成验收工作,2项在研项目也即将完成。(aytt)